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健康领袖型个性的改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别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这个词,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份的人”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权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为它,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为它,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结果是身败名裂;为它,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领袖型个性的人恰恰符合上述“刚愎自用”的特征。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负、傲气十足,都认为自己是穷尽了真理的人。应该说没有一点“资格”“本领”,是不能拥有刚愎自用这个“称号”的。这类人有一定的能力,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还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了极点,自大自傲,自我感觉一直良好,甚至达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的地步。有的刚愎自用的人还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览众山小”,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统统都是错的,这类人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他没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无声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的。对于某种理念,过于专注,认准了的就坚持到底,死不回头,一个劲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实际上他们认的却是死理儿,却是过了时的老教条,或是不符合国情、社情的洋框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类人面对世界的发展进步,觉得是不可思议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这种想法,明明是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认为是时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类人对新事物、新人物,新现象、新趋势一百个看不惯,视作为洪水猛兽。有时,他们的言行比保守派还保守,比顽固派还顽固。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面子的人。这类人自尊心强极了,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在故意寻衅,从此他就会铭记在心上,这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打击报复,以报这个“宿怨”。若是“发难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会因此而失去信任,也会很随便地找个“理由”就给他穿小鞋,这个人便很难再会有“发迹”的机会。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将事情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即便是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丽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不仅如此,为了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利用权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背道相驰。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喜欢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唯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话,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搬弄是非,结果呢,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越来越近。那么,怎么纠正或消除刚愎自用这一坏毛病呢?
一是虚荣心不要太强,应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心太满,就什么东西都装不进来;心不满,才能有足够装填的空间。古人说得好:“满招损,谦受益。”做人应该虚怀若谷,让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深广,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不犯文过饰非的毛病。
二是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意见。要理解别人,体贴别人,这样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见解的独到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观察问题,这是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无论如何,不能一听到不同意见就勃然大怒,更不能利用权势将他人的意见压下去、顶回去。这样做是缺乏理智的表现,是无能的反映,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是要有平等、民主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只有互相宽容,才能做到彼此之间的平等和民主。学会宽容,就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人们一般容易做到尊重领导,但要尊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尊重普通人,尊重被自己领导的人,却很难很难,尊重(民主)就必须从这儿开始,什么叫尊重?就是认真地听,认真地分析,对的要吸收,要在行动上改正,即便是不对的,也要耐心听,耐心地解释,做到不小气、不狭隘、不尖刻、不势利、不嫉妒,从而将自己推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思想境界。
四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一个人为什么会刚愎自用?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思想方法成了问题,经常是明明一孔之见却还要沾沾自喜,经常是一叶障目,还要自得其乐。这类人不懂天外有天,不懂世界的广阔,因而夜郎自大,所以必须在思想方法上来一个脱胎换骨。
五是要多做调查研究。刚愎自用者的最大毛病就是自以为是,就是想当然,认为自己在书房里想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明明是脱离实践的,却还要坚持下去。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书本知识太多,实践知识太少。所以建议这类人要多到火热的实践生活中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看一看实践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很容易避免刚愎自用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倘若他数一数自己妻子的牙齿,大概就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了。
总之,当领袖型的人克服了自己个性上的这些毛病之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前途广阔的人。
有势不可用尽
常言道:物极必反。领袖型的人往往锐意进取、锋芒毕露,应常以“花未全开月未满圆”来劝戒自己浮躁的好胜心,控制自己的前进节奏,有时是一种聪明的举动。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着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
因此,曾国藩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常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招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诫。”
笑看输赢得失
有一个可以使你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试着去想美好的东西。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海滨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
一个能够笑看输赢得失的人,他们深信自然规律和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倘若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就必须倒下千万个失败者这是很片面的。真正的成功者只努力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追求淡泊恬静
人生在世,主观上追求什么,就能从根本上决定一生的命运。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整天考虑的是他人对自己如何如何评价,必然活得累。自觉追求淡然恬静的人,毫不在乎荣辱毁誉,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人,做个古人所说的:“没事汉,清闲人”。
个人在与社会、与群体相处的时候要和谐,尽量把小我融人大我之中,必要时甚至需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但是,在自然之“我”与精神之“我”这对关系中,又应强调后者,即物质生活可以清贫,精神生活却应富有。不管外界有多少有形无形的枷锁,精神意志却是自由的,“泽雉十步一喙,百步一饮,不蕲畜平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山鸡宁愿走十步或百步去寻到饮食,也不愿被关在笼子里做一只家鸡;帝王虽然神圣,却也没有什么好的。这一点,与西方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似乎不谋而合。萨特在他的《苍蝇》一剧中,借众神之王朱庇特之口说:“神与国王都有难言的痛苦,那就是一他们羡慕人类是自由的。”
“没事汉,清闲人”不是无所事事,游手好闲者,而是精神自由的人,自由是宝贵财富。诚如卢梭所说:“在所有的一切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义务。”当然;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所谓“绝对的自由世界”纯属子虚乌有。
打开心灵窗户
一栋房子如果没有窗户,温暖的太阳就无法照进来,新鲜的空气也不能飘进来。
人也是一样,“心灵之窗”没有打开的时候,就会感到气闷;“心窗”打开了,心灵才能够豁达,视觉才能更清晰。
一旦窗户打开了,心灵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对于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彻了,如此再来了解“空”的道理,就能消化所有的烦恼。
如果看得到内心空间的好处,就要尽快为自己的心灵腾出空间来……
人,总是为了追求名、利、权势而劳碌终生;对于情爱,贪求不厌,对于情爱私欲缠绵不休中,万般痛苦不能解脱!
不要勉强自己
态度积极而无怨无悔,乃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如果要长久保持,还需要禁止一切不当的行为,并设法自我放松,使自己心情开朗。
为取得成功,还必须随时鞭策自己前进,但不可因此让自己的情绪变得紧张,而直接影响精神状态。一个工作虽好但精神很差的人,很难取得优秀的业绩;另外,一个无法到达最终目标而不能享受成功所带来喜悦的人,即使名利双收,亦是毫无意义。
因此,生活中各方面的活动都应保持平衡。“吃得饱不如吃得好。”同样道理,拼命工作固然好,但用长远的观点来看,仍然有必要省下一些时间从事运动或睡眠,应尽量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对缓解过度疲劳的神经具有极佳的效果。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数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每天锻炼,使之转化为生活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运动时应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力所不及者,绝不可勉强。 有些人喜欢打乒乓球,便可将它视为休闲运动。但这些人往往过于偏重技巧及输赢,而忘记打球的最初目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过于重视球技与输赢,所以一点小小的失败,都能使他们产生如同工作失败时的挫折感,在此状况下,运动反而成为紧张疲倦的诱因,失去原来休闲的意义,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
任何一种游戏、比赛,最终目的皆在于娱乐。当然,我们可以进行富于高度刺激或技巧的运动竞赛,但若过于计较得失即不合乎娱乐的宗旨。比赛是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若硬是把生活娱乐的比赛也当作竞争来看,则极可能成为情绪紧张与精神疲劳的来源。
运动也应注意均衡,我们不可能以短跑冲刺的速度跑完1500米;也不可能一天之内打完一个月的网球。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每天定时运动,就像吃饭一样,不但“定时”,而且还应“定量”,当你运动到感觉累的时候,便应立刻停止,不必勉强自己继续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放松心情,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