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下来寻找解决之道(1 / 1)

大部分人在危急时刻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强者总是能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应对危局。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让发热的大脑冷却下来对解决问题是何等重要。

思考决定行动的方向。那些成大事的强者,都是正确思考的决策者。正确的判断是成大事者需要经常训练的能力。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面临更多危急关头。在危急关头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在平常状况下,大部分人都能控制自己,也能做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他们就自乱阵脚,无法把持自己。

一位空军飞行员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独自担任F6战斗机的驾驶员。第一次任务是轰炸、扫射东京湾。从航空母舰起飞后一直保持高空飞行,然后再以俯冲的姿态滑落至目的地的上空执行任务。”

“然而,正当我以雷霆万钧的姿态俯冲时,飞机左翼被敌军击中,顿时翻转过来,并急速下坠。”

“我发现海洋竟然在我的头顶。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救我一命的吗?”

“我接受训练期间,教官会一再叮咛说,在紧急状况下要沉着应付,切勿轻举妄动。飞机下坠时我就只记得这么一句话,因此,我什么机器都没有乱动,我只是静静地想,静静地等候把飞机拉起来的最佳时机和位置。最后,我果然幸运地脱险了。假如我当时顺着本能的求生反应,未待最佳时机就胡乱操作,必定会使飞机更快下坠而葬身大海。”他强调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教官那句话:‘不要轻举妄动而自乱脚步,要冷静地判断,抓住最佳的反应时机。’”

面对一件危急的事,出于本能,许多人都会做出惊慌失措的反应。然而,仔细想来,惊慌失措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添出许多乱子来。试想,如果是两方相争的时候,对方就会乘危而攻,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所以,在紧急时刻,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高度的镇定,冷静地分析形势,那才是明智之举。

东晋时有个著名书画家王羲之,七岁时开始练写字,被人誉为“小神笔”。朝廷中有位叫王敦的大将军,把王羲之带到军帐中表演书法,天色晚了,还让他在自己的**睡觉。

有一次,王羲之一觉醒来,听见房间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谋士钱风在悄悄商量造反的事,他们一时忘记了睡在帐中的王羲之。听到谈话内容时,王羲之非常吃惊,心想,如果他们想起自己睡在这里,说不定会杀人灭口呢!怎样才能渡过这一关呢?恰好昨夜他喝了点酒,于是,他假装酩酊大醉,把**吐得到处都是,接着,蒙头盖脸,发出轻轻的鼾声,好像是睡了似的。

王敦和钱风密谈了多时,突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惊肉跳,脸色骤变。钱风恶狠狠地说:“这小子必须除掉,不然,我们都要遭受灭门之祸了。”

两人手提尖刀,掀开被子,正要下手,突然王羲之说起了梦话,再一看,**吐满了饭菜,散发出一股酒味。王敦和钱风被眼前的一切迷惑了,在床前站了片刻,当确认王羲之仍处于酒后酣睡中时,便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王羲之以他的聪明才智,假装酒醉,改变了王敦和钱风杀人灭口的想法,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从人的心理上讲,遇到突发事件,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一种惊慌的情绪,问题是怎样想办法控制。

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几千名弓弩手一齐向刘邦放箭,有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刘邦痛得他伏下身体。主将受伤,群龙无首。若楚军趁人心浮动,发起进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猛然间,刘邦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按住自己的脚,大声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汉军们听了顿时安定下来,终于抵抗住了楚军的进攻。

大难临头需冷静,而这冷静首先来自胆识和勇气。胆识和果断是联系在一起的,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患得患失,谋而不断,甚至被敌人的气势吓倒,谈不上有胆识。只有敢担责任、当机立断者,才能解危。

红军四渡赤水时,炮队拖着重炮行进在桥上,炮车陷进板桥中,道路堵塞,队伍不能前进。毛泽东赶到,毅然下令将重炮推入江中,疏通了道路,大军顺利行进。那时,一门重炮对红军来说,简直是宝贝!可是,它堵塞了道路,影响行军,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那就因小失大了。毛泽东果断舍炮抢时间,这种临危决断的魄力,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胆识。

当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时,脑中通常会一片空白,或者大哭大叫,很少有人能笑得出来。

但是意外发生时,通常也是最需要我们立刻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意外状况发生时,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其他一切的法则和技巧都派不上用场。只有冷静下来,才能看清眼前的形势,理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头绪。

我们面对着一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必须具有人性的成熟美——冷静。否则,就算成功送到面前,我们还是难免在毛躁中遭到失败。

西方谚语有云: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取胜,但当命运的铁掌击中要害时,却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方能处之泰然。此言真是一语道破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