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进取(1 / 1)

生活是个多情的使者,会让人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很多时候,生活是道多项选择题,让人在爱与不爱、快乐与不快乐之间抉择。所以在我们选择之前,应该先学会放弃。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迟疑地咬下了那只爪子,然后逃命。放弃一只爪子而保全一条生命,这是狐狸的生存哲学。所以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选择面前,我们应该学会去权衡,学会放弃,虽然放弃意味着痛苦,但痛苦换来的却是价值的全部。

有这样一副对联:

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

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

也许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得到的过程。关键是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

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他就不会在计算机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他可能只是美国某个小镇上一名既不成功也不快乐的律师。

那年他考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律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文科性质的院校,它的法律专业排名位于全美前三位,从那里毕业后做个律师,那将是很有前途、很有地位的。

但是,他却逐渐发现自己并不真正喜欢法律,上专业课时,他丝毫提不起精神来,甚至想把枯燥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

此时,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不务正业”感到非常惊讶。终于,大学二年级的一天,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法律系已经修完的学分,转入该校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

那时候,计算机还属于新事物,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系也只是刚刚创立,连30个学生都不到,社会上也还没有所谓“计算机科学家”这类人。

可是,他一进入计算机领域,便如鱼得水,整个身心充满了**。后来,他又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攻读计算机方面的硕士及博士,并获得了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他开发的“语音识别系统”获得了《美国商业周刊》的“最重要发明奖”。他于1998年加盟微软,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他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是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2006年他又出任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他就是李开复。

2005年10月30日,李开复走进了安徽大学新区的鸣磬广场,为全场数千名大学生做了主题为《智慧的选择》的演讲。

在演讲中,他又一次提到了“放弃”的勇气。

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有时,你在还没有找到新的机会之前,就必须放弃你已经拥有的东西,那就需要更多的勇气了。

许多人都有的一个毛病就是不愿放弃已有的东西,不愿意开拓新的天地。其实,有些东西看起来值得珍惜,但这种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阻碍你获得更大成功的根源。当新的机会到来时,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并不是功亏一篑,更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当然也应该是有智慧地——放弃已经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东西,你多半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抛开的不过是一把虽能遮风挡雨,但又会阻碍视线的雨伞,自己因此而看到的却是无比广阔、无比壮丽的江山图景!

我自己就有过几次“勇于放弃”的经历。

一次是大家都知道的转专业的事情;另一次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时,放弃了两年的年资而加入了苹果公司。虽然我一直把我的老师当作楷模,而且有幸任教于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系,但这个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如何获得终身职位、怎么样去发表论文,等等。这些事本来都是好事,但这些事情对社会的价值并不是那么直接。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所以,当苹果电脑的一位副总裁对我说“你要选择终身写些没有人读得懂的论文,还是要选择改变世界”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变世界”。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

加入Google后,有许多记者问我:“在微软你有七年的人脉,有比尔·盖茨的信任,就这么放弃了,你不觉得可惜吗?”确实,这些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我看到有回到中国再一次创业的机会,当我看到一个互联网时代创新模式的产生,当我看到一个坚持自己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发现,创立Google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于是,就像我在“追随我新的抉择”中所说的:“我有选择的权力——我选择了Google,我选择了中国。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

勇于放弃也是一种智慧。放弃代表一种终结,同时意味着另一种开始。当以前的路不适合时,不如勇敢地把它放弃,重新进行选择。那么,人生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番美丽的风景。

放弃本身就是一种淘汰,一种选择,淘汰自己的弱项与不足,选择自己的强项与优势。放弃不是不思进取,因为恰到好处的放弃,正是为了更好地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