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和平相处:12个和解的方法(1 / 1)

“不,你就不能像大家一样排队吗?”“哦,怎么了,不可以吗?”“不,你这样不行,你以为你可以任意妄为吗?”情况越来越糟。你不能真的跟他动手,也不能互相辱骂,但你火冒三丈,你烦躁极了,因为你的电影之夜毁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想捍卫自己的权利(你先到的)或是因为你受不了这种没有礼貌的行为。我们每天面对他人的粗鲁、愚蠢、恶意或攻击。我们为此生气,一步一步捍卫自己的权益。我们错了。和平与爱(peace and love)才是最重要的。

1.战争:随处都可见的挑衅

我们感到被针对、被边缘化。一个眼神、一个反应、一句责备在我们看来都是不适宜的、不合理的,我们会立刻逃离。我们暂时不会想到对方的情绪。当你的老板看起来心情糟糕时,你不会想到“他的妻子让他在客厅的沙发上睡觉”,你想到的是“他怨我是因为他想伺机打击我”。

和平:不要把所有问题归结于个人问题

他人有权利情绪低落,有权利“失控”,我们不能常常感觉这些都与自己有关。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纠结于他人的行为。不要愤怒地反击对方,与对方保持情感距离,我们就可以化解矛盾。

2.战争:不能容忍不公正

一个司机超你的车还抢你的车位?税务稽查员或治安官首先就以恶意来揣度你,你的老公打着支持你的名义干涉你,而他的母亲甚至比你更清楚什么是为你的孩子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打着荒唐的正义的旗号,对你摆出高傲的姿态!你要知道,你有自己的权利、道德、经验和简单的常识。

和平:与大冲突相比,小不公更可取

我们不和粗人以及傻瓜争斗(否则我们就变成了傻瓜)。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大多数战斗并没有用,它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关系,通常还是算了吧。

3.战争: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我们本能地保护自己的领土、成就、特权。有人正在电话亭里打电话,本来谈话即将结束,他马上要挂电话了。你也靠着电话亭,也需要打个电话,但不知不觉中,对方的谈话重新开始了。就这样无意识地,对方牢牢抓紧自己的电话不肯放下了。

和平:丢卒保车

“你知道,实际上,你可能是对的,但我不在乎。”不要总是过早下定论(即使你是对的)。一般说来,此时,对方也会让步的。

4.战争:想消除他人的偏见

在法国,仍然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我们给他们看卫星照片,试图以此来证明相反的观点。他们的反应:这些是假的,用了蒙太奇手法,或者用了特效摄影。一个偏见(奥朗德很软弱,牛奶、咖啡对健康有益……)总是带有情感和非理性的维度。你越是试图用A加B的方法证明对方错了,你就越强化了他的偏见,让情况变得更糟。

和平:尊重他人意见(尽管这会引起我们的反感)

我们朝着对方迈出一步,以打开话题或保持交流。我们对待朋友就是如此。我们适应他们的偏见(因为他们也接受我们的偏见)。我们将这些想法放到实际环境中(为什么他们这么认为……)。或者,如果我们无法承受这种偏见,我们干脆逃开。与形形色色的狂热分子或宗教激进主义者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双赢”策略

我们可以激烈争吵,大家都是失败者。或者,我们可以共建和平,大家都是赢家。怎么选择?重视合作与互惠,而不是个人利益。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家阿克塞尔罗证明了这一点。他请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制订一些策略(在每种情况下都应采取的措施)。例如,“一个人对抗所有人”是一种策略,“随机”是另一种策略。他们共提出了63种不同的策略,其中一些非常复杂。然后,阿克塞尔罗组织了一场计算机联赛,其中每个策略都与其他所有策略进行对抗,也包括它自己。结果:“双赢”策略最终拔得头筹。该策略在第一局中寻求合作,然后模仿另一名玩家在前一局的行为。“双赢”策略重视四种个人行为:

——不要嫉妒别人的成功

赢得更多才对我们有利,而非击败他人。当你试图击败对方时,你可能会损失很多。另一方面,在追求更多的成功的路上,有时也会输,但总体而言,你总是赢的时候较多。

——不要做单枪匹马第一人

要心怀善意。因此,只要对方愿意合作,就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满怀恶意的策略会带来强大的报复行为,以及代价惨痛的冲突。

——任何时候都要互惠互利

我们追求合作,但如果对方不肯合作或不再肯合作,我们也要进行反击:反抗既不能太激烈,以免事态升级,但也不能太软弱,否则对方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

——不要太狡猾

换句话说,行事要光明磊落,这样别人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简单来说,“双赢”策略要追求显而易见的双赢,这样,合伙人也很容易明白合作的价值。

5.战争:发出最后通牒

我们觉得自己能赢,只要他人肯让步、肯放弃。因此,我们威胁、恐吓、勒索,结果:对方怀有敌对情绪,最后变成一个公开的冲突。或者他屈服了,但是有一天他会报仇。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逆反原则”:我们越是阻止对方做那些他认为好的事情,他就越是要反抗,按照相反的要求来行事。

和平:让对方“自由地……”

大量的实验证明,当我们说“你可以自由地……”或者“按照你内心的想法去做吧”“你自己决定吧”等,反而会获得更多成效,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的概率会增加两倍。

6.战争:反复劝说

我们试着消磨对方的耐心。典型的例子:为了让朋友或同事戒烟,我们不厌其烦地劝他。即使刚开始时,他认为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这对他的身材、呼吸、性能力都有益处……),你越是坚持,他越是不胜其烦。

和平:我们将主动权交给其他人

我们没有坚持,在碰了第一个钉子之后就放弃了。对方将自行决定是否继续。当然,你没有立即得到你想要的,你也不能陶醉在自我胜利中,这令人沮丧。但是你可以避免争吵,你可以(暂时)放松神经,(长期)保持良好的情绪,也可以避免关系破裂。

7.战争:小题大做

我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然而我们没有就此打住。相反,他们将它小题大做(我们尖叫、打电话给工会、请律师……)。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对方也感到——有正当理由——受到了攻击,他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回应:他大喊大叫,也请了律师……

和平:不做回应

我们可以大事化小,息事宁人,避免事态升级。当发生“极其复杂”的冲突时,通常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不做任何回应!特别是在工作中,人们每两个月都想辞一次职。当我们不把它小题大做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大多数问题都会自行解决。一天天过去,情绪也平静下来,人际关系有了进展,我们也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问题。

8.战争:对对方的示好无动于衷

很多时候,我们的“敌人”,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发出了小小的妥协和求和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非常低调,侧眼一瞥、害羞的笑容、淡淡的表情。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迂回的提议——“我给你带杯咖啡?”

和平:保持“开放”的态度

与其情绪激动,或说“让我安静会儿”,还不如抓住这个机会。我们需要做出回应,即使仍然有点不满,但我们还是要回应!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对方的示好当作软弱的标志,不要利用这点来进一步打压对方。

9.战争:用真理来“虐待”对方

“你看我是对的!”我们仗着自己有道理,就觉得有义务(被允许)驳得对方(犯错的人)哑口无言。莫里斯·T.莫斯奇诺在他的著作《两个谎言》中提出“疯狂而恶毒的真理崇拜”。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摧毁他人。但是,怀有恶意的策略将导致强烈的报复……

和平:寻求合作的基础

我们达成妥协(“我对真理的要求教会了我妥协之美”——甘地),我们给人犯错误或过失的权利。我们应更加宽容,而不是恶意地谴责他人的弱点或失误。真正的宽容首先在于承认不同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或行为方式,尽量不要禁止或要求他人做某事。

10.战争:让上级力量介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打电话给大佬、老板的老板、上帝……老套的孩子式的反应:我们要举报,我们会告诉妈妈!拉封丹寓言中有这样的故事,“猫、鼬鼠和小兔子”:大猫同时吃掉这两种动物!妈妈惩罚所有人!

和平:成年人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不要尝试越级办事,正如一句老话所言“家丑不可外扬”,我们就从对手那里光明正大地赢得和平吧。

11.战争:想要复仇

让对方跟我们一样“吃苦”,这就是最初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时候带点教育性的托词:“这样,他才会明白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和平:原谅

当情有可原时,我们选择原谅,再不然可以选择离开。科西嘉岛的族间仇杀导致无休止的冲突。我们没有治愈仇杀的伤口,没有继续前进,而是任由伤口裂开,在仇恨中裹足不前。正如《塔木德》中所说:“好好生活。这才是最好的复仇。”

12.试图羞辱对方

我们不满足于小小的成功想让对方“听命”于我们。由于对方没有选择,他只得心里憋着一口气臣服于我们,他只是暂时地顺从,随时渴望着复仇。1918年发生的事情正是如此,人们强迫德国接受难以忍受的条件,这一举动埋下了强烈的复仇的种子,结果在几年之后仇恨就爆发了……

和平:胜利时,宽宏大量

不要追击他人。当对方失败时,不要利用自己的成功来打压你的竞争对手或者有“污点”的敌人。不要想着报仇,总要给对手留点面子。

发生冲突后致歉

当我们越界时,要好好道歉可不容易。即使我们感到羞愧、内疚,但是这种情绪要么过于强烈,要么不够强烈,要么很快就消失了。懂得道歉是一门艺术!

事发后不要过早道歉。

道歉的宽慰效果会随着时间而增强:事情发生之后过快的歉意给人一种失落感,相反,迟到一点的歉意会更容易得到谅解。

首先应该留时间给对方出气、表达他的愤慨和沮丧。

只有在你承认所有冒犯、错误或失误时,道歉才真正有效(修复、和解):你必须努力聆听。冒犯对方之后,对方发泄自己愤慨的时间可能会相对较长(取决于被冒犯的程度)。这种情况下,在道歉之前,你必须在这段必要的时间里,“忍受”“受害者”充满敌意的批评意见。

资料来源:《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2005年

(1).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扔出去,词组来源于洗澡的规矩。直到19世纪末,自来水资源有限,人们习惯按家中长幼尊卑的顺序来洗澡。当水盆中装满干净的水后,爸爸或者是一家之长先洗澡。接着是长男们,然后是女性,最后是婴儿。逐渐,水变得越来越脏,因此要注意不要把最后的小宝宝遗忘在澡盆里。意思是为了避免烦恼而摆脱某样重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