与人交流的“同理心”(1 / 1)

“同理心”是一种与人交流的心理技术。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同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人活着,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不论你是公司职员、老板,还是政府部门的公务员、首长,或是大学生、教授,每天都少不得要跟自己的工作对象打交道。这些对象就是你在工作中打交道和生活交际的另一方,也同时是你公关的对手。

时移势异,角色转换,需要我们有灵活的大脑思维和敏感的听觉。你如果是个出类拔萃的人,你一生遭逢的挑战就要比别人多得多。这样你就必须认识“人”,研究“人”,了解“人”,尊重“人”。反过来说,就是尊重竞争的对手,从他的家庭,到他个人;从他的脾性,到他的身体素质;从他的爱好,到他的专业知识,都要加深了解。了解的目的并不是要控制“他”和征服“他”,只是为了融合“他”,在共同的方向上求得他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他”不做阻碍自己业务发展、政治进步或学业长进的绊脚石。

在公关场合倾听及表达要学会琢磨,未弄懂别人的真实意图之前,不要急于开口说话。

不要把公关对象视为敌手,听话时,即使对方说话傲慢,也不要把不满表露在脸上。

理解公关对象,就是理解自己。在有人跟你发生公关关系的时候,你也许会想到如何走好下一着棋。

墨顿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西装,结果这套西装令他很不满意,上衣褪色,弄脏了他的衬衫领子。

他把西装送回店里,并找到了当初卖他西装的那位店员,他试着把情形说出来,但被店员打断了。

那位店员说:“这种西装我们卖了好几千件,你是第一个抱怨的人。”

这是他所说的话,但他的语调更糟糕,他那咄咄逼人的语调等于在说:“你在骗人,哼!我可要给你一点颜色瞧瞧。”

在这场激烈的争吵中,第二位店员插嘴进来说:“所有深色的西装,因为颜色的关系,开始的时候都会褪点颜色,这是没有办法的,这种价钱的西装都是如此。”

“这个时候我已经怒火中烧了,”墨顿先生在叙述这件事的时候说,“第一个店员对我的诚实感到怀疑,第二个暗示我买的是低级货。我火大了,我正想叫他们滚到地狱去的时候,突然间,服装部的经理走过来。他很有一手,他把我的态度整个改变过来。他使一个愤怒的人,变成了一名满意的顾客。下面就是他所做的:

第一,他从头到尾地听我把事情叙述了一遍,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当我说完的时候,那两个店员又提出他们的说法,他却以我的观点跟他们争辩起来,他不止指出我的领子显然是被那套西装弄脏了,还坚持说该店所卖的东西,必须令顾客感到100%的满意。

第三,他承认自己不知道毛病出在什么地方,他对我很干脆地说:‘你要我怎么处理这套西装呢?我完全照你的意思办。’

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准备叫他们收回这套该死的西装,但这时我却回答:‘我只要你的忠告,我要知道这种情形是否是暂时的,以及是否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他提议我再穿一个星期看看。‘如果那时候你还不满意,再带来。我们再换一套你满意的。很抱歉,给你带来这么多麻烦。’

我满意地走出那家商店。那套西装穿了一个星期以后,没有再发生什么问题,于是我对那家百货店的信心,又全部恢复过来了。

难怪那位经理是服务部的主管,至于他的两名下属,他们将永远——我本来要说他们将永远只能当个店员而已。不,他们可能会被降到包装部去,他们在那儿,将永远没有机会接触到顾客。”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未必是为了沟通感情,也可能是为了责备或攻击。

特别是在商场上,即使双方都面带笑容,谈话往往也会演变成保护自己或公司利益的利器。因此稍不谨慎,即可能丧失赚钱的机会。不可否认的是,负责商谈的人的谈话方法,可以操纵公司的命运。

通常能力越强的人,听话态度越认真。尤其是事关利害的商谈,一旦发现对方的弱点,立刻加以攻击,否则反被牵制,应想办法提出反驳扰乱对方的心。

成绩良好的推销员除了说话技巧高明之外,也是听话的高手。有一位缝纫机推销员的推销战术,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他的推销战术是首先要掌握顾客心理。他先作家庭访问,向顾客详细说明缝纫机的功能、特性及优点等。一般顾客听完后,大都回答:“你说的我知道,但问题是我对缝纫机有恐惧感。”从表面上看,这问题冠冕堂皇,足以用来打发推销员,使推销员知难而退。

遇到这种情形,他通常会表现出:“这位太太,你对缝纫机颇有研究,与其他人的眼光都不一样。”先接纳对方的说法,或者表示:“其实,我也害怕你提出这问题。”在称赞之后,才提出反对意见,让顾客产生优越感,可提高推销成功的机会。

据心理学家表示,会攻击对方弱点或提出反论的人,并不是针对谈话内容,而是猜疑与戒心作祟的结果。听者遭人反对时,应先评断反对内容,尽快解除对方的戒心,并且承认对方的能力。如此一来,便能消除彼此之间的重重障碍。

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建立顾客对产品的信心,是所有优秀推销员一致推崇的方法。

但话又说回来,刻意转移方向的方法,不见得每次都能成功。因为可能会遭受对方误会,以为你故意奚落和讽刺他。

容易接受对方谈话的人,虽然能获得好评,却也十分危险。因此在使用这种谈话技巧之前,须审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