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视万物平等(1 / 1)

九型人格 郭 婷 602 字 1个月前

他们克服了对冲突的恐惧,不再一味地顺从别人。他们已学会了肯定自己,而得到一种真正的、难以言喻的平静、祥和与满足。这种自我肯定是不自夸、不骄傲的,他们无须自吹自擂,就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显得自重、自律,而且真正能视万物为一体、众生皆平等。

这样能视万物平等,自己与他人一样重要的心态,自然很能倾听别人、认同别人,不过这种认同已经是出于真实的自我。他们真正能发挥爱别人、接纳别人、察觉别人的感受的力量。这种爱人的能力,不同助人型的人只是渴望一味地付出,因为健康的平和型的人认为每一个人都属于自己,也属于别人(万物一体),彼此都是可以奉献给对方的礼物。

健康的平和型的人认同别人也肯定自己,平静、满足、谦虚、乐观且随和,人人都可以从他们身上得到慰藉与安抚,他们也不会苛求别人。他们是值得信任、有能力稳定他人情绪的人。

所以平和型的人应当学习成就型者的自信。当平和型的人学会了肯定自我,却不会像成就型的人那样自恋、自利、乐于掠夺。他们将有如天生的智者,天真而且心如清澈的湖水,毫不费力就能反映出自己一切感受。

平和型人心中的乌托邦,大概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大同世界”。一切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便是“以不变应万变”,日子是那么的风淡云清、平静祥和。

“清静无为”“能够做到不需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这是何等高妙的境界?不过多灾多难的中国,多数的时间只是在动**战乱度过。六朝时代的“清谈”,只是被那些无力而为的文人拿来当作逃避、麻痹自己精神的麻醉剂。

平和型的人特别容易产生修道、宗教的倾向。不过要真正达到老子“无为而治”的境界毕竟不易。多数人恐怕只学到逃避的本事,得到一种自欺欺人的“清静无为”。

另一个明显例子便是印度的国父甘地。世界上所有的革命用的都是武力,只有甘地不用任何有形的武器,而以不合作、不妥协的反抗方式,将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英国,弄得溃不成军。平和型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受威力恐吓,也不受金钱物质利诱,所以当时的印度人可以不买英国商品,而为了瘫软运输,一群人可以齐聚卧轨。乎和型的人一旦团结起来,真的能“以柔克刚”,而且是“无坚不摧”呢!

甘地的成功其实也是要归功于印度人的民族特性。像集体卧轨这种斗争方式,只有像平和型人那种完全不看重自我价值的人才可能这么做。想想看甘地的不合作运动,如果搬到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还能行得通吗?

印度的例子似乎也看到了民族文化对人格形态的影响。因为整体而言,印度的民族性表现的正是典型的平和型的人格特征。印度的文化一直自成一格,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可是印度并非很少接触到外界的文化,相反地,从古至今他们便受到各国的侵略,包括了罗马帝国(亚历山大东征)、突厥、中国,到近代的英国。但在当时,印度文化尚可和这些文化和平共存,而不被这些文化所同化,这不正是平和型的人基本的行为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