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浙江桐乡夏春锦寄赠梧桐阅社社刊《梧桐影》创刊号是比较晚了,是一群好读书的读书人自发结社创办的一个同仁刊物,有着民间的属性,刊名由丰子恺的女公子丰一吟题写,字体很有些子恺先生的风骨,封面是很熟悉的文川书坊设计的,卷首语则由徐雁教授操刀,整体风格便能想象出一二了。夏春锦亦为成都朱晓剑所编读书风景文丛第一辑十八位作者之一,他的《悦读散记》和其他作者的集子一并由出版社寄赠,收到的要早些,翻翻看看,就觉得文字不错,要说是青年才俊,恐并不为过。
是一个下午,在万邦书城偶然地碰见文川先生,他便有几册《艺文志》创刊号相送,这刊物由陕西省民俗学会主办,其实文川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前些日子在微博上看到刊物封面的照相,说刊名由陈忠实题写,就还打趣地向文川求证说,不是老陈的字吧,他的字写不了那么好。文川回复说,在里面。果然见到刊物时就在目录栏看到陈忠实的题字。感觉上,和《梧桐影》一样,在刊物的起步阶段,办刊的人,都有很好的愿想,而且刊物定位的层次也不低,但隐隐之中总让人担心一种坚持的力量,这些年,好些个办得不错的读书类刊物办着办着就走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一种遗憾,像南京《开卷》一样能够坚持下来的,实在是凤毛麟角了,这是一个纯文学,或者纯读书类刊物不好生存的年代。
再说说书名或者刊名的题签,能由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题写,是很好的事情,但术业有专攻,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总还是有着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不见得所谓的名人所写的字就能达到书法的高度,即使达到了,也还有很多的因素,比如内容与形式、名人的影响领域与书或刊的受众群体等等,制约着名人题字的成功与否,这是书籍策划者不能不考量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的图书,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上,是没有处理好的,影响了书刊的审美意趣。
购得潘向黎著《茶可道》一册,是作者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茶文化的文字的结集,北京三联书店二〇一二年六月第三次印刷,总印数已达两万册,这样的印数,虽不能算是太多,但于时下,亦不能算作太少,去年见过这个本子,翻了翻,放了下来,重又看见,就又买了,像我这样的读者,可能也不在少数吧,看来它重印还是应该的。
20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