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1 / 1)

有道是: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在很多情况下,实力并不与地位和发展成纯粹的正比关系,这时就需要有效地把自己的实力和意图隐藏起来,等待机会,即韬光养晦。所谓“韬”,原意是指剑和弓的外套,韬光养晦是说故意将才华掩盖起来,收敛锋芒,使别人不注意自己。

韬光养晦有时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自己软弱无能,然后趁其不备而攻杀之;有时是为转移对手的注意力,把他引向东边,而自己却在西边出击。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做出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行动。我强时,不急于攻取,须以恭维的言辞和丰厚之礼示弱,使其骄傲,待其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之。

韬光养晦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廖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若不婉顺,那么事情就受阻;若不隐藏,就有危险出现。

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顺服,从没有违背他的意愿。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孤苦,想要把亲弟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罪行。丁谓答应王曾后,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要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依赖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外力的攻击;一是“藏拙”,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显露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

关于“藏巧”,我们已经说了不少了,如“大智若愚”“韬光养晦”。现在我们重点谈谈“藏拙”。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恐怕可以这样来理解:人人在其工作、谋生的圈子里都有可能遇到种种“陷阱”,而这些“陷阱”足以挫败人的成功热情。特别是在某些行业,明里拉帮结派、互帮互助,暗地里互相拆台、使绊子的现象屡禁不绝。如果要做赢家,就必须连别人也考虑进去,以防可能会出现的麻烦。

的确,“害人之心不可有”,因为害人会违反法律和道德,而且也会引发对方的报复;如果你本来是“好人”,害了人反而会产生良心上的愧疚,实际上对自己的伤害更大。然而,在社会上光是不害人还不够,还得有防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