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佳人,奈何成贼:胡兰成其人(1 / 1)

历史深处的美丽 沈念 1509 字 3个月前

看张爱玲的小说,你会感觉这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这里不是贬义),她洞察人情世故,仿佛看穿人生。可真实的张爱玲,是胡兰成认为的那种几乎没见过什么世面,更不谙交际的幼稚之人。

她的爱情,因为过于失败,使她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太与她才华相称的名声。爱到连汉奸的女人都愿意去做,说明她对胡兰成,是付出了真心。

她的爱情为何会失败?

一个人的爱情为何会失败。通常逻辑上讲,都跟你爱上的人分不开。

张爱玲不顾一切选择胡兰成做丈夫这件事,起码告诉我们——找对象,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文品”。文,指文化素养;品,指人品格调。

文化素养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就是此人文化水平如何,是否能与你有共同语言;人品格调则是此人对爱情是否忠贞,面对**能否全身而退,懂不懂得尊重婚姻,牢记对家庭的责任感。

在找对象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其次才是,此人面貌、身材如何,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按照“文品”的要求,我们来分析下胡兰成。

胡兰成,出生于浙江嵊县胡村,一个依山傍水的偏僻村落。父亲在茶叶店常年给人做帮工,母亲是寻常村妇,他的家境非常一般,甚至可说是贫寒。

生计艰难,胡兰成的父母经常发生口角,吵着吵着,两人就开始动起手来,打着打着,常常双双滚下楼梯。争吵的原因则很简单,胡兰成在自己的散文里有交代——往往是因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母亲总嫌父亲不管家里的活计,却去操心外面的闲事。

如果你曾在农村住过,大概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场景——两个人或两群人争吵,总有一个好管闲事的“和事佬”,在民间,一般是当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充当这个角色。

而胡兰成的父亲,虽没钱没势,却因极度向往这种身份而总是积极参与。胡兰成管这种虚荣心叫作“**子精神”,并认为自己之所以会风流,多少是受父亲的影响。

家中经济虽不景气,但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格外看重,在把他送去读了几年书之后,就想着要他找个工作,安分守己。

但胡兰成偏偏性格里没有这种安定因子,他不甘心苦读几年,却只能做个一般的小知识分子,在他看来,那种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辛苦又委屈。

作为一个“**子”,他有鸿鹄之志。想要发达,首先就要背井离乡。成年以后,他来到杭州,在邮电局找到第一份工作。虽薪水尚可,但如此普通的工作,又怎么可能留得住一个“**子”。

没过多久,他就辞职离开,一路借钱到上海,上海混不下去又北上去了北京,后又辗转于南宁、百色、柳州各地,做中学教员。

他从浙江的乡下来到到处充斥着霓虹的大都市,外面的花花世界令他大开眼界,同时也心生自卑。这一路走来,钟鸣鼎食的富人他见过,三头六臂手眼通天的大人物也接触过,世界如此之大,能人如此之多,他一个风餐饮露的贫穷秀才,简直是一无所有、一无是处。

自卑,像潮水一样,凶残地侵蚀着他的梦。

渺小如他,想要一步步往上爬,就得和更多的人交朋友,积累人脉资源。在燕京大学,他靠着自己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认识了一个名叫卿汝楫的人。

他是李大钊先生的追随者,在李大钊遇害后,此君的处境十分危险。为了保护朋友,胡兰成时刻陪伴在其身边,恐之有不测。听上去,他似乎还是一个仗义的人,但倘若真的发生危险,很难不让人怀疑他是否依旧如同当初一样坚贞。

其实在对待与女人的感情上,胡兰成还不如这点虚假的匹夫之勇。对张爱玲可以移情别恋,对别的女人亦没有真心。

多年后,曾与他相好的小周受他连累入狱,他也说要挺身而出,但最终还是没有前去营救。他的深情,只在与人欢好时的言语中。

他对感情之所以会这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事业的看重。前面讲他从乡下来到都市,内心是自卑的,所以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飞黄腾达,走向人生巅峰。

压力大,仕途不顺时,感情可作情绪的调味剂。纵观他与张爱玲之间的感情生活,只有普通人的**,没有男人为女人做出牺牲,甚至是给一点疼爱。

单说支援生活,多是张爱玲用稿费救济他。两个人成婚后,张爱玲偶尔从丈夫那收到钱款。在胡兰成出逃后,张爱玲在经济上一直支持他。最后断绝关系时,仍不忘把刚得的稿费邮寄给他。可见,在经济的依附上,是胡兰成依附张爱玲多些;而在感情的付出与给予上,则反之。

胡兰成应该去做演员。“**子”的本性,使他惯于在各种舞台装腔作势、花里胡哨,就像他笔下的文字。

他知道自己的渺小,更知道只有牺牲,才能博得大众的同情。贫穷好似一道阴影,阴魂不散,如影随形。原配死去,一岁的女儿因无钱医治也丢了性命,更让他陷入对金钱的欲望和名利的追逐里。

在第二个孩子同样因为贫穷离世之后,胡兰成终于懂了,此生不出头,人生注定将如此艰难下去。

见过大风大浪、大悲大难的人,通常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修成普世济人之心,对待世上的一切皆善意真诚;另一种则心如钢铁,丧失了最起码的感情温度。胡兰成,显然是后一种。

对金钱和名利的欲望,迫使他走上一条不光明的道路,做了汉奸。痛苦伴随着他的前半生,他却故意要用文字粉饰太平,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幸福的人。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现在仍有许多学者尊称胡兰成为胡先生,因为他们追随和仰望着他的文学知识,他的才情,已经自动忽略了他的汉奸身份。其实,公正地来讲,单论起胡兰成的才学,堪称一段传奇——不然张爱玲怎会如此痴心。

台湾著名文学家、作家朱天文曾写文章说,以前因对张学痴迷,几次三番想要约见张爱玲,无奈晚年的张爱玲远居美国,闭门谢客,至终未得见,成为一生的遗憾。但后来想着,见不到张先生,能见胡先生也是好的。

孰料,见过胡兰成本人,朱天文一扫阴霾,顿觉胡先生仙姿盛荣,文笔更比张爱玲精妙十分。两人相谈甚欢,竟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可见,胡兰成,确有令女性不可抗拒的魅力。

文字同样令他的仕途转危为安。最初,他的两篇社论被《中华日报》赏识,自此做上主笔,后又得汪精卫赏识,每个月领薪六十元。虽不多,但当时在他,亦没有其他选择。跟随汪精卫四五年以后,经济状况逐渐从贫困奔向小康。

但他终究不是脚踏实地的人,没多久,竟然越过汪精卫投靠了日本人,招来牢狱之灾。为此,张爱玲还曾联合苏青一起去周佛海家为他求情。

综上可见,胡兰成文学素养很高而人品格调扭曲。他身上的确有女性所不敢直视的文学魅力,不管是张爱玲还是朱天文都很喜欢他。只是,他实在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所以张爱玲爱得凄惨,而朱天文直至今日仍把他奉为恩师。

从小地方挣扎出来,脱离贫困改变命运的路途,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胡兰成的脚底板沾满了鲜血,他知道穷能让一个人有多疼。因此,在感情里,他的心没有张爱玲那般细腻谦卑。

周旋应付于各种舞台,他纵观一切声色犬马,深知官场险恶,人心叵测,所以擅于察言观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判断出对方身份、性情,这与张爱玲极少与人来往,不谙世事,又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他面前,她注定无所遁形。

逃亡的经历又使他感知一切残酷,在感情里养成逢场作戏的秉性,“**子”的性情越发严重。

综上种种,都可以解释胡兰成为何对家庭不具备责任感,那是因为,在时代浪潮的作用下,在无端命运的摇摆里,他早已不能、也不愿再做个让女人心安的男人。

纵观张爱玲与胡兰成,一个出身尊贵,一个出身卑微,阶层差距如此之大却还能聊在一起,完全是拜了共同的文学素养所赐。可惜胡兰成终究人品有异,不足以同痴情的张爱玲携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