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群体中,一定会遇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当遇到竞争对手时,最聪明的做法是怎样的呢?在竞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有的人视竞争对手为敌人,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还有的人拼命寻找竞争对手的致命弱点,千方百计诋毁对方的声誉,不择手段要争夺地盘和市场,这种“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树立标杆,将对手作为学习的榜样。
优秀的竞争对手是标杆,向对手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善于学习竞争对手的人,必然是社会中的精英,更是成功做人的典范。
2001年,李开复来北京发布微软新开发的WindowsXP。与媒体记者聚会时,李开复给记者们讲了一个故事:微软有一个班子,专门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什么时间推出什么产品,产品的特色是什么,有什么市场策略,市场的表现如何,有什么优势,什么劣势等。微软的高层每年都要开一个会,请这些分析人员来讲竞争对手的情况。
微软为什么要这样做?记者当时都是这样去猜,微软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分析竞争对手的“破绽”。但是李开复的说明非常出乎记者的意料:微软此举是为了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对方的长处。
微软是成功企业的典范,这样成功的公司还如此谦虚地向别人学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大度和可敬,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学习对手的长处,总结对手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手的教训,避免重犯对手犯过的错误,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打败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是面镜子,会毫不留情地照出我们的缺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把我们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正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知,竞争对手并不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相反,他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优劣势。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规避哪些问题,应该弥补哪些不足,并且我们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不断地用他们的好方法来革新自己,达到我们的计划目标。所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竞争对手吧,因为他们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让我们快速地完善自我,快速成功。
日本在二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向西方企业特别是美国企业学习,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使得日本国内迅速崛起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如夏普、富士等,都是这一学习浪潮的直接受益者。
以日本夏普公司的崛起为例。1962年,英国的隆姆洛克公司和美国的威尔公司几乎同时宣布了一项新发明——电子计算器。当时,大型计算机发展得很快,在商业、科学技术方面迫切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各种问题。但是大型计算机价格偏高,结构复杂,使用不便,而市场上已有的电动计算机又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于是,一种小型、灵活、便宜的电子计算器出现了,它填补了大型电子计算机与电动机械式计算机的“空白”,但这个发明当时并没有引起美国企业界的重视。
美国电动机械式计算机公司中的保守思想相当严重,不少技术权威毕生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改进,使之达到了发展的顶峰,然而这些足以自豪的成就反而使他们目光迟钝了。恰巧威尔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发展电子计算器的技术方面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使其他公司相信电子计算器没有什么前途了。这种失策终于使日本的夏普公司捷足先登。
于是,夏普公司从美国引进样机,1964年仿制出来,同年9月开始向世界各地推销。3年后采用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数字管,使计算器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价格降低了一半,一时雄踞世界市场。至1971年,在美国电子计算器市场上,日本产品占80%以上。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竞争对手其实是自己最大的财富,有竞争对手这现成的学习榜样,可以免去我们很多的研发精力。直接把竞争对手作为标杆、作为目标,我们照着这个标杆和目标赶超,就会很轻松。
学习对手的成功之处,学习对手的各个优势,向对手学习,是个人胸怀的一种表现,也是智慧的体现。将对手中的超胜之处拿来学习,很快你就会拥有对手的优势。
所以,智慧地做人,智慧地对待竞争对手就是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的:树立标杆,将对手作为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