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谈到他喜欢做的事,情绪就会特别高昂。每当我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精神也会比较专注、投入,且很少感到疲倦。
比如说,有人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十个小时,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他的兴趣,他能从钓鱼中享受到快乐。喜欢赏鸟或看日出的人,可以等候大半天也乐此不疲,相反,做不喜欢的事情就意兴阑珊,像上班、上课时频打哈欠,快迟到了却爬不起床,或才做一会儿工作就无精打采。
英国著名心理医师哈德菲研究发现:“人们大部分的疲惫是来自心理因素,真正因生理消耗而产生的疲劳是很少见的。”换言之,你忍受沉闷的功课、工作,又没有更高的抱负与目标,让努力变得具有价值与乐趣,并从中获得力量,这才是倦怠的原因。
你的态度决定你如何体验这个世界
18世纪时,一文不名地从英国移民到美国,并在三十岁那年成为百万富翁的安德鲁·伍德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童在旧金山海边的山丘下出神地看着工人们操作重型机械,他天真又好奇地走近正在焊接大型铁柱的三个工人。孩童问第一个焊接工说:“你在做什么?”焊接工一脸倦容,很不耐烦地回答:“看不出来吗?我在讨生活啊。”
孩童接着对第二个焊接工问了同样的问题。虽然第二个工人语气比较好,但表情还是很不耐烦:“你看不出我在焊接铁块吗?”
孩童又走向第三个焊接工。听到孩童的问题后,工人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微笑地看着孩童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大桥!”
这三个人都是焊接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拿同样的薪水工作,请问这三个人中,谁最有可能成功?谁最快乐?谁最有活力?
是第三个焊接工,对吗?因为他的态度不同。
成功的背后,一定有一颗热忱的心
许多人做一行怨一行,总是说经济不景气、工作难找、前途暗淡,却很少人反过来想一想,这难道跟自己消极的态度没有关系吗?
态度并不是决定于“你在做什么”,而是决定于“你以什么心态面对你做的事”。工作领薪水是一回事,因为工作而服务人群、带给人幸福,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应该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应当每天带着热忱与快乐去上班、上课、学习。当然生活上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有困难阻碍,但重点在于,你是否想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是否愿意为它付出代价?
如果现在你很难对生活产生热情,那就试着假装吧!譬如说,你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那就表现得好像自己很有吸引力的样子;或者你缺乏自信,那就表现出很有自信的样子;如果你觉得倦了、累了,甚至病了,就表现出活力、有朝气的样子。只要记得“表现得跟真的一样”就行了。
以一个可见的目标点燃热情,任何阻碍都可以克服。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克拉曾说,一个人要随时思考: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这目标要如何落实?
以下是设定目标的三个步骤:
一、写下明确的目标:你必须对目标有明确的想法,以及在什么时候达成目标。把目标写在纸上,每天读几遍。
二、把自己达成目标的情景“视觉化”: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并闭上眼睛,假想你已经成就目标时的景象——你看起来如何?你周遭的人和事物有什么改变?你自己感觉怎样?
三、列出需要的行动步骤:要订出计划,比如读书计划、运动计划、减肥计划。就像盖房子必须要有施工设计图一样,要用什么材料、什么工具?要在哪里盖?要盖几层?什么样的外观?何时盖好?都要有计划,如此才能帮你有效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