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讨伐大宛(1 / 1)

汉武帝 胡元斌 1624 字 3个月前

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中上游。大宛国盛产葡萄,并用葡萄做原料酿制美酒;大宛国还盛产苜蓿,苜蓿养育了大宛的良马。汉朝使者就将这两种植物的种子带了回来。汉武帝以极大的兴趣投入种植。

几年以后,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和苜蓿令西域使者吃惊。汉武帝还将自己在上林苑的离宫命名为“葡萄台”。在城南的乐游苑,则全面种植了苜蓿。

当时长安人称苜蓿为“怀风”,又称之为“光风”,风行苜蓿丛中,常发出萧萧之声;而阳光照射其花,又有美丽的光彩,因而得名。长安远郊的茂陵邑也种植苜蓿,当地人称之为“连枝草”。

而大宛最以汗血马为著名。建元三年(前138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过大宛,并且受到了大宛王的接待。

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曾向汉武帝详细介绍大宛等西域国家的风俗、民情、特产。他说:“大宛在汉之正西,有万里之远。当地产好马,马出的汗是红色的,当地人称之为‘汗血马’。”

这些关于异国的奇珍异宝和民情风俗的有趣见闻,深深吸引了汉武帝,特别是汗血马。当初汉武帝打开卜筮之书占卜时,书上说:“神马当从西北来。”没过多长时间,果然就得到了乌孙的良马,汉武帝大喜,名乌孙马为“天马”。

如今,汉武帝听说大宛有一种马叫汗血马,比乌孙马更好,这对爱好狩猎、酷爱良马宝驹的汉武帝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他汉武帝便一心想弄来一匹看看。

汉武帝一心想同大宛等西域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加强联系。可是,中间有楼兰和姑师挡住了去路。楼兰扼西汉通往西域的要冲,西南通扞泥、且末、小宛、精绝、于阗等国,北通姑师。汉使者每年经过这里,都要花去大量馈赠,有时还被刁难,弄得吃不成饭。这些国家还多次为匈奴通风报信,叫匈奴人截获汉使者,使西汉与西域诸国的交通受到很大阻碍。

元封三年(前108 年),正是北国大雪纷飞之时,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及王恢率兵数万,远征楼兰和姑师。赵破奴率领轻骑七百人,一举攻克楼兰城,活捉了楼兰王,接着又攻打姑师,于征和四年(前89 年)征服了姑师。汉朝用兵楼兰、姑师,震动了西域各国。

匈奴得知楼兰降汉的消息后,就发兵出击楼兰。楼兰不敢抵敌,只好分遣王子入质西汉与匈奴,向两面称臣。为了打破匈奴对大宛的控制,并获得大宛的汗血马,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前104 年),命车令为使臣,携带着黄金20 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求换汗血马。

车令满怀信心地踏上了西去的路程。汉使团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半年多后抵达大宛国。车令求见大宛王毋寡,说:“汉天子令臣等专程以黄金千斤、金马一匹请求交换贵国的汗血马……”

大宛王毋寡,毫无主见,用眼睛看着群臣。群臣们像是着了魔似的大叫起来:“我们不欠汉朝的这一点儿礼物!”

“贰师城里的马都是大宛的国宝,怎么能这样轻易地送给别人呢?”语气更是直截了当。

另有一个大臣在下面低声附和:“汉朝离我们那么远,路途又艰险。

每次派几百名使者来,死得只剩下了一半人,怎么可能派大军征伐呢?

我看汉朝奈何不了我们。贰师城汗血马,是我大宛宝贝,决不能给汉朝!”毋寡听信群臣意见,坚决拒绝了车令的请求。

车令被兜头泼了一瓢凉水,想起途中的千辛万苦、饥餐露宿,不禁恼羞成怒,失去理智,破口大骂,敲碎金马,拂袖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大宛群臣。

大宛贵族也被激怒了,他们说:“汉使太轻视我国了,竟这样辱骂您,我们绝对不能放他离开大宛!”

大宛王毋寡立即手书一封信给东边的守将郁成王,让他出兵截住车令。郁成王接信之后决定半路行劫。就这样,茫茫的戈壁滩上回响起金戈的撞击之声,千斤黄金也被洗劫一空。

消息传到长安,这天有人突然来报:“皇上,大宛国不但不给我们汗血马,还杀了汉使,夺走了黄金。”汉武帝听后大怒,便召集众臣商议,准备发兵征讨大宛。

由于赵破奴曾经以七百骑兵就活捉了楼兰王,因此汉武帝十分轻视西域各国的战斗力。汉武帝便发誓要踏平大宛,得到汗血马。

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说:“大宛的兵力薄弱,只要派去3000 人马,用强弓硬弩射他们,就可将其全部俘获。”

一时间,汉武帝不知道派谁出征好,忽然他心头一震:“对,既然此番征讨大宛,唾手可得,何不将此任交给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呢!”

李广利娴熟弓马,这时正随侍在宫廷。汉武帝早就想封其为官,只是苦于没有加封的理由。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于是,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属国的6000 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数万人,前往征讨大宛。

所行的目的是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所以汉武帝命李广利号称“贰师将军”。同时任命赵始成为军正官,原浩侯王恢为军前向导,李哆为校尉,具体掌管行军作战事宜。

汉武帝对李广利说:“大宛国不给我们汗血马,还杀了我们的使者,这是对我大汉的无视。朕封为贰师将军,率三万人马到西域进攻大宛国,把汗血宝马给朕取回来。”

“末将遵旨。”

汉武帝继续说:“朕要取汗血马的原因还在于我大汉历来受匈奴所扰,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一支剽悍的骑兵;敌人的骑兵凶猛,就是因为他们有优质马。所以,从长远考虑,我们一定要有良马。”

“皇上圣明。”一些大臣们附和着。

于是这支大军带着大量辎重,艰难地越过沙漠、草地、雪山。路上死了不少人,中途又受到敌人顽强的抵抗。李广利看实在不行,就引兵返回。等回到敦煌,已费时两年,士卒只剩十之二三。

李广利派人报告汉武帝:“道路艰险,士卒缺粮,人员大减,不足以伐大宛。请求陛下暂且罢兵,重新征发士卒后再去。”

刚愎自用的汉武帝闻讯大怒,派使者赶到玉门关,下令说:“军士敢入关者,斩!”吓得李广利只得留驻敦煌。由于用兵不利,朝廷公卿大臣也都希望罢兵。

可是,汉武帝对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认为小小的大宛国都攻不下来,西域各国不是要小看汉朝吗?于是下诏再征发6 万大军,调集了不计其数的牛、羊、驴、骆驼,组成远征军,仍由李广利统率,继续远征大宛。

李广利率领远征军再伐大宛。汉军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太初四年(前101 年),包围了大宛都城贵山。贵山城内没有水井,饮水是从城外河水引进来的。李广利派水工断绝水源,想用这个办法逼迫守兵投降。围城四十多天,大宛人拼死反抗。后来城里找到了会挖井的汉人,开凿水井。饮水问题解决了,大宛人愈加顽强地参加守城斗争。战斗中,大宛贵族将军煎靡被汉军俘虏。

软弱的大宛贵族被围城的艰苦吓坏了,坚持不住了,商议说:“如果杀掉大王,将好马献给汉朝,汉军将自动解围。如果不解围,再力战而死,还不算迟。”

经过一番阴谋策划,大宛国王终于成为这些贵族的牺牲品。他的头颅被送到李广利的军营,大宛使者对李广利说:“汉退兵,我尽献好马;要是不听,我杀尽好马。康居的援兵又将来到,我将与汉军死战。请慎重考虑,何去何从?”

李广利已经知道贵山城里凿了水井,粮食也不少,再打下去没有什么好处,就同意了大宛的意见。大宛放出好马,让汉军挑选。汉军挑选了几十匹汗血马,还有三千多匹普通马,与大宛盟而罢兵。西征大宛告捷,汉朝国威大张。

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

为了保护这条通道,汉武帝命令守卒和当地百姓开始规模巨大的国防工程的建设,这就是把秦代长城由令居向西延展,直达今敦煌之西。在敦煌西北筑起了雄伟壮丽的玉门关,作为汉王朝的西大门。

沿长城设有驿站,可以及时传达军事情报、命令和公文。由于亭障烽燧万里相望,中国西北出现了一条坚强的防线,有效地保护着从敦煌到楼兰的通道。

汉武帝对楼兰、姑师和大宛用兵,动机是错误的,无论对西域人民还是汉朝人民,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是客观效果却出乎封建统治者意图之外。因为,从此汉朝和西域的商路正式开辟,东西交通更加频繁,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加速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