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向上的一个过程,从我们懂事开始,总会有一定的追求:一颗糖、一张奖状、一个很好的职位、一部好车等。所以,人生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如果只是追求随遇而安,也许眼前的安逸也保不住。
要看到更美的风景,要领略更精彩的人生,要开启更宽阔的视野,就要走更远的路,站在更高的地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仅是一个浅显的生活常识,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豁达潇洒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站得高些,更高些,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精彩。如果甘于平庸,过着琐碎的生活,处在精神世界的底层,将会错过生命中很多优美的风景。
在《庄子·秋水》里记载着这样一位短视的河伯,秋天的雨水应时而来,众多大川、小溪的水都灌注到了黄河,笔直流畅的水流加宽,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伯欣然自得、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壮美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他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合身改变自己先前洋洋得意的脸色,抬头仰视着,叹息着说:“俗语说:‘听了上百条的道理,认为天下谁都不如自己。’说的就是我啊!”这位河伯可以说是一位短视的神,但是,当他看到海洋的时候,能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距离伟大和崇高还非常远。而有的人,永远是井底之蛙,跳不出自己的世界,自然谈不上让自己更上一层楼了。明代有一位才子叫唐伯虎,他少年成名,在绘画方面表现出超常的天赋,他拜入当时的大画家沈周的门下学绘画,因为天赋较高,加上刻苦,他的绘画功夫突飞猛进,因此也得到了老师的赞扬。但是,由此,他也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不免有一些自得,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边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最后成了一位大画家。唐伯虎的问题不在于他是不是有天赋,是不是努力,而在于他的自满。因此,可以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当他明白了老师的用心后,知道山外有山、学无止境的道理,能够潜心学画,也是非常难得的。比较起来,倒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稍有小成便洋洋自得,这类人除了逢人就炫耀一番,实则是没有大出息的。
荀子在《劝学篇》里写道:“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可见登高能给人以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对于人全面而客观地去看待问题,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助益。为此,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向顶峰的攀越。珠峰每年都有许多人去征服它,但这是可见的、现实中的山,而生活中却有许多高峰,等待每一个人去征服。
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更上一层楼”,马不停蹄地去征服下一个高峰呢?登高之路,虽然可能会有捷径,也许到罗马的路很多,但绝对没有幻想这条路。任何成绩都离不开踏实地进取。正如古谚语中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事前的积累和拼搏,大自然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把美好景致相送呢?站在低处,虽不劳力而省心,却恐怕永远只能待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做着夜郎自大的迷梦,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般可笑,从而错过世间的万千风景。而若我们心中能藏有一个“欲穷千里目”的追求,哪怕付出再艰辛的努力和再多的代价,当不断地“更上一层楼”而到达巅峰的位置时,这种境界自是不足为井底之蛙们知道的。
有人认为,人生的登高需要登山队员一般的强健体魄。其实不尽然,只要有一颗足够坚强的内心和一个永远向上的信念,任何人都能达到自己能力的巅峰。
多少年来,无数贤达先驱,为了一个“登高望远”的理想,不断开拓,不断奋进。可以说,整个世界都因为人类不断地进取而格外地饱含生机和活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景致或许能够用视野穷尽,但不断的进取之路却是永无止境的,这大概也是我们不断探寻登高之道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