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儿名节,该出手时就出手(1 / 1)

历史深处的美丽 沈念 1002 字 3个月前

1908年3月23日,胡蝶出生在上海某弄堂,她的家庭是个标准的小康之家,稀松平常,谈不上钟鸣鼎食欣欣向荣,却也不愁饱暖充满欢乐。

父亲胡少贡为人宽厚,性情开朗,从不与人争端计较。母亲虽无多少文化,却贤良淑德,总教她做人不要急,遇事不要争。这样的家庭氛围,促使胡蝶养成一种平易谦和的心性。

胡蝶曾在《回忆录》中提到母亲,“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含有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当我步入影坛,她又告诫我:‘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或许我们年少时不会懂得,儿时受到的熏陶和形成的性情,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名叫电影的新奇玩意儿出现在中国,一些中国电影的先驱者开始对制作民族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欲望。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条件拔得头筹,成为中国电影业的商业中心。

16岁的胡蝶,对电影萌生了兴趣。虽然父母希望她上学读书,做个普通女孩。但胡蝶有自己的梦想。她鼓起勇气报考了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从二千多名参考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该校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系统地学习影剧概论、电影行政、导演、舞蹈、唱歌等十多门课程,还掌握了骑马、射箭、开车等明星必备技能,在众多课程当中,胡蝶尤其喜欢上表演课,并为此投入全部热情。

第二年,她就接到徐欣夫导演的邀请,与当时已经很有名气的张织云、王元龙一同参演了电影《战功》的拍摄。自此,胡蝶正式开启了她将近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

1928年,胡蝶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与此前所在的天一公司不同,这家公司的上层领导非常欣赏胡蝶的才华和性情,总是想办法为她创造更好的拍戏机会。除了平时重用她主演公司大力推出的电影,还专门请人为她量身打造剧本。

在公司的极力促成下,胡蝶与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著名影星阮玲玉,在张石川导演的新片《白云塔》里有了第一次的合作。

说起来,两位都是熠熠生辉的明星,可在导演那里,胡蝶却比阮玲玉更要吃香。据说,拍摄过程中,导演张石川要胡蝶演一个正派的小姐,要阮玲玉演一个性情暴躁品质败坏的小姐。

理由是导演更喜欢胡蝶,因为胡蝶懂事听话,导演让她咋演就咋演。反之,阮玲玉却有些不服管教,总喜欢按照自己的体会演绎角色,难免与导演意见相左。

你还没成名成角呢,就敢忤逆导演,这还了得,再说作为领导,谁能喜欢不服管教的下属。这不,张石川一烦,就再不给她好角色演,甚至后来都不愿重用她。

阮玲玉事业受挫,情绪低落,无奈跳槽到联华。去了以后,虽仗着有些名气得到公司的重用,但因这里更关注演员自身,不会帮演员选美、做宣传。而胡蝶所在的公司,则继续力捧胡蝶,他们爱胡蝶那股温润的性情。

阮玲玉的情绪化,终使她事业遭受更多不必要的曲折,后为情爱自杀。

以前看阮玲玉的故事,总觉得她的死是上天有意薄美人,为使她太过娇艳故意设置了这许多的挫折。可看过胡蝶的故事就有了新的想法,很多时候,并不是老天为难,而是个人的性格造化,说到底,每个人终究是被自己的性情,一步步带到今日的境地。

其实说起来,胡蝶一生所遇的坎坷,也不在少数。

《火烧红莲寺》后,胡蝶声名大噪,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无端的恶性抨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因为执行“不抵抗政策”丢掉东北三省,惹来民怨,民间悄然流传着一首与胡蝶有关的讽喻诗:

赵四风流朱五狂,

翩翩蝴蝶最当行。

温柔乡是英雄冢,

哪管东师入沈阳。

严厉谴责时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张学良腐化堕落,在国家危难之时,竟置军事重责不顾,抱着美人整夜起舞,以至将东北三省拱手让人!而令其沉迷的女色自是“红颜祸水”,其中之一便是在影视圈风头正劲的明星胡蝶!

诗作发表后,全国各报广为转载,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都在痛骂少帅的风流不负责。而胡蝶呢,她知道自己是被冤枉了。只是当时“木已成舟”、敌众我寡,她已是百口莫辩,加上当时又在剧组忙于拍戏,权衡之下,只好暂且选择隐忍。

事后,胡蝶在《申报》上登载辟谣启事:“蝶亦国民一分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头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猪狗不如者矣!”

大义凛然,令人肃然起敬。

随后,公司导演张石川及全体演职员,亦在《申报》等报刊上发表声明为胡蝶作证,“事实俱在:明星影片公司为赴北平拍外景,一行40余人在导演张石川率领下,于1931年9月中旬离开上海北上,‘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才到达天津。胡蝶到北平已经在9月底10月初。因此,所谓‘九一八’事变之夜胡蝶与张学良翩翩起舞一事,纯属子虚乌有。”

胡蝶虽是一介弱女子,但为女儿名节,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