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以后,文艺界人士纷纷回到上海。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提到周璇,说她在香港经历了非人的折磨。她是于某个深夜,给老朋友——时任上海影厂厂长的赵丹打了一通求助电话,才得以顺利回到上海。
回来的周璇,满身褴褛,步伐蹒跚,面容十分老态。望着眼前这个饱经风霜的女子,没一个人敢相信,这是他们昔日的好友,歌唱界的金嗓子,周璇。所有的人,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
感情的创伤,使周璇奄奄一息,再无往日生机。而就演艺生涯来说,到了香港的周璇,演艺事业同样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47年,周璇接演了两部质量较为上乘的影片,分别是由田汉编剧的《忆江南》和由柯灵编剧的《夜店》。这两部影片格调清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经上映,即广受观众好评。
就在人们热情地欢呼着,十年前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纤尘不染的周璇又回来了时,周璇遭遇了灭顶的打击。
演艺圈似乎永远是这样,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有人鼓励你,就有人想尽办法打击你。
论心性,周璇还是过于单纯了,根本不适合在鱼龙混杂的演艺圈生存。但她真心热爱着自己的歌唱和演艺事业,感情已经无法开花结果,她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事业。
没想到,怀着一腔热忱的周璇,去到香港以后,出于多方势力的胁迫,只能被迫接拍一些无聊的角色,被人利用完后又被无情地踢开。几次三番,周璇脆弱的神经再次崩溃。
回到上海以后,她在朋友们的关照下,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重新对电影事业点燃了热情。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周璇已经全然康复,能够重新开展自己的人生时,她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意外。
在一次拍摄过程中,一个普通的验血镜头触动了她深藏在心底的秘密,直接导致她在片场失去控制,引发失心疯。
至今,历史都没告诉我们,当年在香港,周璇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使她会对一个验血的镜头如此恐惧。
1957年的夏天很热,精神不济的周璇发起了高烧,继而转为中暑性脑炎。人生的最后时刻,一位妇人不远万里来到了她的病床前。她便是周璇的生母,顾美珍。
原来,自女儿失踪后,这位慈母就踏上了漫漫的寻女路,奈何前路茫茫,那几年时局动**,一直费心找了好久,都没有消息。
直到这一年夏天,顾美珍偶然从报刊上得知周璇患病住院,才来到上海认亲。了解到其中缘由,上影厂为两人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母女相会,考虑到周璇脆弱的神经,顾美珍没有对她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可叹这一对母女,直到人生的最后关头,仍然不能相认。
两个月后,因医治无效,年仅37岁的周璇绝望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所见的那位妇人,正是自己悉心找了一世的生母,临别的一刻,她也一定想到了自己那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以及三段痛彻心扉的爱情。
那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仿佛成了她的座右铭。她一生周旋在爱与伤痛之中,一次次飞蛾扑火,只可惜,与她厮杀的不是敌人,却是她身边最疼爱的人。
如果,当初不是把名字改成周璇,小红会不会有别样的人生?如果,当年没有选择爱情继续留在上海,而是跟着朋友们一起远赴内地,她会不会仍然是那个唱着甜歌的影视皇后?又如果,她不是出生在万恶的旧社会,而是成长在新中国美好的蓝天下,会不会拥有一份真正洁净的未来……
斯人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