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理想和条咸鱼有什么区别?”这是一句被很多人传诵的著名台词。在电影《少林足球》中,连一双鞋都没有的周星驰振振有词地对大师兄说了这句话。谁知道遭到大师兄的反唇相讥:“你鞋子都没有一双,不就和咸鱼一样咯!”
大师兄还不到30岁吧,那么年轻就失去了对生活的憧憬。似乎人的年龄越大似乎越没理想。工作几年后的年轻人,每天干着同样的工作,拿着一份“饿不死也撑不着”的工资。理想逐渐在无聊中消磨殆尽,“理想”这个词再也不会像年少那样挂在嘴边(再说理想可能要被“大师兄”嘲笑)。
现在的你呢,肯定不会连“鞋子都没有一双”吧?理想还有吗?志向还在吗?
人生不是买彩票,就算是买彩票中奖,在运气的背后,又有着多少的艰辛计算呢?智利诗人聂鲁达说:“每次偶然的际遇都是早有安排。”在我们的人生中,所有看似的神话与奇迹,其实大都来源于精心细致的准备,而给这种准备以力量的,毫无疑问,正是远大的目标与志向。
有些人没有高远的志向,他们对于生活的前路顾虑重重,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在生活中,他们总是走走停停,蹒跚而行,也总不免磕碰得头破血流,却依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
另外一些人,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怀揣着一颗滚烫热血的雄心,向辽远的天空投眼望去。纵然他人笑骂误解,纵然前路雾满迷津,他们依旧如斯,眼观寰宇,神思太极。任何的东西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视界。
而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行径上,也应该向上面所说的一样,给自己的飞行寻找一个心灵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堕入庸常的河流,或者如雪泥鸿爪般,仓促得不值一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个人想做一番事业,始于志气。李鸿章在23岁时曾作言志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万丈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而和他同在一个时代的重臣左宗棠,在24岁时作有一首言志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李鸿章立志做大官(觅封侯),终平步青云、爵位显赫;左宗棠立志做大事(忧天下),终平叛定乱、战功显赫。不同境界
的志向,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有心成为人生强者的人,志当存高远,宜立做大事之志而莫立做大官之志。
中国俗语中也有大量歌颂立志的警句,如“有志者事竟成”“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穷不可志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自然都是催人奋进的名言隽语,永远值得我们回味,并以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陈涉少时,曾受人雇佣,替人耕种,心中并不满于这种处境,在垄上休息时,常感慨怅恨,有一回对同耕者说:“假如哪一天富贵了,不要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现在替人耕种,地位卑微,还说什么富足呢。”陈涉长叹一声:“唉,燕雀怎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陈涉后来在大泽乡和吴广发动起义灭秦,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若无佣耕垄上时埋在心里的一段鸿鹄大志,怎能想象后来的富足荣华?昔日曾嘲笑过陈涉的同伴,属于那一种安于现状,不存“非分”之想,得过且过的大多数,若得不到陈涉的帮衬怕只有老死于田野。是什么造成这种天壤之别呢?关键恐怕并非在于两人智慧才能上的差距,而首先在于是否有上进心,是否有一种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陈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有这样一种虽死不辞的精神及高度的自尊自信,则人在此种心志下激发出来的潜能,又岂是那些连梦都不敢做的瞌睡不醒的人所能比及的?
许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我们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一些人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其中一些人,尽管在学校里被我们嘲笑,后来却能专心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尽管智力平庸,但他想方设法保持领先,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
贫不足羞,可羞是的贫而无志。贱不足耻,可耻的是耻而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