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山举行封禅(1 / 1)

汉武帝 胡元斌 2235 字 3个月前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由于雄伟挺拔,被称为“五岳”之首。在古代,一些功成治就的帝王必须登上泰山,筑土为坛,祭祀上天,以报答上天的功德,这叫作“封”。然后,再到泰山下的某一小山,筑土为坛,祭祀大地,报答“后土”的业绩,这叫作“禅”。

“封禅”自春秋战国以后,就被视为是王者应天承运的大典。古人受地域限制,初以为泰山是天下最高的山。在泰山之巅祭天,与天的距离最近,人神沟通方便。初有所行,后世相袭,久而成俗。按封禅之说,凡是改朝换代、帝王易姓,都必须举行封禅大典,以示受天承命。

但是首先,必须天降祥瑞,表示帝王是受命于天;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须功德卓著,恩泽广及四方;最后,必须天下太平,有闲暇的时间。

三者缺一,就不配去封禅。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曾经想去泰山封禅,但是管仲却加以劝阻。齐桓公说:“我北伐山戎,经过孤竹;西伐大夏,越过沙漠,登上卑耳山;南征楚国,达到召陵,登上熊耳山,远眺长江、汉水;召集兵车之会三次,乘车之会六次,共九合诸侯,拯救天下之难。各国诸侯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这与夏、商、周三代帝王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管仲却争辩说:“古代封禅时,要得到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有15 种不召而来的祥瑞。而如今,凤凰没来,麒麟不至,嘉禾未生,而蓬蒿藜莠等恶草却长得很茂盛,鸱号鸟等恶鸟多次来,这种情况下,要举行封禅,恐怕是不妥吧?”齐桓公听后,深感自己的功德不够,封禅的想法只好放弃。

秦始皇时期,他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九鼎归秦。所以,称皇帝后的第三年(前219 年),便封禅泰山。承天受命,报功于天地。但他焚书坑儒,刑法残苛,天下人都怨恨他,尽管功有成,但恩泽有缺。所以上山途中遇到了暴风雨的袭击,没能完成封禅大典,12 年后灭亡,被上天所遗弃。

汉王二年(前205 年),汉高祖刘邦东击项羽而还未入关,又增一黑帝,在雍立黑帝畤,名北畤。因为忙于战争,汉高祖没有亲自去雍祭祀五帝,而是令原秦朝主持祭祀的太祝、太宰等官,按照秦时的旧礼进行祭祀。

到了汉文帝时期,皇帝便开始去雍郊祭祀五帝。以后,又采纳赵人新垣平的建议,在渭阳建一座五帝庙。汉文帝十六年(前164 年)夏四月,汉文帝亲至渭阳五帝庙郊祭五帝,礼仪如同雍五畤。而后又在长门筑一五帝坛,祠以五牢。

汉武帝继位之时,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势强盛,天下太平。于是官员和儒生们都希望汉武帝能够改制封禅。他听说封禅是长寿、成仙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更增加了兴趣。

但是,即位不久的汉武帝太年轻,而且当时的窦太皇太后还掌握着部分权力。窦太皇太后不喜儒术,崇尚黄老,因此,对赵绾、王臧不满,结果赵、王二人自杀,封禅之事被搁置。

元光二年(前133 年),方士谬忌首先向汉武帝推荐了祭祀“泰一”

神,并告诉了祭祀的方法。所谓“泰一”,“泰”者大之极,“一”者一统也。泰一神即至高无上的大一统之神,五帝虽尊,但都是泰一的辅佐之臣。谬忌捏造的泰一神,事实上就是人世间至尊无上的皇帝在天国中的折射。

没有人间独尊的皇帝,就不可能有天国中独尊的上帝。相反,皇帝是上帝的子嗣,正所谓天子。所以只有上帝独尊,他在人间的代表皇帝才能是至高无上的。聪明的汉武帝非常明白这人与神、神与人之间的奥妙,所以谬忌提出的独尊“泰一”的建议,对汉武帝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实现“大一统”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妙的方案。

于是,汉武帝采用了谬忌的建议。元鼎五年(前112 年),汉武帝正式在甘泉宫建造独尊泰一的神坛。祭坛分为三层,最上层为泰一神位,五帝坛按方位环居其下,青帝居东、赤帝居南、白帝居西、黑帝居北、黄帝居西南。祭祀泰一的太祝、太宰穿绣有花纹的紫衣,祭祀五帝的祝、宰之衣,则各如所祭帝色。

泰一的祭品,除了与五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禅”即在泰山下的小山上除地为以祭地,报地之功。在《白虎通义·封禅篇》中记载: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由此可见,凡受命天子,如果不到泰山去祭祀天地,就不能算作完成就天子大位的礼制。

元鼎(前116―前111 年)年间,汉武帝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活动达到高峰。继大败匈奴之后,又相继平定了两越、西南夷,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大汉的国土拓至边疆,声威远震;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统一货币等经济政策大见成效,国库丰足,可以称得上是功德卓著、恩泽广及四方了。

汉武帝志得意满,又受到方士们的**。其中公孙卿等人说:“行封禅大礼,可以成仙登天。”一心一意想长生不老的汉武帝跃跃欲试。

在正式封禅泰山之前,君臣之间有一番议论。

这天,汉武帝刚要下早朝,只见有个人气喘吁吁跑上大殿,禀报:“皇上,有喜事啊!”

“有什么好事?快快说来!”

“汾阴河里捞出一只宝鼎,郡守亲自送来了,已到宫门外了。”

“宝鼎?”汉武帝眼睛一亮,便高声说道,“赶快呈上来!”

“是。”

不一会儿,只见一只系着红丝绸的青铜方鼎被8 个人抬进了大殿,后面紧跟着汾阴郡守及下属。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只青铜鼎。

这时,郡守上前跪禀:“启奏皇上,前些日有人报告说汾阴河里有宝气,臣便去查看,果不其然,河中有道光在闪,于是就派人去捞了上来,竟然是一只宝鼎,臣听说宝鼎是吉祥物,河出宝鼎,象征国运大昌,所以臣不敢怠慢,即刻给皇上呈送来了。”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然后便走到大殿中央,欣赏这只青光闪闪的青铜宝鼎。汉武帝上手摸了摸,眉开眼笑地说:“确实是只宝鼎,朕要重赏你们。”

汉武帝登上九阶台,落座龙椅,说:“赏千金。”

郡守听后,赶紧下跪接了重奖,大声感谢汉武帝道:“谢主隆恩,祈我大汉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齐人方士公孙卿看到汉武帝对古鼎很感兴趣,就乘机向汉武帝奏呈有关古鼎的《申公书》。

汉武帝问道:“申公是什么人?”

公孙卿回答说:“申公是齐地人,与仙人安期生素有往来。他聆听过黄帝的话,没有别的书,只有这部《申公书》。”

然后,公孙卿又奏道:“这简册是申公给我的,申公现在已经死去。

陛下,臣听传说,先祖黄帝也曾得宝鼎,时辰是冬至,今陛下得宝鼎也在冬至,黄帝后来封禅泰山,然后成仙登天了。所以今天得这宝鼎确是天赐吉物啊,皇上应该封禅泰山。我大汉从高祖至今已六十多年,当朝天子文治武功,而达海内一统,九州平安,以此太平盛世举办封禅承受天命,实乃朝廷所盼,黎民所望。泰山封禅乃普天之下最神圣的大典,前有三皇五帝文王武王秦始皇,今应有我当朝文治武功的大汉天子,所以,泰山封禅,势在必行。”

汉武帝听后,脸上呈现出喜悦的神情,文武百官这时也随声应道:“泰山封禅,势在必行。”

汉武帝大喜,两眼放光,兴奋地说:“泰山封禅一事,朕也有此意,既是大家拥戴,那就做封禅准备吧。”

此后,汉武帝积极筹划登泰山封禅事宜,时常和公卿、儒生博士们议论封禅的程序礼仪。因为自秦始皇以后,近百年没有举行封禅大典,而秦始皇封禅又搞得很神秘,具体做法并没有留下记载。

汉武帝命令儒生参考《尚书》《周官》《王制》等,草拟封禅礼仪。

但五十多个儒生都拘泥于《诗》《书》等古籍,墨守章句,不会变通,又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几年也没能拿出一个像样的方案。

元鼎六年(前111 年),左内史兒宽向汉武帝进奏道:“皇帝的功德感动了上帝,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封禅是圣王大典,应该实行。但是大典的细节、仪式,经书上缺乏记载。臣以为封禅的目的是向上天报告成功,祭祀天地神灵,只要诚心诚意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的仪式,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非臣下所能拟就。现在就要举行大典了,却拖了数年的时间,让群臣讨论是不会有结果的。皇帝金声玉振,完全可以自行决断。”

汉武帝认为兒宽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自己制定了封禅的礼仪。他按照古代先“振兵”,再释旅,然后才举行封禅的原则,于元封元年(前110 年)十月,颁布诏书:“南越、东瓯都已平定,而西蛮、北夷尚未平定。朕将置12 路将军,亲自掌握兵符,统率这12 路大军巡视边陲。”

于是,汉武帝亲率18 万骑兵,离京出巡。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然后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兵临河北。

派使臣告知匈奴单于:“南越王的头颅已经悬挂到大汉京城的北门上,现在单于若是有胆量敢于决战,我大汉天子亲自率军在边境等候。若是不敢决战,就应该归降我大汉,何必吓得躲在寒冷、困苦的漠北呢!”

刚刚惨败的匈奴哪里还敢决战,汉武帝享受到了“振兵”威服四夷的喜悦,下令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行至须如,将征调的兵卒遣散,是为“释旅”。完成了封禅大典的前奏。

三月,汉武帝率领诸侯王、列侯、文武百官、骁勇扈从等大队人马东巡,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报功于天地的盛典,参加者都感到万分的荣幸。

汉武帝来到东海之滨,但见大海浩瀚无际,雾霭腾腾。时而碧波粼粼,皓月映辉;时而恶浪掀天,惊涛蔽日。变幻无穷,神秘莫测。早就仰慕海上神仙的汉武帝,下令祭祀八神。

齐人见汉武帝亲临,知道这是一个猎取富贵的大好时机,于是纷纷上书陈述神怪之事和奇药秘术,数以万计。而汉武帝自然听从他们的设计,他派出一批又一批船只,派那些说海中有仙山的人出海,去寻找蓬莱神仙。先后出海人数达到了千人以上,但却没有一个能找到神仙的。

四月,草青树绿,汉武帝率领群臣、扈从至奉高,正式开始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按照自己原来设计的封禅仪式,先是到泰山脚下的小山梁父,祭祀地神。

十九日,汉武帝命令凡是担任侍中的儒生,都头戴鹿皮帽,身着官服,腰系丝带,笏板插在腰间,参加射牛仪式,并且随汉武帝在泰山东坡之下祭祀天神。祭祀时仿照祭祀泰一神的礼仪。

他还命令人修建一座祭坛,宽1 丈2 尺,高9 尺,在坛下埋了一些给神的书信。而这书信是写在玉上的,所以称它为“玉牒”。玉牒上写的内容完全保密。祭礼后,汉武帝单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封土而建的祭坛上祭天,祭祀的仪式和祈祷的内容都密不告人。第二天,君臣二人从北麓下山。

二十日,汉武帝在泰山脚下东北部的肃然山,仿照祭祀后土之礼祭祀肃然山。祭祀的时候,汉武帝身穿黄色衣服,在音乐的伴奏下,行叩拜之礼。以江淮地区出产的3 条脊棱灵茅献神,用五色土建造祭坛。

祭坛上堆满远方运来的奇兽珍禽等。

大典日子里,天公作美,风和日丽。于是便有人说:“祭坛上夜有光亮映射,昼有白云飞出,这一定是神灵的显示。”

封禅礼的成功使汉武帝十分高兴,这意味着他已经正式受命于天,天对大汉天子所报的功德是满意的。于是,汉武帝返回奉高,坐在明堂上,接受群臣的祝贺。

汉武帝举行封禅大礼,虽然出于方士的迷信宣传和自己想成仙不老,但这种具有神秘性和宗教色彩的隆重典礼神化了“受命于天”的人间帝王的统治地位,对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