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了解卢梭,大多数是从历史课本上的启蒙运动开始的。我们都知道他是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并驾齐驱的大哲学家。他的著作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爱读书的人都比较了解。这样的卢梭,在我们眼里,都是高山仰止的存在。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另外一本书叫《忏悔录》,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另一面的、不那么讨人喜欢的卢梭,那是一个浪**子、小偷、**狂和受虐狂。
卢梭全名为让-雅克·卢梭,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是从法国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10天后,母亲因为产后失调去世。10岁时,父亲因受迫害从日内瓦逃亡。他还有一个哥哥,在他很小时也离家出走了。少年的卢梭是个孤苦无依的孩子。生活的不幸,让卢梭从小就变得孤僻、敏感、怯弱、易冲动。然而他也非常聪明,3岁识字,7岁便读完了家中的藏书,还从邻居家借书来看。
在他8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一个牧师家里学习古典语文、绘图和数学。在那里,他被牧师的女儿——30岁的朗贝尔小姐所吸引,从她那里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母爱。他曾在《忏悔录》里写道:“这就是亲切,甚至是肉欲产生的亲切,而这种亲切始终在我心中支配着我的肉欲。”父亲出走后,他就一直寄养在朗贝尔小姐家里。朗贝尔小姐会因为他淘气而鞭打他,然而,鞭打不但不令卢梭感到痛苦,反而使他兴奋。正如卢梭在书中自述,这种处罚让他对朗贝尔小姐更加热爱,他发现在被抽打的疼痛乃至耻辱之中竟然掺杂着一种隐秘的快感。
卢梭在11岁时就成了22岁的维尔赛里斯伯爵夫人的情人,与此同时,他还与一位小学女教师幽会(这有点让人瞠目结舌)。卢梭不但早熟,而且还有一个独特的癖好。当他与他的这些情人亲热时,卢梭最喜欢的是让情人一边与他发生关系,一边用鞭子抽打他。如果找不到愿意鞭打他的女人,卢梭就会在暗夜的街上,对着过路的女子露出他的屁股,以获得一种隐秘的快感。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不知为什么会经常用一双贪婪的眼睛注视着漂亮的女人,我不时地回想她们,但仅仅是为了让她们像我幻想的那样一个个活动起来,让她们一个个都变成朗贝尔小姐……甚至在我到了结婚年龄以后,这种一贯顽强并且发展到堕落乃至疯狂地步的嗜好,也没有丧失。”
13岁时,卢梭到一个钟表匠那里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沾染上了偷窃的恶习,常常因为手脚不干净而遭到师傅的责打。3年之后,因为忍受不了师傅的管束,他从钟表作坊逃离。
离开钟表作坊后,被好心的德·彭维尔神父收留,神父还建议他到法国的安纳西接受一个叫作华伦夫人的贵妇的帮助。关于他和华伦夫人的见面,卢梭在《忏悔录》中这样描述:“我本来以为她一定是个面目可憎、老态龙钟的丑老婆子,我认为德·彭维尔先生说的善心的太太只能是这个样子。然而,我现在所见到的却是一个风采十足的面庞,一双柔情美丽的大蓝眼睛,光彩闪耀的肤色,动人心魄的胸部轮廓,我一眼便把她完全看遍了。我立刻被她俘虏了。”他还感慨:“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地方。此后我曾多少次把我的眼泪洒在这个地方,用我的热吻吻这个地方啊。唉!我真想用金栏杆把这块幸福的地方围起来,使全世界的人都来瞻仰它!”
华伦夫人很赏识卢梭,与他共进午餐,还热情地询问卢梭的家庭和他个人的情况。她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才,需要接受更为系统的教育。在华伦夫人的建议下,卢梭离开了安纳西,前往意大利的都灵教养院。华伦夫人在他离开时,慷慨地赠予他不少钱物。华伦夫人亲切地称卢梭为“孩子”,而卢梭情不自禁地称华伦夫人为“妈妈”。
过了几年,华伦夫人因故离开了安纳西,卢梭也为了生计四处漂泊。在他21岁时,卢梭在法国南部的小城再次遇到了华伦夫人。
卢梭便住进了华伦夫人的家里。由于卢梭相貌英俊,那些经常来往于华伦夫人家里的贵妇、小姐,甚至厨娘们都想方设法地挑逗勾引他。华伦夫人为了让“少不更事”的卢梭不会滑向邪路,便亲自做了卢梭的性启蒙老师。两人突破了“母子”界限,发生了肉体关系。当时,华伦夫人还有另一个情人——管家阿奈,但华伦夫人、卢梭、阿奈竟相处融洽。
在成为华伦夫人的情人后,卢梭总感觉“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忧伤毒化了它的魅力”“好像犯下了**罪似的”。所以,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他在与华伦夫人相爱期间,还与很多女人交往,尽管事过之后,他会觉得有愧于华伦夫人。
不久,管家阿奈病逝,卢梭因病前往蒙培里埃治病。当他再次回到华伦夫人身边时,华伦夫人告诉卢梭,他的位置已被另一位热心而勤快的年轻人所取代。华伦夫人同时还向卢梭表示,今后她和卢梭仍保持像以前一样的关系,只要她活在世上,她对卢梭的爱既不会减少,也不会终止。卢梭很生气,最终与华伦夫人分手。
卢梭与旅馆女仆瓦瑟保持着长期的肉体关系。瓦瑟在与卢梭同居期间,一共生了5个孩子,卢梭都把他们送到了孤儿院。对于这件事,卢梭在《忏悔录》中曾这样解释:“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这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然而更让人不齿的是,他还允许自己的朋友共同占有并玩弄瓦瑟,但他还是在56岁时与瓦瑟结婚了。
卢梭还是一个非常难相处的人,是朋友眼中忘恩负义的家伙。
哲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曾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断地帮助他,还把他引荐给大哲学家伏尔泰,但最后还是被他视作“敌人”,他们的友谊因此而断绝。达朗贝尔侯爵曾与他是好友,然而最后也跟他断绝了关系。他投奔过的哲学家霍尔巴赫,最终也与其断绝了关系。休谟是个性格温和宽容的英国哲学家,曾收容过卢梭,后来也不与卢梭往来。伏尔泰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哲学家,很看不上卢梭的为人,两人因此相互攻击,是一对冤家。
后世研究卢梭的人认为,卢梭与朋友们交恶,责任基本上在卢梭。大家都觉得他有受迫害妄想症:跟他走得太近,他会肆意轻慢你;疏远他,他又要怀疑自己受到阴谋排挤。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样看来,卢梭确实是一个小人。
后人说卢梭有病,是个受虐狂、暴露狂、**狂,患有早期妄想狂、疑心病、盗窃癖、幼稚病,缺乏父母人情,有着病态的胆怯、易怒、贪财等缺点。确实,也许卢梭在生活中是一个满身缺点的人,是一个不值得深交的朋友,但“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我们回过头来看,卢梭也确实是一代奇才,是法国18世纪启蒙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
因此,我们在景仰伟大的哲学家卢梭时,也要在生活中提醒自己,在生活方面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节制,对他人负责,对朋友大度。这或许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