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问题现代人似乎不大看重了,虽然各种表格中都有这一栏,但终究不如别的栏目受人重视,我想这和交通通讯业发达,人口管理制度相对开放有很大关系。不过平日里身边总还是能听到“你是哪里人”的问候声,中国人其实是不忘本的。在他乡遇乡党,虽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心底里还是有一丝的亲近。
籍贯,辞典上解释说是指祖居或个人的出生地,相信现在有好些人是没有刻意去查这名词的意思的,它至少在说,个人的籍贯本人不能改变,是天生带来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就要打上这个地方的烙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受籍贯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是学生,高考分数也可能要少许多分;是官员,能不能在出生地任职,也许还有些规定;年轻人找对象,长辈们也会叮咛说某某地的人不找;平时调侃时说某某地的人怎么怎么了,等等。不过,因为是自己不能选择的,因而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也可以不选择它,世事大抵如此,对于籍贯的选择,也不例外。
《知堂回想录》“绍兴县馆”一节,说绍兴人不喜欢“绍兴”这个名称,知堂总结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这名称不够古雅,此地三代时称越,秦汉时称会稽,南宋时才被称作绍兴的;二是南宋小朝廷偷安,用吉祥字面作年号,妄意改地名,很可笑;三是绍兴人满天飞,越谚也说“麻雀豆腐绍兴人”,到处都有,“实际是到处被人厌恶”,当时在北京绍兴人就“不很吃香”,---“因此人多不肯承认是绍兴人,鲁迅便是这样;人家问他籍贯,只答说是浙江。”我读不出此中的微言大义,只是似乎心底里起了些波澜,默默地推测着鲁迅当年的心理,顺便地也不时地自责一回,自己也有这样的心理的暗角么?人世的难,是硬汉子也无可奈何。
刚才见一历代美女才女的籍贯列表,说大致以江苏、河南、陕西的为多,我祖籍秦地,心里欢喜,翻一翻,褒姒我不敢欣赏,班昭与薛涛还是很喜欢的,虽然秦地才排第三,但暗暗的一丝喜悦还是在眉梢飞扬了。
---籍贯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