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一个社会必须有合理的法律、规则与道德标准,以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于时时处处去寻求一种公道与正义,一旦感到失去了公正,他们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并因此而产生报复与反击的冲动。

人们常说“世间自有公道在”,但现实的结果是,寻求绝对的公道就像寻求长生不老一样。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本身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公平的世界。鸟吃虫子,这对于虫子来说是不公正的;蜘蛛吃苍蝇,对于苍蝇来说也是不公正的。美洲狮吃小狼,狼吃獾,獾吃老鼠,老鼠吃蟑螂……

只要环顾一下大自然,就不难看出,世界上很多现实是无法用公道衡量的。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得公平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得照顾到万物各自的利益。所以,我们寻求的完全公道只不过是一种海市蜃楼罢了。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公道,面对这些不公道,你可以高兴,可以怨恨,可以消极视之……但那些不公道现象依然会永远存在下去。

这里,我们提出的并不是什么大儒哲学,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真实描述。绝对的公道是一个脱离现实的概念,当人们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尤其如此。然而,许多人认为,难道生活中就不存在任何正义感了吗?他们常常会说:

“这是不公平的。”

“如果我不能这样做,你也没有权利这样做。”

“我会这样对待你吗?”

……

人们渴求公道,但一旦他们没有得到公道时就会表现出一种不愉快。讲求正义、寻求公道,这本身并不是一种误区性的行为,但如果你一味地追求正义和会道,未能如愿便消极处世,这就构成了一个误区——一种自我挫败性行为。当然,这一误区并不是指寻求公道的行为本身,而是指由于不公道的现实存在而使自己产生的一种惰性。

我们的社会提倡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政治家们在每一次竞选演讲中都会慷慨陈词:“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平等与公正的待遇。”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我们也无法消除世界上的不公正的现象。贫困、战争、瘟疫、犯罪、吸毒和谋杀等各种社会弊病一代代地延续着,有些地区甚至还愈演愈烈。事实上,有史以来,这些现象就从未消失过。

不公道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当你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时,你可以努力改变自己,不让自己因此而陷入一种惰性,并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积极的斗争。首先争取从精神上不为这种现象所压垮,然后努力在现实中消除这种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如此发泄:“这简直太不公平了!”——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又十分消极的抱怨。当你感到某件事不太公平时,必然会把自己同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进行比较。你可能会想:

“既然他们能做,我也能做。”

“你比我得到的多,这就不公平。”

“我没有那样做,你为什么可以那样做?”

……

渴求公正的心理可能会体现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中,这妨碍了你与他人的积极交往。不难看出,你是在根据别人的行为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这样,支配你情感的就是别人,而不是你自己了。如果你未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并因此而烦恼,你就是在让别人摆布你。每当你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时,你就是在玩“不公平”的游戏,这样你采取的就是着眼于他人的外界控制型思维方法。

强求公正是一种注重外部环境的表现,也是一种避而不管自己生活的行为。你可以确定自己的切实目标,着手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具体行动,不必顾忌不公平的现象,也无须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你无论怎样抱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境遇。你应该避免总是提及别人,不要总是拿望远镜瞄准别人。有些人工作不忙,报酬却很高;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强,却因受宠而得到晋升;不管你怎样不愿意,你的妻子和孩子依然会以不同于你的方式行事。然而,只要你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去同别人比来比去,你就不会因周围的不平等现象而烦恼。各种误区性的行为都有一个相同的心理根源——他们把别人的行为看得更加重要。如果你总是说“他能做,我也可以做”,那你就是在根据别人的标准生活,你永远不可能开创自己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些“渴求平等”的行为。你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存在许多这种行为的缩影。下面是一些较为常见的例子:

抱怨别人与你干得一样多,但工资却拿得比你多。

认为那些著名歌星的收入太高,这实在不公平,并因此感到恼火。

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时总是可以逍遥法外,而你却一次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平。

总是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都同你一模一样。

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爱默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味愚蠢地要求始终如一,是心胸狭隘者的弊病之一。”倘若你坚持始终如一地以“正确”方式做事,就很可能属于心胸狭隘的一类人。

在争论时,非要辩出个明确的结论:胜利的一方就是正确的,失败的一方则应承认错误。

以“不公平”的论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你昨晚出去了,今晚让我等在家里就太不公平了。”要是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就愤愤不平。

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带孩子上街玩、周末去父母那儿或给邻居帮忙),因为你担心不这样做会对孩子、父母或邻居太不公平了。其实,不要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客观地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决定。

认为“如果他能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用别人的行为来为自己辩解。你可能用这种误区性理由解释自己的作弊、偷窃、欺诈、迟到等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念的行为。例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了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挡他一下;迎面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开自己的大灯。实际上,你是因为别人违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拿自己的性命赌气。这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经常出现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们则是在多次见到父母的类似行为之后才学会这样做的。如果这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做法扩大到国家关系上,就会导致战争。

每每收到礼品,都要回赠对方一件价值相当的东西,甚至加倍报答。坚持在各方面与别人保持对等,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上面就是我们在“公正”之路上可以见到的一些具体情形。在这里,你同身边的人都多少会受到一些震动,因为你们头脑中有一种完全不现实的概念:一切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