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批评,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接受批评,总结教训并及时加以改正;有的人受到批评则丧失信心,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一遇到批评便火冒三丈,使领导和同事“敬而远之”。无疑,后两种态度是不足取的。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座右铭都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又有几个人真能做到呢?人们总是患得患失,把一些无意义的东西看得过于重要。其实,人活着毕竟还是很现实的,我们何必活得太累呢?何必在乎人言可畏?只要能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就足够了。真正的强者是绝不会奢求被人理解的,在他心里,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与他无关。他一心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目标,沿着自己的方向,把自己的路走好!
这就是说,不要害怕别人怎么说,不要让批评伤害你,只要自己心里知道那是对的就行了,避免所批评的唯一办法是做你心里认为正确的事。
即使别人说了你一些无聊的闲语,或欺骗了你,甚至从后面捅了你一刀,也千万不要沉溺在自怜中,而是尽你最大的可能去做,让批评你的雨水流到身后去。
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是如何让我们担心,让我们烦恼,让我们一心只想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心中的恨意完全伤害不到他们,可是却会使我们的生活变成地狱。
当然,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便宜,不必理睬他,更不必报复他。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对自己的伤害,远比对那家伙对你的伤害更多。
如何对待批评呢?
1.面对批评,要虚心倾听
当别人对你提出批评时,不要急于反驳或辩解,也不要做出一副你说你的,反正我不在乎的样子,更不要慌慌张张,再三地道歉,而应该认真听完对方的批评。在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对或伤到自己的话,也宜先听完,然后,再向对方说出你的意见和想法。
2.面对批评,要学会接受
如果你无法容忍别人的批评,而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拒绝、逃避批评,那你也没有权力去批评别人。所以,首先我们要有接受批评的胸怀;其次,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如果别人发现你的错误或不足,并批评得有道理时,你不要去拒绝这份好意,更不要担心接受了批评就会低人一等,反之,你要拿出勇气,认真对待,改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下次才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
3.面对批评,要有度量
每个人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方式都会不同。在对待别人的批评时,如果批评得有理,但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对,你大可不必大动肝火,而是把它理解为一种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如果对方批评得不对,你也应先听完,然后再做出必要的解释,大可不必一触即发,因为是非曲直早晚都会清楚的,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4.面对批评,要善于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自己真的犯了错误,就应该诚恳地接受批评,查找出错误的原因,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错误的批评,我们也应该认真对待,把它当作是一种警示和教育,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自己今后在这方面多加注意。我们不仅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且要善于从对事实有误解的批评中吸取教训,这样才有助于防止自己犯错误。
5.面对批评,要懂得婉言拒绝
如果批评者对事实原委了解不够,批评没有道理或纯属误会,你可以做些解释,以便让对方了解事实真相。“你误会了,事情是这样的……”,语言委婉一些,对双方都有好处,尤其是对自己。
总之,面对善意的批评,不能反击。如果反击肯定会造成尴尬的局面,伤害感情;不要找借口推脱责任,也不要默不作声。这两种态度无异于“消极抵抗”,而且也不利于批评者指出你的错误所在。无论你采取什么方法,都要认真诚恳,心平气和。油腔滑调,轻声轻气只会引起反感。即使你接受了批评,接下来还要看你的实际行动,态度再好,没有行动,一切都等于零,而且还会给别人留下“言行不一”“撒谎”的坏名声。如果批评者没有道理,也不应该“耿耿于怀”,更不应“借机报复”。当面给你提意见多半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进步,即使是一场误会,谈开了也就没事了,挟嫌报复,会损害你的人格。
因此,我们要把批评当作苦口良药,从批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批评中成长进步,正确对待批评,使自己在面对每一次批评后都能把它当作人生进步的一级阶梯,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地去完善自己。
常对自己说:“我很幸福。”
曾读到毕淑敏的一篇文章,感慨很深,启发也很深,她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很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
毕淑敏是要我们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其实,为了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忧虑,我们也要时常回顾以往的幸福,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自信力和进取心。
人们追寻幸福,往往就像一个老太太急着找她所遗失的眼镜,直到最后才发现它端正地架在自己的鼻梁上。世间最大的错误,就是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却到处寻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不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而对失去的东西却念念不忘。
在唐山大地震中,王家兄弟俩被人从废墟中挖了出来,死里逃生,政府帮他们盖了新房,解决了温饱。在重获新生的日子里,哥哥念念不忘失去的一切,成天念叨着死去的妻呀、儿呀,猪呀、鸡呀……弟弟不但失去了妻子、女儿和全部家财,还失去了左腿。但他却老在想:我还活着,真是幸运。我不愁吃,不愁喝,感谢政府给我盖了新房,感谢上苍给我留下了一条腿和一双完好的手,我能给自己做饭、穿衣,还能帮别人干活儿。
哥哥常把得到的东西抛置一边,对失去的东西却又念念不忘,成日陷入忧郁痛苦之中,不久便患上了胃溃疡和心脏病,不到三年便病死在医院里。弟弟则珍视自己现有的一切,学会了用心去享受已经追寻到的幸福。他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会修鞋。当他看到别人穿上他修好的鞋子,向他投来满意的目光时,他便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劫后余生的兄弟俩有着相同的遭遇,过着相似的生活,却是两种结果,两种命运,其中的原因就是哥哥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念念不忘,只想着痛苦的记忆,却没能珍惜拥有的东西;而弟弟从不去想已经失去的东西,只时时记着现在拥有的东西,感到自己活得很幸福。
一个人是否会享受人生,不在于他拥有财富的多少,住房的大小、薪水的高低、职位的高低,也不全在于所谓的成功或失败,而在于是否会计算自己的所得,是否时常回顾自己的幸福,从而克服和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忧虑,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还剩下的东西。这个十分简单的法则,其实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中国有许多贫穷落后的地区,那里生活条件艰苦,但人们往往很长寿。曾看过一个对广西巴马乡一位110岁高龄的老奶奶的采访。她常年住在山上一个破陋滴水的小木屋里,顿顿吃红薯、青菜,家里一贫如洗,但她总是乐呵呵的,白天到青菜地里浇水、锄地,夕阳落山时就在家门口坐着看夕阳。
记者问她,条件那么苦,一把年纪了还得去劳作,竟还活得那么健康长寿,原因何在。她说:“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每天还可以通过劳动活动筋骨,住在山里空气清新,可以听着动听的鸟叫,欣赏高山流水的美景。这么舒适的生活,恐怕城里很多有钱人都买不到,我却时时拥有,怎么能不长寿呢?”
这位老人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她能感受到幸福,没有忧虑的真正原因。其实,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这位老人,可惜我们都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比如,你虽然下了岗,但你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灾无病;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粗茶淡饭管饱管够,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配偶或许并不出众,但他与你相亲相爱……该回顾的和值得珍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你是否时常回顾它们呢?
当然,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有的人苦恼不已,也有的人羡慕别人。这两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毕加索说:“人生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得到所想要的东西,尽力去争取;第二是享受它,享受拥有它的每一种幸福。而常人总是朝着第一个目标迈进,从来不争取第二个目标,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享受。”这个享受,也就是一种对幸福的回顾。
能够时常回顾自己的幸福并珍惜现时拥有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幸福。幸福就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手中,无需往外寻求。当我们觉得苦恼或伤心的时候,数一数自己所拥有的吧,那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其实有很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