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青铜礼器(1 / 1)

1664 字 1个月前

第867章 青铜礼器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此时此刻,关扬饱含感情吟诵似的呓语道:“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

“啪啪!”

王观很给面子的拍手叹道:“好一篇洛阳神都赋,从来不知道,关兄的文采这么好。”

“咳!”

关扬脸皮再厚,也不敢把人家的城市宣传词据为己有,含糊其辞的点头之后,立即转移话题:“王东主,曹三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很好呀,谈了几笔大生意,单单是提成的钱,足够他在京城买房了。”王观轻笑道:“你平时不和他联系吗?”

“呃……最近有点忙。”关扬尴尬一笑,随之反应过来,自己不是在套他的底吗,怎么反而被套了?

就在关扬警觉之时,贺老六也返回厅中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皮箱。一时之间,众人的目光也随之集中在皮箱上,脸上也充满了好奇之色。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谁也不能避免。

看到众人的目光,贺老六也有几分得意,立即将小皮箱搁到旁边的桌子上,然后慢条斯理的解开箱中小巧的密码锁,又故意磨蹭了片刻,这才将箱子打开。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集聚箱中。只见箱里东西不多,只是三五件而已。不过每件东西的造型比较奇特,或者说不是大家常见的东西。

乍看之下,众人都有几分意外。因为箱里的东西,却是国家禁止买卖的青铜器具。

当然,肯定不是青铜鼎之类的大件东西,那可是国宝,就算贺老六有这个胆子敢倒腾,也绝对不可能当着王观几个还算是陌生人的面拿出来。实际上这些是比较小巧的物件,整齐有序的摆放在箱中。照样十分引人注目。

在这里也要说句题外话,尽管国家有规定,禁止青铜器在市场流通。但是在近些年来。一些拍卖行也有青铜器上拍,只是不敢大肆宣传而已。鼎尊之类的珍宝,肯定是不敢上拍的,不过类似爵、壶、觚、戈头之类的小玩意,却有人小心翼翼的拍卖。

不仅是小拍行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大拍行也偶一为之,其实这是在打擦边球,顺便试探国家对于这种事情的底线。至于民间之中,更是难以监管到位了。毕竟人家是在私下交易,民不举,官不究。倒也不用特别担心。

所以说,贺老六现在拿出几个青铜器,大家只是感到意外而已。并不是惊诧。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看看。”

此时,在贺老六的招呼下,其他人也饶有兴趣的走来打量这些青铜器。其中俞飞白最不客气,直接把一个青铜爵拿起来观赏。

爵。一开始的时候,那是古代饮酒的一种容器。一般来说。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爵来宴饮,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贵族的封号称为爵位。而且从称呼就可以知道,古代的爵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属于青铜礼器的一种,寓意非凡。

不过在秦汉以后,由于陶瓷工艺的蓬蓬发展,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布衣百姓,显然更加欣赏由陶瓷制作的容器,青铜爵也随之慢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当然,也不是说从此以后,爵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实上,至少在清代以前,还在爵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爵,已经不是实用性的器物,而是演化成为纯粹的礼器。宫廷祭祀的时候,一般会摆上几个爵供酒奉天,这是封建王朝遵循的古礼,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这才彻底废除。

反正据王观所知,秦汉以后的历代帝王,对于爵杯之类的东西,还是蛮欣赏的,至少清代的皇帝就叫工匠仿古复制的不少精致的爵器。有这样的真品流传下来,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低,而且向来是土豪巨商竞争的目标。

不过,俞飞白现在拿起来观赏的爵器,显然是先秦以前的东西。造型不用多说了,充满了古拙气息,三个尖足鼎立,中间是圆腹状,上端却是一个小船形,一头尖,一头宽。尖头是倒酒,宽头是喝酒。小小的构造,把古人巧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码对于用来了圆杯的众人来说,这样精巧的古爵杯,才是真正的饮酒容器啊。用这样的东西喝酒,不仅可以怀古思古,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

没错,说白了就是猎奇。

其实想想也应该明白,古代的容器传承至今,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些东西不合适宜,那么在流传的过程中,肯定惨遭淘汰。这是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杯壶用品,未必就是最漂亮精致的,不过肯定是最方便实用的物品。

所以古代的物件,可以作为收藏品、观赏器,甚至是送人的佳礼,但是绝对不可能再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谁也改变不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真有反复的现象,那么两千多年来,早就反复了,何必等到现在。

“好像是新挖出来的。”

此时,俞飞白打量片刻,随手把爵器放下,然后凑到王观身边悄声道:“尽管没有多少土沁,但是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还在。”

“是吗?”

王观笑了笑,也低声道:“未必如你所想。”

“嗯?”

俞飞白一听,顿时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意思是说,你觉得这是新挖出来的东西,那么可能是真的。难道就不担心是几年前埋的,现在重新挖出来而已?”王观提醒道,也是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造假手段。

有些制作赝品的高手,他们非常有耐心,每隔半年就埋一批东西在地里,然后等了两三年之后才挖出来。就是这样,挖一批再埋一批,已经形成一个流水线工厂了。

“你不觉得,他家的庭院大了点吗?”王观轻微笑道:“刚才走进来的时候,我注意到角落的泥土,好像有翻动过的痕迹……”

一瞬间,俞飞白表情就变了,忍不住骂道:“该死的造假贩子。”

当然,虽然是骂,但是俞飞白也不至于骂得很大声,依然属于窃窃私语的范畴,但是其中的怒气却是十分明显。不过,到底是愤怒贺老六的造假,还是怒自己打眼,那就两说了。

“也不见得全部是赝品。”

与此同时,王观沉吟道:“至少那枚青铜戈头,看起来好像是真品。”

“切,类似这种枪头、戈头、矛头什么的,出土得太多了,根本不值多少钱。”俞飞白不屑一顾。品相再好的戈头,就算有铭文,最多是两三万,这点小钱他肯定不会放在眼里。

“那块编钟怎么样?”

旁边的唐清华也听到了两人的窃窃私语,忽然指着箱中的一件东西,轻声问道:“东西应该是编钟吧,我在故宫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东西。”

两人顺势看去,立即轻轻点头,确定那东西就是编钟。

编钟也是先秦礼器的一种,在古代礼和乐是不分家的,用孔子的话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礼崩乐坏的黑暗乱世。诸侯之间,几乎每天都在征伐,没有和平的时刻。

但是也不能否认,在这个礼乐崩坏的特殊时期之中,浩如繁星的人才就好像泉涌似的,一下子就迸发出来。这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言行举止,已经影响了中国两三千年,而且估计还会继续影响下去,直到中华文明消亡为止。

不客气的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基础,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乱世出英才,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各种好的、坏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不仅是擦出了灿烂的火花,更相互交融起来,一举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扯远了,反正青铜编钟也是很珍贵的东西,最著名的肯定是曾侯乙编钟。毕竟相对其它单个出土的编钟来说,曾侯乙编钟却是一整套,而且保存十分完好,音律又非常齐全,自然被世人奉为稀世珍宝。

相对来说,眼下这个编钟就有几分寒碜了。扁圆状的钟体内外长满了铜锈,显得十分斑驳不堪,品相不怎么样。

适时,贺老六也看到三人在对着编钟品头论足,当下立即单独把东西拿出来,笑着说道:“这是战国时期的编钟,你们看上面还有字呢。”

青铜器上铸刻铭文,一般称之为金文,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两件东西质量相当,可以肯定有字的青铜器,在价格上肯定比没字的要高。至于金文的内容,也不外乎就是几种。祭奠祖先、铭功纪赏、诸侯盟约、媵女陪嫁,以及一些祈求上天降赐福禄长寿的嘏辞。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督造衙府及工官工匠之名。可惜几人对于先秦以前的文字不太了解,无论怎么观看,也辨认不出编钟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就两三个字。”

俞飞白推测道:“或许是工官工匠名吧,要不然就是诸侯国名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