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他
美国哲学家、诗人爱默生,有一天和儿子想把一头在牧场上撒欢奔跑的小牛犊赶回牛栏。爱默生在后面使劲推,他的儿子在前面用力拉,但是小牛犊就是不愿跨进牛栏。它倔强地低着头,死死地抵住地面,不按父子俩的意愿行动。他们家的那位爱尔兰女佣见状,把沾有盐味的手靠近小牛犊的嘴。小牛犊便一边吮吸她的手,一边甩着尾巴跟着她进了牛栏。
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自以为是,喜欢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常常感到困惑:自己认为好的,对方不一定认为好;你认为自己为对方付出了很多,但对方却认为这些付出对他没有意义……
如果你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纵然你有利人利己的美好愿望,有时也难以被对方接受,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多数人际冲突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们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而不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事实上,他的做法与你的看法不同,并不代表他一定是错的,而你一定是对的。如果你处在他的位置上,在同样的状况下,你的做法可能与他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达成良好的人际沟通,寻求他人的支持与合作,营造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凡事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如果我是他的话……”
请读者朋友再看看一位美国出租车司机的故事:
哈维在机场等出租车。当一辆出租车停在他面前时,他看到这辆车干干净净、明亮照人。然后,他看到了司机,小伙子穿戴整齐,白衬衫、黑长裤、黑皮鞋,系着黑领带,英姿焕发,彬彬有礼。司机走下车,打开后座车门,用手挡住车门上框,请哈维上车。
等哈维坐定后,他恭敬地递给哈维一张名片,说:“我叫沃利,很高兴为你服务。名片上写有我的服务宗旨,在我为你把行李放进后备箱时,你可以看一看。”名片背面写着:“沃利的服务宗旨:用最快的速度,走最经济的路线,在一路友好的氛围中平安地将顾客送达目的地。”
哈维暗自惊叹,当看到车里面和车表面一样一尘不染时,他对这个司机更是刮目相看。沃利上了车,在驾驶座坐下,说:“要喝一杯咖啡吗?我的保温瓶里有热咖啡。”
哈维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周到,于是开玩笑地说:“咖啡就算了,不过如果有软饮料的话,不妨来一杯。”
谁知,沃利立即笑着回答道:“行啊,我这里有可乐、矿泉水和橘子汁。”
哈维惊讶得说话都有点结巴了:“那就、就、就来一杯可乐吧。”
把可乐递给哈维后,沃利又说:“如果你想阅读的话,这里有《华尔街杂志》《华尔街时报》《体育画报》和《今日美国》。”
车子启动后,沃利递给哈维一张纸。“这是电台的节目表,如果你想听哪一个频道,告诉我一声。”他又补充说,车上的空调温度可以按照顾客的要求进行调节。然后,他提出了这个时段抵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线的建议,请哈维定夺。他还告诉哈维,他可以介绍沿途的景色,也可以不说话保持安静,但这全凭哈维的选择。
哈维问:“你是不是总是这样服务你的顾客?”
沃利笑着看了一眼后视镜:“事实上,我只是近两年才这样做的。在此之前,我已经开了五年车,和许多别的出租车司机一样,也经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但有一天,我看一本书。书中说,如果你早晨起床,心中担心这一天会是糟糕的一天,结果多半就会如此。作者建议我们:‘不要抱怨自己运气不好,绝大部分的机会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与其把精力花在抱怨和发牢骚上,还不如把心思花在工作上。只要认真去做,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感到作者好像就是针对我这样的人而写的。我不能再像鸭子一样呱呱地抱怨了,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态度,像雄鹰一样高高地在蓝天上飞翔。我认真观察了那些喜欢抱怨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车子大多很脏,他们的服务态度大多不是很友好,顾客不是十分满意。我决定进行改变,多为顾客着想,竭诚为他们服务。”
“我想你会有所回报的。”哈维说。“是的,”沃利自豪地答道,“第一年,我的收入就翻了一番。今年将会增加得更多。今天,你很幸运,坐上了我的车,因为我现在一般不会空车,我的活儿不断,用过我的车的顾客们,下次用车,还会想到我,他们会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预约。我不方便时,就会推荐那些服务同样周到的司机,我从中收取一定的中介费。”
如此站在顾客的角度周全考虑,怎么会得不到顾客的好感呢?怎么会得不到理解和赞同呢?怎么可能不使自己的收入倍增呢?
攀亲认友
“听口音你像客家人,我们是老乡!”“我和你姐姐是同学。”“我是你父亲的同事。”
这种“攀亲认友”的开场白很实用,能一下子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莫名的亲切感。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抗击曹操打下了基础。
有时候,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这种方式。1984年4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短短几句话便打开了与听众交流的通道,不仅消除了两国之间的隔阂,还增加了彼此间的友好,这段开场白可真妙啊!
下面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家旅馆,一个旅客正悠闲地躺在**欣赏电视节目,一个刚到达的先生放下旅行包,稍拭风尘,冲一杯浓茶,开始研究那位看电视的旅客。
先生说:“你好,来了很长时间了吧?”
旅客回答:“刚到一会儿呢。”
先生:“听口音您不是苏北人啊?”
旅客:“山东枣庄人!”
先生:“枣庄,好地方啊!读小学时,我就在连环画《铁道游击队》中知道这个地方。几年前去了一趟枣庄,还颇有兴致地玩了一遭呢。”
接着两个人就谈了起来,那亲热劲儿,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还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接着就是互赠名片,一起进餐,睡觉前双方居然还在各自带来的合同上签了字:枣庄旅客订了苏南先生造革厂的一批产品,苏南先生从枣庄旅客那里弄到一批价格比较合理的议价煤。他们的相识、交谈与合作成功,就在于他们找到了“枣庄”“铁道游击队”这个共同的话题。
扬长避短
因为面子问题,人们都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长处。那么,跟初交者交谈时,应投其所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高兴,对你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得到极大激发。反之,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触及对方的短处,对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交谈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宋小姐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总裁的公关助理,奉命聘请一位特别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为本公司的一个大型园林项目做设计顾问。但这位设计师已退休在家多年,且此人性情清高孤傲,一般人很难请得动他。
为了博得老设计师的欢心,宋小姐事先做了一番调查,她了解到老设计师平时喜欢作画,便花了几天时间读了几本中国美术方面的书籍。她来到老设计师家中,刚开始,老设计师对她态度很冷淡,宋小姐就装作不经意地发现老设计师的画案上放着一幅刚画完的国画,便边欣赏边赞叹道:“老先生的这幅丹青,景象新奇,意境宏深,真是好画啊!”一番话使老先生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
接着,宋小姐又说:“老先生,您是学清代山水名家石涛的风格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设计师的谈话兴趣。果然,他的态度转变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宋小姐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使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终于,宋小姐说服了老设计师,出任其公司的设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