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朋友要真诚(1 / 1)

与朋友交往,最重要的是要真诚。

曾国藩曾经给“诚”下过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故“诚于中,必能形于外”。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表现于外就是真实不虚、率真自然;如此则自然心怀坦**,正直无私。因此,真诚的心就像阳光雨露般,能温暖人心,净化心灵。

人格魅力的基本点也是真诚。人格魅力来自于完善的人格,而真诚待人、恪守信义则是赢得人心、产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心眼实一点,心诚一点,守信一点,能更多地获得他人的信赖、理解,同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因而才会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

我们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点真诚,少一些戒

备。对可以信赖的人,真真假假、闪烁其词、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举。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他还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的。”

“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除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有开放的一面。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发现一个开放的心灵,争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你在发展人际关系、与人打交道时,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处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至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被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到:“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了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会抹去它!”

朋友间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在这个世上你会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一个人可以抵挡住形形色色的**,却抵不住真挚之情的莅临,真情会使人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之桥,通过这座桥,就能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既而登堂入室,然后赏心悦目,从而肩并肩,手携手地走过美丽人生。

人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但找一个真正的朋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朋友之间的真诚很珍贵。

真诚是春风,能拂去心灵的微尘;真诚是雨露,能滋润友谊的花朵。真诚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力量……真诚不是智慧,却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仅凭智慧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只要信守真诚,却会轻而易举获得成功。

有一个英国作家名叫哈尔顿,他为编写一本《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的书,采访了达尔文。达尔文的坦率是尽人皆知的,为此,哈尔顿不客气地直接问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答:“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合乎逻辑地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又答:“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听到这些话,谁不为达文的坦率与真诚鼓掌呢?按说,像达尔文这样蜚声全球的大科学家,在回答作家提出的问题时,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甚至为自己的声望再添几圈光环,有谁会产生异议呢?但达尔文不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他甚至把自己的缺点毫不掩饰地**在人们面前,这样高尚的品德,换来的必是真挚的信赖和尊敬。

朋友的交往亦是这样。你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肯让人知,朋友为你的诚实所感动,便会从心底深处喜欢你,他给你的回报,也将是说真话,说实话。

真诚犹如清新剂,它会净化人们的灵魂,给人们以自律;它犹如公平的舞台,给人们以自尊;它是约定俗成的民俗,给社会以稳定;它是人们心底的交流,给人们以和谐与温馨。见面真诚地道一声“你好”,你将会得到一天的愉悦;两相碰撞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各自带着欢笑就不会再较真。即便是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如果我们能真诚地为对方想一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真诚。

多结交优秀的朋友

凡是参加过招聘的人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我究竟值多少钱?具体应该如何评估?有没有一个可供操作的标准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要估算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你就找出身边最要好的三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

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当今这样一个人脉社会,一个人能够成功,常常不在于他懂得多少大道理,他有多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认识的人是谁。如果他的好朋友都是有钱人,那么他的身价也不会太低。

唐笑是河北省某县一个普通农民,先天残疾。他20岁时,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饭店。一天,外面下着大雨,唐笑见到饭店不远处有一辆轿车出了故障,车主急得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唐笑一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决定帮那车主一把。唐笑叫店里的司机开货车送他回家,而自己则帮着照看那辆出故障的车,直到他回来提车。

后来,唐笑才知道车主竟然是本县的县长,这一下不打紧,唐笑和县长成了好朋友。在县长的支持下,唐笑改行做了五金和建材生意。县长还把本地出名的几位大企业家介绍给唐笑认识,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大人物”,唐笑简直受宠若惊。在交往的过程中,这几位企业家都感动于唐笑的创业精神,一致表示愿意支持他的事业。很快,唐笑的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人物。

由此,我们可以算算唐笑值多少钱?找出他身边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将他们的薪资一平均,唐笑的价值便出来了。他原来的价值只是身边几个伙计相加的平均数,现在是几个大企业家相加的平均数,二者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见,一个人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经常交往的人,即他的人脉。

所以,我们结交朋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多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为伍。有位哲人说过:“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只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一个人从别人那里所摄取的能量越大、品质越好、种类越多,那他个人的力量就越大。假使他在社交上、精神上和道德上与比他优秀的人有多方面的接触,那他一定是个有力量的人。

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掩盖在比尔·盖茨的光环之下,人们只知道他和比尔·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却忘记了正是他把比尔·盖茨引入了软件这个行业。而就是这样一个软件业精英、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为玩耍一掷千金的豪客、总是投资失败却成功积聚巨额财富的商界巨子保罗·艾伦,却在创造着一个传奇——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1968年,与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相遇时,比比尔·盖茨年长两岁的保罗·艾伦以其丰富的知识折服了比尔·盖茨,而比尔·盖茨的计算机天分,又使保罗·艾伦倾慕不已。就这样,两人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进了计算机王国。保罗·艾伦是一个喜欢技术的人,所以,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比尔·盖茨则以商业为主,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一人全揽。微软两位创始人就这样默契地配合,掀起了一场至今未息的软件革命。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但如果不是托比尔·盖茨的福,保罗·艾伦也许连为自己的“失误”买单的钱都不可能有。而这并不是偶然,比尔·盖茨曾这样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你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从某种角度而言,你与之交往的人或许就是你的未来。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互相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保罗·艾伦的成功得益于他正确选择了比尔·盖茨。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保罗·艾伦本身独具一种超人的智慧锋芒。有人这样评价: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保罗·艾伦可能只会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或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而一不小心挣下亿万身家,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与其说是保罗·艾伦的一时冲动创立了微软,不如说是他具有远见卓识。

任何为微软立传的人都不能回避那段历史:1974年12月,保罗·艾伦拿着新出的《大众电子》杂志,去给伙伴比尔·盖茨看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说服他一同创业,这才有了微软。比尔·盖茨的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如果不是保罗·艾伦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我,也许我还会待在大学里。那么,以后所有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我甚至怀疑自己当时是不是太过冲动。”

与最优秀的人在一起,优秀将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错过与比我们优秀的人结交的机会,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不幸,因为我们常能从这种人身上得到很多益处。只有在这种交往中,我们生命中那些粗糙的部分才会被削平,才可以慢慢将我们琢磨成器。

机会不是天外来物,而是人创造的,优秀的人显然会带给你更多更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与优秀的人相处,可以学到优秀之人的为人处世之道,扩大自己的视野,从他们的经历中受益,你不仅可以从他们的成功中学到经验,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你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改进自己的生活状况,成为他们智慧的伴侣,这自然也会使你变得更优秀。

总之,与一个比你优秀的人交往,其价值要远大于发财获利的机会,它能使你去发展自己高贵的品格,能使你的力量扩增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