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迷”应该都很熟悉“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他是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战术家。除了“沙漠之狐”外,他还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并称为“帝国之鹰”,他们三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的符腾堡邦海登海姆市,1910年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立下战功,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
真正让隆美尔展现出过人军事才干的,主要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德军进攻法国,隆美尔率领第七装甲步兵师以狂飙突击的进军方式,利用装甲师的机动能力进行大迂回的快速突击,出其不意的攻打战术使法国军队一溃千里。在持续6个星期的战斗中,隆美尔的装甲师仅以死伤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共计9.7万余人。由于这次辉煌的胜利,隆美尔获得了一枚骑士铁十字勋章。
隆美尔在对法作战中总结出一条经验: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往往会获得胜利;而在静止时等候战况发展的一方,常常会被对方击败。因此,即使不曾发现对方的准确目标,也要先发制人。他认为时间的集中比空间的集中更重要,速度足以抵消数量的劣势,弹性可视为奇袭的工具。隆美尔喜欢首先用88mm高炮轰击敌方的坦克,紧接着指挥大规模坦克进行集群冲击。他利用这种方式几乎实现了战无不胜。
随后,意大利向英法宣战,并趁机出兵北非,试图获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英军的反击让意大利的军队陷入了被动,意军的十个师被歼灭。当时的纳粹德国与法西斯的意大利是盟友,希特勒组建纳粹党就是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学的。意大利的野心虽大——让地中海再次变成意大利的内湖,但意军的战斗力极差,不断地拖累盟友,因此被现代人称为“二战时最坑的猪队友”。就在此时,隆美尔被希特勒任命为非洲军军长,率领一个轻装师和一个装甲师去救援意大利军队。隆美尔利用英军的调防以及英军认为德军在非洲兵力较弱的轻敌心理,很快出其不意地向前突进四五百公里,给英军以沉重的打击。随后在德军兵力并未到齐的情况下,抓住战机,迅速突击立足未稳的英军。隆美尔通过其闪电般的行动和一连串的进攻,很快将英军在北非的落脚之地缩小到了北非的托布鲁克。后来,隆美尔又指挥德意联军攻陷了托布鲁克。为此,隆美尔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
隆美尔之所以屡战屡胜,主要在于其用兵特点突出一个“奇”字,正如《孙子兵法》里讲的“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但之后,随着英美联军在非洲不断加大资源的投入,而德军则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对苏作战中,德军在北非的兵力与补给捉襟见肘,在此情况下,隆美尔也很难有所作为。由于出现了多起败绩,隆美尔被调回德国。他此时已经意识到,因为战败自己已经失宠于希特勒了,便开始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后来,隆美尔作为B集团军群的司令官,主要负责在西方建立“大西洋堡垒”,防止当时的盟军登陆。遗憾的是,1944年6月6日,盟军最终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成功,德军在东线战场上与苏军的战斗也在节节败退。隆美尔此时已经预测到战争的最后走向了,并数次向希特勒建议在西线与英美等国谈判并建立和平协议,但这是希特勒绝对不能容忍的。
斯奈德在《第三帝国百科全书》的一篇文章中说:1944年6月17日和29日,隆美尔两次见到希特勒并想说服他结束战争,因为这样德国可以保留相当可观的军事实力,但彼时这位面色苍白、浑身发抖的元首却用愤怒和讽刺来回答他的坦诚。
1944年7月,也就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英军飞机击中了隆美尔的汽车,他身负重伤,被送回家乡尤姆养伤。在隆美尔治疗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针对希特勒的“七二○”谋杀事件,希特勒差一点被炸死。
事后,希特勒命秘密警察展开调查。其中一名谋反分子在临死前招认了隆美尔参与了此次谋杀。一般看来,个中关系一目了然,更深入的探究,无非就是隆美尔与谋反集团合作的程度问题。据此,一些历史学家、传记作者都顺理成章地将隆美尔描绘成反希特勒的英雄。有些书中,把他说成是谋反集团的成员,并有他们合作的详细描绘。美国记者威廉·夏伊勒在自己被再版多次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也确认了隆美尔与谋杀集团的合作,还说谋反集团打算在希特勒之后,推选隆美尔为政府首脑。
然而,对于“七二○”谋杀事件,隆美尔表示,自己从未表示过赞同,因为这会使希特勒成为英雄。他说:“谋杀希特勒的动机实在毫无意义,我们怕的不是希特勒这个人的作为,而是他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偶像地位。”隆美尔的妻儿在战后也都发表过声明,否认隆美尔参加过这次谋杀事件。看来,谋反分子内定在行动成功后由隆美尔担任政府首脑,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谋杀失败后,一个谋反分子在处决之前被希特勒的秘密警察挂在一个吊肉的钩子上,在极度痛苦之际,他将隆美尔扯进谋反分子的名单中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将各种说法进行比较研究后,接近真实的结论应该是:隆美尔在战争形势急转的情况下,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企图挽回败局的战略设想,遭到希特勒的斥责与奚落后,由失望而引发对元首的不满甚至怨恨,而他与反希特勒集团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由于暗杀行动失败,隆美尔受到牵连,被逼自杀。他的死,只能说成是他个人的“悲剧”,而“屈死鬼”和“反希特勒的英雄”,这两顶帽子扣在他头上都不怎么合适。
总体而言,隆美尔在客观上的确是法西斯的帮凶。但是,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军事家并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杀,他们只是在尽军人的本分而已。而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丘吉尔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中互相厮杀,但请允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不管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了极高的推崇,无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都不吝给予他赞美,除了天幸和宣传的因素,他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