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要我做”为“我要做”(1 / 1)

在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的布鲁金斯学会,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实习。

20世纪70年代,布鲁金斯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了当时的总统尼克松,获得该学会的“金靴子”奖。

在克林顿当政期间,布鲁金斯学会给学员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在这8年间,有无数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终都失败了。

小布什上台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由于“金靴子”奖已经空置了28年,许多学员对此类实习题失去了信心,知难而退。他们都认为总统什么都不缺,他根本没有必要去买一把斧子。

然而,有个叫乔治·赫伯特的学员自愿报名,要去向总统推销斧子。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别想入非非,可他认为,只要自己想干,总会有希望。他有了“我要做”的强烈愿望,就产生了热情。这促使他去思考,去调查研究。然后,他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参观您的农场,发现树上有许多枯树枝需要砍去。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砍伐枯树枝的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子。假若您有兴趣,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

最终,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把一只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金靴子”奖给了他。据说乔治·赫伯特的能力在这批实习的学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他能获得“金靴子”,凭的就是“我要做”的热情。

如果把热情比作火种,那么潜能就像燃油,用你的热情去点燃你的潜能,就能把你身上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历经了21年的磨难,一次失败接着一次失败,以至于失去了专家们和研究经费资助者的支持。可他们还是毫不气馁,充满了热情,在解剖了上万只羊脑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有人问他们是怎样成功的。一个说:“靠的是‘我要做’的愿望。”另一个回答说:“我们有‘死不改悔’的决心。”

正是这份强烈的愿望化作惊人的热情,从而产生了无坚不摧的力量。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发现,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追求,蓬勃的朝气,充沛的精力,这一切同热情是分不开的。

一个英语培训班的老师问两个来报名的学生:“你们报哪个班?”一个说:“我要报英语班。”另一个学生回答:“我爸要我报英语班。”

一年后,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排在全班的前三名,而那个“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学生,口试和笔试都不及格。

这两个学生在同一个班学习,智力不相上下,但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大。

绝大多数失败者的生活都是建立在不得不做的基础上的。“我爸要我报英语班”的那个学生,他自己本来就不愿学英语,是他爸非要他这么做。而那个“我要报英语班”的学生,是自觉自愿的。这意味着有了“我要学”“我想学”“我喜欢学”的愿望,就能产生热情,有了热情,英语就自然能学好。

人在做“我想做”“我要做”的事时,才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

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热情只能保持几分钟,有的人只能保持几天或几十天,但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却能让热情保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

不少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失去了热情。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热情,惰性就会乘虚而入,人会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样的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华也“横溢”不出来,人就会像断了油的灯,缺少了燃料的飞机、轮船一样。

钢琴的琴弦要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反复“调整”。一个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有意识地去“调整”。如果我们整天为单调、重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就要把“要我做”的事,调整为“我要做”的事,让我们心中的热情不断地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