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哥窑炉(1 / 1)

1645 字 1个月前

第640章 哥窑炉

当然,这个酒店不是君悦,而是皮求是投宿的地方。这个时候该走的也都离开了,只剩下老孟和沙庆丰留了下来,陪着王观和皮求是来到了酒店。

知道王观要来,皮求是也帮他订好了房间。在前台办理了下手续之后,几人就轮流抬着吕祖神像来到了房间之中。

叫唤服务员送来茶水待客之后,看见服务员退了出去,在合上房门的一瞬间,皮求是就在沙发上蹦了起来,以与肥胖身体相反的灵敏速度,直接扑到了神像的旁边仔细打量起来。

“皮兄,你这是在干嘛?”沙庆丰和老孟有些莫名其妙。

“看宝贝。”皮求是头也不抬,继续深入研究,东摸摸西碰碰,若有所思道:“木质有些坚硬,难道是珍贵的材料?”

“珍贵木料?”

老孟和沙庆丰一听,不约而同围了过来。

一番打量之后,老孟又凑近嗅了嗅气息,顿时摇头道:“不对,这应该是普通的樟木,樟木有特殊的气息,可以防止一些虫子的蛀咬,但是味道也十分明显,很容易鉴别出来。”

“没错,就是樟木。”沙庆丰也十分肯定。

“不是材料的问题,难道说木雕神像是出自大师的手笔?”皮求是又沉吟起来:“不过没有款刻,比较难以鉴别。”

“这个木雕像除了五官有几分精神以外,整体的手艺也谈不上多好。”与此同时,老孟摇头道:“应该不是大师的手艺,不过从表面的纹裂情况看来,应该也有一些年头了。对了,你们能够看出这是什么流派的雕刻手法吗?”

“……看不出来。”

沙庆丰打量片刻,直接摇头道:“虽说中国最著名的是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粤省潮州金漆木雕、闽省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但是在这四大木雕以外,各个地方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木雕工艺存在。”

“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自然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派别。”说话之间,沙庆丰摇头道:“我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加上神像木雕特点不怎么明显,真是不好判断啊。”

“很对。”老孟深以为然,也有些不解道:“无论怎么看,这尊神像都比较普通,不至于是什么宝贝吧?”言下之意是怀疑皮求是看走了眼。

皮求是一听。又打量木雕神像片刻,立即回头道:“兄弟,你也别光顾喝茶呀,快点过来看看,东西好像不对啊。”

“东西本来就是这样,能有什么不对的?”王观一笑,也轻步走了过来。

“不是不对,而是没有想象中的好。”皮求是微微摇头,有些迟疑道:“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呵呵。让我看看。”说话之间,王观也凑了过来,不过他没有观看吕祖神像,而是顺手把神像之前供奉香火的小杯子拿了起来。

当然。就算那个壮汉平时不烧香拜神,但是很久以前,吕祖应该是经常享受香火供奉的,所以不仅神像正面被烟火熏得微黑。连插放香火的小杯子也沾满了香灰。

现在王观把杯子拿起来,手中自然不可避免的沾上了大片乌黑。不过他自然不会在意,顺手把香灰倒进了附近的垃圾桶。然后径直走进卫生间用水清洗起来。

过了片刻,王观一脸笑意走出卫生间,迎面而来的却是皮求是三人的围观。

“兄弟,香炉是什么好东西?”皮求是睁大眼睛观察,可惜东西比较小巧玲珑,被王观握在手中之后,就严严实实的让人看不清楚。

“一个三足小炉,笔筒形状的小香炉。”王观轻笑道,也没有急着把小炉亮出来,而是另外找了条干净毛巾,顺势把小炉包裹在其中,十分仔细又非常小心缓慢的擦拭。

“又吊人胃口。”皮求是埋怨了句,脸上却有几分惊喜道:“真是宝贝?”

“差不多。”王观点了点头,又继续细细的摩挲,把小炉上的污渍抹去。

“诶,我们真是灯下黑啊。”

与此同时,沙庆丰苦笑道:“只顾看神像了,却是忽略了香炉,还是小兄弟比较细心,也难怪能拣到大漏。”

老孟也深以为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尤其是拣漏,只要你比别人先想到一步,那么你就赢了,而后知后觉的再是后悔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就好比刚才,几个人一起看东西,但是他们三个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木雕神像上面,却是把神像的香炉给忽略了。对于一个行家来说,无论是大意也好,不细心也罢,反正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沙大哥过奖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留意神像,而是注意到香炉造型比较特别。”这个时候,王观自然解释起来:“毕竟笔筒状的三足小炉比较少见,所以我就特别留意的多看了几眼,然后感觉这小炉就算有香灰覆盖,却有一股比较特殊的气韵……”

现在王观经验十分丰富,但凡解释不通的事情,直接归类于直觉。反正相对异能来说,直觉尽管也有些玄乎,不过也能让大家接受。

以现在为例,听了王观的解释,另外三人努力的回想,硬是没有想起笔筒状的小香炉上有什么特别的气韵,但是却没有怀疑王观的话。

毕竟直觉这种东西很难说的,有时候非常灵验,有时候压根不准。灵验的时候自然很神,不准的时候就是渣。很显然,从王观喜悦的神态来看,他的“直觉”应该是灵验了。

接下来三个人自然是眼巴巴的看着王观,脸上充满了催促的神态,让他不要再卖关子,赶紧把东西亮出来,让他们观赏一下。

“嗯,可以了。”

就在这时,王观反手把笔筒状的小香炉倒扣在桌面上,然后笑道:“大家瞧好了,东西可不简单,至于是真品仿品还是赝品,就需要请三位大哥仔细鉴别了。”

说话之间,王观手指一松,离开了桌面。就在这一瞬间,其他三人纷纷看了过去,只见桌子上搁了一个十分精巧的竹筒状小香炉。

当然,这肯定不是重点,重点是香炉的身上好像十分残缺,表面上有大小不一,好像层层叠叠一般的蛛网状裂纹。然而在看见这些网状裂纹的一刹那,皮求是三人再也无法淡定,不仅是眼睛瞳孔收缩起来,连鼻息也粗重了几分。

“哥窑!”

好半响三人才反应过来,不约而同伸手过去。三只手在空中相遇,却纷纷停了下来,也不是礼让,而是害怕在相互抢夺的过程中使得香炉磕碰坏了,那么他们可赔不起。

哥窑,那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特征十分明显,那就是大大小小的开片。

这些开片有金丝铁线之称,其中大开片中套着小开片,大开片颜色发黑闪蓝,称铁线,小开片颜色发金黄,称金丝。这种特殊的风格,十分符合世人的审美观。

当然,这里所说的审美观,自然是残缺之美。

这种残缺的出现,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某个陶工不小心放错了釉料,然后在烧造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许多的裂片,一窑瓷器自然烧废了。

不过既然已经铸成大错,也没有挽回的余地,那么干脆将错就错。反正烧成的瓷器只是表面开裂而已,内部还比较结实,一样可以将就使用,所以干脆拿到市场上低价甩售……

然后奇迹发生了,相对品相完好的瓷器来说,这种有开片的瓷器无疑是非常新奇的东西。无论古今,人总是有猎奇的心态,反而瓷器价钱也不贵,干脆买一个回去。

这样一来,那些开片的瓷器自然在短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

见此情形,陶工再迟钝也应该明白发财的机会来了,然后回去潜心研究瓷器开片的原理,慢慢的终于形成了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瓷……

以上纯粹王观揣测,不过也比较靠谱,至少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估计就算是当初开创性发明哥窑瓷器的人,也不会料到这种形制的瓷器在后世会那么受欢迎。

从北宋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南宋、元、明、清,也包括了现代,世人从来没有淡忘对于哥窑瓷器的追求,仿品自然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真品,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反正根据统计,真品哥窑瓷器十分稀少,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而且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出现一件,一般成交价都在百万美元以上。

统计数量什么的,大家可以忽略不计。毕竟类似这种珍贵物品,不管是什么人得到了,一般会秘而不宣,自然不可能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只能说是有一件算一件。

不过,也可以肯定,现在古玩市场上出现的哥窑瓷器,百分之95以上都是现代仿品。另外的百分之4.9999是元明清的仿品,只剩下百分之0.0001有可能是真品。

当然,只是有可能而已,谁也不敢确保这个几率的正确性。

所以皮求是三人在惊喜交集之后,也慢慢的恢复了冷静,开始琢磨着眼前这件哥窑笔筒状小香炉到底是真是假,又或许是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