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我国台湾。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在苹果公司工作了6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Software的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2005年7月离开微软加盟Google,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从2000年起,李开复陆续发表了七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其中一封的标题就是《选择的智慧》。
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他将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
在这篇七千多字的演讲中,李开复给我们提出了8种选择的智慧:1.用中庸拒绝极端
李开复说:“‘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庸告诉我们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并拒绝极端和片面。”
所以,“沉默是金”和“口无遮拦”都不可取。为此,他讲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
记得我刚进入苹果公司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时,公司里有一位经理叫西恩,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尤其在开会的时候,他得体的言辞完美地展现出他过人的才学、情商与口才,足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钦佩不已。
有一天,我鼓足勇气去向西恩讨教有效沟通的秘诀。西恩说:“我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我并不总是抢着发言;当我不懂或不确定时,我的嘴闭得紧紧的;但是,当我有好的意见时,我绝不错过良机——如果不让我发言,我就不让会议结束。”
我问他:“如果别人都抢着讲话,你怎么发言呢?”
西恩说:“我会先用肢体语言告诉别人:下一个该轮到我发言啦!例如,我会举起手,发出特殊的声响(如清嗓子声),或者用目光要求主持人让我发言。但是,如果其他人的确霸占了所有的发言机会,我就等发言人调整呼吸时,迅速接上话头。”
我又问他:“如果你懂得不多,但是别人向你咨询呢?”
西恩说:“我会先看看有没有比我懂得更多的人帮我回答。如果有,我会巧妙地把回答的机会‘让’给他;如果没有,我会说‘我不知道,但是我会去查’,等会开完,我一定去把问题查清楚。”
他最后总结道:只要把握好说话的度,选择好说话的时机,就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尊敬。
2.用理智分析情景
李开复说:“中庸之道不但强调守诚中道,也要求我们择善而从。在面临选择时,我们先用第一个智慧避免走向极端的陷阱,然后用第二个智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
“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事情。要学会在最合适的时候对最合适的人用最合适的方法,要学会在做出决定前用理智全面衡量各种因素的利弊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倾向。”
3.用务实发挥影响
李开复说:“选择完整与均衡时,你必须首先弄清楚,你面临的事情是你能够影响到的,还是你根本无力改变的。”
“事实上,碰到问题时,你只要耐心地将它分解开,看看哪些部分是你可以影响的,哪些部分是你可以关注但却无法影响的。然后,去努力争取那些可以‘间接影响’的问题,让它们变成可‘直接影响’的,同时把全部心力投入自己的影响圈——你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这反过来又可以让你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先影响自己,再影响别人,最后才有可能影响环境。
4.用冷静掌控抉择
李开复指出:“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抉择的游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掌控每一次抉择的全过程:在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所谓‘重重’思考,就是要培养客观的、精准的判断力。每一个重要的抉择可能都与你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但你在抉择和判断时,一定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判断的精准和客观。”
在这里,李开复为我们提出了三种抉择的建议:
(1)把影响你抉择的因素罗列成一张“利弊对照表”。在利弊对照表中写出每个因素的益处和弊端,然后借助该表客观地分析,哪些益处和弊端对你来说最为重要?这些因素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和理想?
(2)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做概率分析时,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以帮助自己综合考量。
(3)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谋之于众。那些更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他们多年的积淀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智商启发我们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际关系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情商帮助我们有效沟通……
“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我们在做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李开复解释说。
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它的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你只有坦然接受它,或者在今后想办法补救。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或者自己已经无法控制的事情,任何担忧或悔恨都是多余的。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谓的焦虑上,倒不如把这些东西“轻轻”放下,然后一身轻松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5.用自觉端正态度
没有自觉的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6.用学习积累经验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智慧从哪里来?”
智者说:“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从哪里来?”
智者说:“经验。”
年轻人进一步问:“经验从哪里来?”
智者回答:“错误的判断。”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寓言,它说明错误是事业发展最好的燃料。
7.用勇气放下包袱
当新的机会到来时,勇于放下已经获得的东西并不是功亏一篑,更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而做出的选择。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当然也应该是有智慧地——放下已经拥有但可能成为前进障碍的包袱,你多半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抛开的不过是一把虽能遮风挡雨,但又会阻碍视线的雨伞,自己因此而看到的却是无比广阔、无比壮丽的江山图景!
8.用真心追随智慧
李开复告诉我们:“在25岁以前,通常都会面临两个重要的选择。一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专业时,不应当只听从父母的意见,也不应当只看学校的名气大小或报考该专业学生分数的高低。相应的,选择工作时也不能单纯地考虑名、利、时尚等外在因素。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在综合权衡自己的理想、学习积累、天赋以及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抉择。”
“每个人的‘真心’‘理想’‘兴趣’不同,每个人的机遇不同,参加的团队不同,学习的机会不同,擅长的‘态度’或‘行为’也不同。所以,你有选择的权力,只要用智慧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就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陶渊明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文天祥选择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的救国之路。在选与非选、做与不做之间,选择的指针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