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四章 赵家往事(1 / 1)

靖安家是村里的大家族,在关内饥荒战乱时闯关东过来的。据说祖上是山东枣庄人,祖宗挑着一个扁担,带着两个儿子一路就这样走了过来。

来到这片土地时,这里就两户人家,一家姓孙,一家姓张。靖安家,姓赵。三户人家还有一个和尚庙的两个和尚便在这方土地上生存了下来。

靖安家一直是长房,到靖安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这些年的开枝散叶,赵氏家族已经占据了半个村子,只是最开始的老宅,是靖安家在住。

没解放之前,靖安家买卖做得很是不错。在那样战乱的年代,家里有了油坊、磨坊还有豆腐坊。家里的长工好几个,短工更是多。从现在的房子还能看的出来,两侧的厢房,后院的坊间。当时的老祖宗没来几年就去世了,是小儿子娶了孙家的女儿,经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成就。

不过,战乱年代就是难啊,我们这是日本人最早占领的地方。但是农村不像城市,听老人说,整个县城不过几个日本兵。平时也看不到人,后来修筑工事,日本人就多了起来,会抓壮丁去修炮楼、修路之类的。去的人没有电视中演的那么残忍和可恨,倒是每个人都会给发一块银元。那个时候,算是很高的酬劳了。我猜测,那时候的日本人是真的想把满洲这块地发展起来吧。

直至再后来,各路兵马都活跃了起来。最先来的是土匪,这伙人都是附近的乡亲,给些钱就好,还会保你平安。他们自身划分区域,不会重叠,收费倒也能让人承受得起。之后,来的是中央军,这群人是抓兵,有青壮年跟着走就可以。

日本人就是在那个时候有变化了,经常会有日本兵来村里巡逻,通常是两人结伴。靖安家的当家,就是老祖宗的小儿子那时候要出村收帐,看到了日本兵他掉头就跑。日本人在后面乌拉乌拉叫个不停,他又听不懂,更加害怕使劲跑。日本兵追了上来,对着他就开了枪。

枪声惊动了村里人,家家关门闭户。等到傍晚,才有人偷偷溜了出去。赵家的当家人就倒在了村口,发现的人摸摸胸口还在跳,身子也热乎着,赶忙叫人给抬了过来。那个时候,当家的大孙女都快十岁了。脸上被抹着锅底灰,哭的凄惨。

这个大孙女就是靖安的大姑奶,这件事也是老太太给我说的。

当家的命大,一枪擦着头皮打了过去,半个头皮都被削没了。整个人浑身是血,日本兵也没当回事,要不然再补一刀,可能就没有靖安了。

但是好日子没多

久,当时医疗卫生也差,过了没几年当家的就去了。

赵家的家世就开始败落下去。

要说老赵家做生意的头脑,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娶得孙家的姑娘也是浑浑噩噩的,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姑娘。用当时当家的话说,没一个随他。

蛮横无脑是当时他们的爹给出的评语,唯一个姑娘倒是脑子灵活,无奈总要嫁出门的。

当家的死后,几个儿子就闹起了分家。油坊磨坊的没几年就给败光了。大姑奶说起这些的时候,还是恨恨的。我倒觉得,除了经营不善之外,那个年代做生意是多么难。而且富裕不一定是好事儿。

可最令大姑奶怨恨的,并不是家世倒了。而是她的大哥,当家的长子,浑到让所有人和他断绝关系。

赵老大,外号赵大傻。这老头我也见过,靖安的大爷爷。我和靖安结婚的时候,他还在世。

就在赵老大把他爹留下来的生意败没了的时候,那个冬天很难过了。不知那个年代的冬天为啥就那么冷,一连大雪封门半个月,家里实在是没柴禾烧了。几个小子就撺掇着赵老大,没烧的不怕,烧你爹的棺材本啊。一群光腚汉,在漫长的冬夜下,泯两口烧酒,摸几把小牌,就能漫天飞唾沫,儿子不认识爹。不知道这句戏言在什么样的酒醉下就真的成了真事儿。

赵老大在一个大雪天,就真的刨了他爹的坟,已示自己的胆大?听说他去刨坟,哥几个带着大姑奶赶忙去阻拦。

谁知,等到哪里的时候,赵老大坐在坟边哭的没了人样。

现场的坟被刨开了,棺材也被劈开了。里面的东西倒是没动,可怕的是当家人的遗体竟然仍栩栩如生,入殓的装老衣服都烂的差不多了,尸体居然出了一些稍微腐烂外,和去世时无啥区别。

要知道,人已经藏下去五年了。更让人心惊得是,棺材里面的丧盆中,一盆清水!

棺材中丧盆,下葬时时绝对无水的,棺材在底下又不漏,哪来的清水?

最骇人的是,当家的眼睛是睁着的。表情虽不狰狞,但那是死不瞑目啊。大姑奶说起这些的时候,还抹着眼泪。

赵老大,看到兄弟们前来,才缓过神来,说自己鬼迷心窍,不知道在干什么。在他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大家又得知,棺材开的一刹那,老爷子突然睁开了眼睛。吓得赵老大惊坐在地上,才知晓自己做了些什么。

丧盆中原有一盆的蟾蜍,大的快有盆那么大了,就跳了出来。接着又跳出来一群小蟾蜍,大雪天就蹦没了。

赵老大被这奇异现象吓得动弹不了,这才一直在这哭,直到人们围过来。

大姑奶哭着跳进棺材,一边骂着大哥,一边给她爹合上眼睛。大家把棺材合上,坟重新埋好后,又去凑钱买了纸钱和蜡烛,在坟前焚完才作罢。

后来,老赵家的祖坟本来是绿树成荫,小聚规模。在那个春天,树就再没绿过。老人们都说,风水这是给破的彻底啊。赵氏家族在此后的二十年果真是一蹶不振,别说出人头地的人物,连个温饱都是问题,竟是都一贫如洗。后来,村里划地,那片地也用作了耕地,坟都被签到了西边的水洼处。

自此,村里的死人都被埋在了那片地。赵家,再无祖坟之说。

我是相信,冥冥之中必有定数,也不能怪谁了。我要把这些事儿说给我父母,说这是靖安家穷的原因,我父母会是如何反应?

不过,穷也不是没有好处。最得力的就是文革期间,整个家族都被划分为贫农。除了四处透风的房子多,也不剩什么了。赵家的祖宅,两侧厢房被做了牲口圈。坊间被生产队征用,就连正房。八间的土方,三间被划了出去做食堂。剩下的五间,留给了赵老二,靖安的爷爷。我还猜为啥会给留那么多房子,大姑奶说那时的家里人口多,四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大儿媳。

靖安的爷爷是赵老大的二弟,人称赵老二。当然这个名字也不怎么好听,只是我对爷爷,一直感恩。这老爷子一生勤勉,只是娶错了人。靖安的奶奶实在泼辣。

反正几经周折,这五间房子最后轮给了靖安家。靖安父亲是长子,靖安是长孙,祖宅留下他们也无所厚非,更何况,说是老宅,也就是五间破土房。除了院子大,也没啥好处。

村里的地有的是,大家都是把墙围上,那就是自家院落了。

我对赵家的祖宅就有着深刻的感情。我七岁搬到这个村子,就住在这个院子里。这里没有狼来舔窗户,更不会有无穷的大风。这里的前后园子都很大,夏天长了好多的蔬菜,吃不完的都被母亲晒成了干留作冬天的储备。不挨饿,不受冻,幼小的我觉得这里就是天堂般的存在。

更何况,还有靖安!

他是家里的老大,我也是。他懂我的苦,我懂他的为难。在那个时代,青梅竹马的感情纯的如一盆清水,一眼见底。

没想到,辗转多年,我又回到了这个院子。不同的是,那个时候,我是个寄居者。此时,我却是主人。这个院子的女主人。赵家的长房媳妇,就是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