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鹬蚌相争(求票票,求订阅)(1 / 1)

吴浪心中也很清楚,他和霓凰郡主之间并没有太多真感情,不过他之所以迎娶霓凰郡主,也只是想要获得穆王府的支持罢了!

吴浪的最终目标可是成为大梁皇帝,而皇帝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也根本不可能保证每个妃子都对皇帝有真感情。

因此吴浪并不介意霓凰郡主对自己有没有真感情?只要娶她能够对自己有帮助就行了。

更何况俗话说得好‘日久见真情,一日夫妻百日恩’,在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后,霓凰郡主看向吴浪的眼神中,明显也多出了一份女儿家的柔情。

自从吴浪与霓凰郡主成婚之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吴浪每天都陪着霓凰郡主四处游玩,根本不理会朝政之事,也让誉王对他彻底放下了心来。

趁着吴浪和霓凰郡主在度蜜月的时候,誉王则是在想办法拉拢朝中六部重臣,如今太子已经被废,只要誉王能够得到六部重臣的支持,那么太子之位必然会被落入他的手中。

只不过在梅长苏的安排设计之下,靖王却是渐渐展露头角,出现在了朝堂之中。

原本按照梁帝的打算,他是准备扶植吴浪来制衡誉王的,可是谁知道吴浪就算被提拔成了七珠亲王,他对朝政之事依旧不感兴趣,最近更是陪着霓凰郡主四处游玩。

而梁帝又不可能逼着吴浪去插手朝政之事,所以无奈之下只能扶植靖王来制衡誉王,在他有意的提拔之下,靖王竟然真的和誉王形成了制衡之势。

……

贤王府后院的浴池中,吴浪一边泡着澡,一边对跪坐在浴池旁的吴兰吩咐道:“时间也差不多了,把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消息放给誉王吧!”

“是,殿下。”

虽然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消息,一直保守的非常严密,但是江左盟中却也有不少人知道这个事情。

只要誉王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么他就会瞬间明白梅长苏真心扶持的人是靖王,他肯定会将此事告知梁帝。

而赤焰军谋反一案,一直都是梁帝心中的逆鳞,正是因为他心中清楚当年一案事有蹊跷,所以才更不敢面对这件事情的真相。

只要梁帝得知林殊还活着,而且还跟靖王有所勾结,那么靖王也就彻底废了。

在吴兰的暗中操纵之下,一名祁王府的旧人‘不小心’透露了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消息,而且这个消息也正好落入到了红袖招眼线的耳中。

虽然这个祁王府旧人很快就消失不见了,但是在秦般弱的暗中调查之下,她却很快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终于确认了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消息。

说实话秦般弱的智商其实不低,她之所以会被梅长苏耍的团团转,那是因为梅长苏一直隐藏在暗处,她并不知道梅长苏其实是自己的敌人。

因此当秦般弱得知了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后,她也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誉王和太子在夺嫡之争中,都渐渐失去了对六部的掌控?

尽管秦般弱的智谋比起梅长苏要稍逊一筹,可是当秦般弱变成隐藏在暗处中人之后,那形势却要发生倒转了。

凡是能够知道梅长苏真实身份的人,可以说都是梅长苏的死忠,但是这些死忠却经受不住秦般弱的算计。

当秦般弱以雷霆之势出手抓走了童路后,她只是稍微略施了一些手段,便让童路在愤怒之中爆出了梅长苏的真实身份。

在秦般弱的精心设计之下,童路误以为梁帝真的已经发现了梅长苏的正式身份,并且派兵剿灭了整个江左盟。

因此当童路被带到梁帝面前时,他极怒之下便对梁帝破口大骂,将梅长苏这些年谋划的事情全都暴露了出来。

此时的靖王虽然已经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但是却还没有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还有一个誉王可以制衡于他,靖王就算想要逼宫造反,也没有那个本事。

当梁帝得知靖王竟然敢跟梅长苏勾结在一起算计自己的时候,一怒之下直接废掉了靖王,并且派兵灭了江左盟。

由于梁帝并不想再此提及赤焰军谋反一案,所以他对外宣称是靖王和江左盟犯了大不敬之罪,并没有公开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消息。

随着靖王被废,朝堂之上再次形成了誉王一人独大的局面,而吴浪和霓凰郡主度完蜜月归来,他打着成家立业需要更加稳重的名号,也趁机进入到了朝堂之中。

吴浪本身就是七珠亲王,深受梁帝的喜爱,而且又向来有贤王之称,许多大臣都非常的看好他。

再加上梁帝也不愿意看到誉王在朝堂中一人独大,所以吴浪在进入朝堂之后,很快就获得了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的效忠。

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原本是太子的人,太子被贬之后,他们就一直遭受誉王的打压,而靖王又不喜欢他们这种攀附权贵的权臣,所以他们的日子可是非常的不好过。

如今吴浪进入朝堂之后,他只是对兵部尚书和礼部尚书稍微示意了一下,这两个重臣便屁颠屁颠的归顺了吴浪。

而誉王手底下现在也就只有一个工部尚书,至于新任的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他们三位则是处于中立状态。

新任的三位尚书大人都是直臣,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效忠的是一代明君,所以誉王和吴浪谁更加的英明,他们就会选择效忠谁。

……

“父皇,这是儿臣近几日整理出来的‘银行策’,如果父皇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此政策,那么大梁国将再不会被钱财所困扰,百姓们的税收也可以减轻许多。”

在早朝大殿之上,吴浪将后世有关银行运作的资料整理了一份出来,将其进献给了梁帝。

虽然这个朝代的银行不可能像后世一样,但是大致的道理却是差不多的,都是想办法将百姓们的钱聚集在一起,然后每年给他们一点利息,再把这些钱贷款给其他的富商做生意,赚取高额的贷款费用,然后赚取两者之间的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