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淡之美,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淡了,也就是放得开了,放得下了,心里沉甸甸的东西少了,负担、包袱轻了,办事不必掂斤播两,交往用不着患得患失。不要视什么都是生命,失去了就活不下去。承受力也加强了,心胸开阔了。淡了,也就不固执,不钻牛角尖了,失去了那份倔强和要强,也就会生活了,对自己会呵护了,知道平息自己急促的呼吸,舒展自己紧张的肌肉,调整自己的心态。
淡了,得不到的、失去的,就让它随风去吧,风还会刮来你没想到的东西。人生有多少得失在不经意间。没有耿耿于怀、气流不畅的感觉了,脑子里旧的东西停留得很短,眨眼便会打开心结。你的眼泪从此更加值钱,梨花带雨那也是对生活的调剂。
淡了,并不是空壳般地活着,而是充满宽容地活着。伤感、委屈没有了,淡漠给你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快乐。那些得意、傲慢、迷茫、沮丧、焦虑甚至绝望,再也无法影响自己。没有了失望和遗憾,没有了紧锁眉头的叹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苛求了。看淡了,才能超然物外。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逐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疲累与无尽的挫折。其实静心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赶,阳光也仍旧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对大多数人所积极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都看得非常淡,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佳话。尽管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让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招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致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词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为许多人诚心敬佩的对象。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地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地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做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过上舒适的生活,还可以留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做,就违背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
她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这唾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她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居里夫人,那枚奖章是你获得的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两位科学大师的非凡气度为拼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地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荣耀。淡泊名利、无求而自得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人,不必那么拼死拼活地去争去抢,去烦恼、去痛苦。看淡一切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怀。不为俗事所忧,不为物欲所累。有人说过:“快乐,不是你得到的太多,而是你计较的太少。”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夺取元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一种福分。
人生之路并不都是充满阳光鲜花的大道,有时也会有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许多的成败得失,并不都是我们能预料到的,也不是我们都能够承担得起的,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也会是一种快乐。生命是一种缘,你刻意追求的东西也许终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许的灿烂,反而会在你的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