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仔细分析那些杰出人士在关键时刻的非凡眼光与决断力,就能知道他们之所以“赢”,就在于顺势而动。
年过古稀的尹明善,前半辈子历经了无数坎坷。20世纪80年代,年近半百的他奋然下海,这合乎大势的一步让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54岁那年,以黑马的姿势闯入摩托制造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中国摩托产业的领军人物。在2007年胡润百富榜上,年近古稀的他身价已是20亿元。现在,72岁的他正在攀登另一座制造业的高峰——打造汽车产业的民族品牌。尹明善的人生履历中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仍在为继续书写传奇而努力。
1984年,尹明善从出版社调到重庆市外事办下属的一个涉外公司充当“救火队员”。这家涉外公司出现了数十万的亏损,市外事办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认定尹明善是经商之才,调他出任涉外公司的负责人。尹明善没有辜负朋友,一年多后,在他的运筹下,不仅把涉外公司亏损的大窟窿填平,还盈利数十万元。
1985年年底,他离开了已让他打开局面的涉外公司,下海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成为重庆市最早的书商。半年之后,他编辑发行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大关,获利不菲。尹明善一炮走红,而且红遍了大江南北。
在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放弃发展良好的涉外公司负责人职位当个体户,除了需要勇气外,还需要的是眼光。因为看准了形势,心中有一定的把握,才让尹明善痛下决心。那时,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一直是铁板一块的出版业,也在上层的默许下允许民营资本的适度介入。尹明善在出版社做过2年编辑,深知其中蕴藏了创业的机会。
结果,这一步尹明善走对了。通过4年的打拼,他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1989年,腰包比较厚实的尹明善对民营图书业的前景作了一番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已是一眼见底”“做出版业赚小钱可以,却没有可能做大做强”。他决定退出出版行业,另寻发展途径。
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的人,很难充分认识到尹明善在1989年主动从图书产业撤退、重择创业行当的缘由。改革开放以来,个体资本介入出版的范围虽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种种体制上的原因,出版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改革力度与进度,却始终处于缓慢速度与滞后水平状态。涉足出版与发行的民营企业,仍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或公开或隐性的制约,没有一个如同其他产业那样公平竞争的自由成长空间。这个限制书商做大做强的瓶颈,持续至今。一个明显的例证是:改革开放至今近30年来,各行各业中都已先后涌现了一大批民企巨头,产生了一大批资产数亿的富商,唯有书刊发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始终没有能产生出一家可以称之为“巨头”的大企业。
尹明善当年的进,源于出版业在一定程度的开放以及他个人对出版业业务的熟悉,是外界形势与个人优势的最佳匹配。而后来的退,源于出版业的发展空间不够大,制约了有一定资金与有极大创业雄心的他的发展。由此可见,尹明善在出版产业上的一进一退,充分显示了他对于形势的敏锐判断。我们不能因为他4年后的退,就简单判定他4年前的进是错误的。
他在一进一退中,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主动撤退,是因为自己有了资本去寻找更加宽广的创业舞台,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尹明善告别图书行业后,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寻找新的商机。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南下北上,东西考察,从从容容地寻找能令自己生根发芽、成长发展的商机。其间,他甚至跑到四川外语学院去强化了半年英语,成为该校年龄最大的学生。
尹明善在一次和一个经营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聊天时,获得了一个不起眼的信息:朋友工厂所需的摩托车发动机要跑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并且质量很差。本地的“嘉陵”“建设”的发动机质量好,但因为同城又同行的缘故,他们不肯把发动机卖给本地小厂。正在到处探寻商机的尹明善,敏锐地从这个信息中看到了机会。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车行业的状况,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建设集团修配部的发动机全套配件加起来不足1500元,而发动机的轴承能卖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动手组装了卖的话,中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尹明善还发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外地去买价高的国产发动机。尹明善的判断是:摩托车行业的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非常大。
已年满54岁的尹明善,决定进入摩托车行业。1992年,他掏出他第一次创业时所赚的20万元,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这一步,成为书写尹明善辉煌一生的浓墨重彩。谁会想到他当时投下20万元,在2007年变成了20亿元!
尹明善喜欢把自己比喻成一只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我就是这样一只伺机而动的猫。”毫无疑问,这只猫是一只识时务、懂乘势的猫。识时务者为俊杰,乘势者是英雄。一切拥有骄人事迹的大人物,无一不懂得乘势而行,待时而动。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如姜太公钓闲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就会奋然而起,当仁不让。
北宋名臣薛居正对于“势”曾有专著,叫《势胜学》,其中有云:“不知势,无以为人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明白形势,就连人都无法做了。人活在世上,也活在势中。根据形势,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乘势先得度势,具体到创业而言,度势的重要途径有三个。
(1)留心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加上信息与物流技术的高速发展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国内的经济与国际环境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美国发生的“9·11事件”,使国内许多从事出口的企业都受到了严重打击。除了国际政治形势,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产业动态,都是值得我们留心与研究的。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上存在距离,在产业形势上也有一定的滞后。因此,密切关注国际上的产业动态,有助于我们对国内产业形势的认识。
(2)关注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它可以给一个地区优惠,使这个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也可以给一个行业优惠政策,使这个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当然,它也有权力制定出政策抑制某个地区或某个行业的发展。在政府制定出优惠政策之前,就率先把资本投入到政府计划发展的地区或行业,往往能够使一些人一夜暴富,从经济拮据的寻常人变成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要看你的眼光和魄力了。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现象远远要比经济现象复杂,它常常扑朔迷离,难以捉摸。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感悟能力和深邃的洞察力,是不可能捕捉到真实的政治信息的。
(3)把握社会趋势。国际上很流行火爆,国内政策也在大力扶持,不见得就是形势大好,还要看社会的趋势。张树新在1996年与合伙人创办瀛海威时,国际互联网形势不可谓不好,国内政策更是支持此类高新产业,但先驱最终变成了先烈。其中失败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相对社会形势来说过于超前。李彦宏在1995年就有了回国在互联网行业创业的想法,但他一直等到1999年才起程回国。因为在那一年,李彦宏发现社会上不少人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于是断定互联网在中国成熟了,大环境可以了。次年,他就创立了百度。
天下潮流,浩浩****,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善于度势,进而善于乘势,这样才能抢占先机,创出新局面,创出新境界。只知度势而不知乘势,充其量只是一个“旁观者”;只求“大刀阔斧”,一味蛮干,而不管时势,也只是一个“莽汉子”。创业者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做到坚定和清醒,不仅抓住机遇,而且用好机遇。
下过围棋的人都知道,“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人生也如一盘棋局,作为身处其中的我们,应该多谋划谋划大势,唯如此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