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固然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但由于某种机缘巧合,譬如说遇上了一个什么可以影响你的人,又可以把你带到另一条路上。蒋介石的命运,就是这样。
这个盐铺老板的儿子,父亲蒋肇聪去世很早,是由母亲王采玉一手带大、抚养成人的。
王采玉是浙江溪口葛伶竹村人,生于1863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遗憾她年青时家道中落,只能凭一双巧手,做些针线活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艰辛苦涩。
王采玉19岁嫁奉化县曹家田的竺某为妻,2年后因竺某病故,回娘家寡居3年,1886年再嫁比她大22岁的玉泰盐铺老板蒋肇聪为填房,第二年10月31日,生下长子蒋介石,取乳名为瑞元。
1895年,盐铺老板蒋肇聪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死去。这年,蒋介石刚刚6岁,母亲将他送到她娘家的王氏宗祠私塾接受教育。
蒋介石人极聪明、领悟也极快,学业很是骄人。他读了不少书经,懂得些做人的道理,看着母亲辛苦,发誓苦读上进,求取功名。另方面,他却又“顽劣益甚”,常与学伴打斗摔跤。假如打输,不服气的蒋介石绝对会奋战到打赢为止,即便一打就输,可就是不肯认这个“输”字。结果同伴们受不了他的这般死打,只好认输,至使在溪口街上,蒋介石名声赫然,无人不知他这个顽童瑞元。
少小时的蒋介石,除了顽劣,还有个特点就是早熟。还只十三岁,他就开始喜欢一个叫毛阿春的小女孩。风言风语传到母亲的耳朵,她便做了个果断的决定:干脆成全儿子,给蒋介石娶这个女孩做媳妇。无奈这女孩的母亲看不起蒋介石,好强的母亲憋了口气一定要为儿子找个更好的。
经过一番寻觅,王采玉终于认定了毛鼎和的女儿毛福梅。因为将毛两家世交,相互了解,亲事很快定下来。第二年,14岁的蒋介石就做了新郎官。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不但勤慧,而且是个颇有远见的女人,她不但要刻意培养儿子,还为儿子和后代着想来培养儿媳妇。毛福梅一嫁到蒋家,王采玉就送她到县城的新式女校读书。
蒋介石有了媳妇,顽劣果然收敛了很多。1903年,17岁的蒋介石入凤麓学堂读书,成绩一直很好。一大家子人,在母亲的操持下,活还算过得安稳。可在蒋介石19岁时,家中遇上了不幸。征收田赋的官吏欺侮蒋家孀妇孤儿,故意苛派多摊。王采玉与蒋介石知道后据理力争,惹恼了官吏竟捆押了蒋介石,勒令必须交纳苛派的田赋后才能放人。王采玉无奈,只好卖地交赋。
无故遭此一祸,对蒋介石震动很大,他后来在文章中写道:
“其时满清政府已腐败至极,道德沦丧的土豪劣绅与衙门的贪官污吏搜刮民财,鱼肉乡民,司空见惯。我家因无官位背景,屡为欺压和侮辱的对象,饱受苛捐杂税和劳役的痛苦,甚至亲友们对我们的窘困亦视若无睹,袖手旁观。”
从牢里出来,母子俩相拥流泪。母亲泪眼望着儿子,因事利导说:“如今贪官苛虐,劣绅横暴,我儿一定要发愤上进,将来做一番利国利民的大事来,不让自已遭罪,也不让百姓遭罪。”
母亲的话,使蒋介石深受感动,点头默然答应。
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已引发普遍的民怨,反清的革命运动已经风起云涌,有志之士,很多出国留学,渴望寻求治国道理。受此影响,蒋介石也剪去发辫,想出洋去学习军事。王采玉知道后,心虽不舍儿子,却赞成儿子的远大志向。她好言应答亲朋的劝慰,亲自为蒋介石筹措资金、整理行装。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在离开奉化、离开凤麓学堂,踏上海轮、横渡黄海时,蒋介石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因为不知海那边的祸福,他顿生英雄赴难的感叹,在心里吟诵着荆苛的这两句豪言。
结果的事实证明,蒋介石的感叹不是毫无道理。他1906年4月到达日本,进了这个岛国后才发觉,自己根本不可能去学习军事。因为当时清政府与日本政府有协议:必须是清政府陆军部的保送生,才可以进日本的军事学校学习。象他这样个人跑来的,没有一所军校愿意收留他。无奈之下,蒋介石只好先到清华去学习语言。
这所学校是日本为中国留学生特意办的,主要就是帮助想来求学的异国学生补习日文。走进这所学校,蒋介石感到生活一片黯淡。整天费力地念着那些唏哩哗啦的日语,他不知道今后该何去何从,感觉到梦想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里,他会遇到一个可以把他的一生带到一条多姿多彩道路上的人。
这个人叫陈其美,是蒋介石的同乡浙江省人,家就在浙北的归化。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出生,比蒋介石大10岁,有弟兄三人,他居老二。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陈家,指的就是他大哥哥陈其业的两个儿子——陈果夫和陈立夫。
他们陈家,祖上殷实,陈其美父亲陈延在去世后,家庭生活日渐短绌。这年,陈其美15岁。为此,陈其美在石门的善长典当了12年学徒。1902年春天,陈其美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留学回来,一番外面大千世界的见闻,使他决心到大都会上海去长长见识。
当时的上海,是个思想活跃的地方,陈其美到上海后,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常去中国公学与进步青年、革命志士频频交往,受到很多革命思想影响,一发而不可收,开始渴望见见更大世面,又在弟弟陈其采的资助下,于1906年东渡日本留学。
到日本东京后,陈其美进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法律。在这所学校里,陈其美结识了很多革命志士,如周淡游、庄之盘、魏伯桢、卢钟岳、周骏彦等。不久,陈其美又转入东斌陆军学校学习军事。这所陆军学校,碰巧是孙中山所办,旨在秘密训练革命骨干。
在这里,陈其美结识了更多的革命青年,特别是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在给弟弟陈其采的信中,他写道:“值此外侮频来,合力抵抗,尚多碍难,再自操戈,是速亡也。危乎哉!如履薄冰,每念国事,何敢安枕饱餐?”
对于邹容、吴樾、陈天华等人的悲壮人生,陈其美充满崇敬与向往。1906年冬,他毅然加入中国同盟会,组织起“军事体育会”,渴望学好军事知识,练成强壮体魄,为将来的起义和暗杀行动做好充分准备。
事情就有这么凑巧,蒋介石在凤麓学堂的老师周淡游此时在警监学校读书,与陈其美是同窗好友。一天,蒋介石正在街上溜走,碰巧遇上了周淡游。师生异国他乡遇上,都倍感分外亲热,于是频频交往,不久,经过周淡游的介绍,蒋介石结识了陈其美。
人与人相交,关键还是个志同道合的问题。当时的蒋介石,对清廷已是相当反感,而此时的陈其美,已深受革命思想影响,决定推翻满清。相比之下,陈其美年长蒋介石10岁,又多许多革命知识,且已加入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相识之后,一番谈话之后,蒋介石动了真情,说:“真是苍天有眼,让我认识你。如蒙你不嫌弃,就让我叫你一声大哥。”
陈其美点点头说:“我很高兴有你这样的弟弟。”
蒋介石谈到眼前的迷茫,陈其美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你这么年轻,暂时不能学军也没什么关系,你眼下把日语学好,然后回国,重读军校,再找机会派送日本。到时候,一切都会顺顺利利。”
之后,蒋介石与陈其美交往越来越频繁,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聊人生、谈时局。年底,蒋介石按照陈其美的建议回国,又按照陈其美的指引,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
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是保定军校的前身。保定军校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一般为两年,分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学制章程参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民国时期的许多名将,诸如黄辉祖、熊秉琦、吴佩孚、张治中、傅作义、陈诚等等等等,都曾在这里就读过。
蒋介石在陆军速成学堂只学习了一年,于1908年春天,与62名同学一道,从大连乘船赴日本神户,往东京进入振武学校。
这所东京振武学校,是专为中国陆军留学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为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所属,学制为3年,毕业后可下部队见习,再入正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1910年冬天从振武学校毕业,见习期间分配到北海道新潟县高田镇的13野炮联队,主要工作是喂马。鉴于此,蒋介石的最高学历实际上就是这所预科军事学校——日本振武学校毕业。
蒋介石第二次来日本读书,与陈其美等旧友重逢,格外亲切。
孙中山在其一生的革命事业中,特别愿意花力气去吸引、培养他认为可造就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此时的陈其美,就是孙中山最愿花力气的一个,通过孙中山的刻意栽培,陈其美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受孙中山的影响,他也喜欢培养人才,并且慧眼识珠,很快看上蒋介石。
不久,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建立了联系。
就在蒋介石第二次重返日本的年底,陈其美受孙中山派遣回国,主要在江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其间,蒋介石在日本苦学军事,每年暑假回国探亲,都会去上海与陈其美相聚畅谈,有时还出手帮助陈其美去营救被捕的革命者或进行暗杀活动。由此,蒋介石与陈其美的关系,又更进了一层。
1911年7月,陈其美在上海又和宋教仁、谭人凤等人一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准备在长江流域各省举行起义。
袁世凯出山后,武昌形势危急,陈其美等人认为,可在江浙地区立即发动起义,通过占领南京、上海,来稳定革命局势,使革命在即便武汉丢失的情况下,也不致于导至失败。
起义需要大量的领导人才,特别是军事领导人才,陈其美想到了蒋介石。于是便给蒋介石发出十万火急的密电,命蒋介石等人迅速回国,参与领导江浙独立的革命战争。
蒋介石接电,非常兴奋,于1911年10月30日回到上海。此时上海、浙江两地的起义已迫在眉睫,形势急如星火,蒋介石没来得急回家看望母亲,就按陈其美的命令赶往杭州,率领100名“先锋队敢死队”员,参加浙江起义。
就这样,由于与陈其美的结识,蒋介石这个浪子,得以涉足于辛亥革命,与陈其美等革命志士并肩作战,从一个空有抱负、前途迷茫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战斗在推翻满清统治前线的革命者。
1924年,蒋介石曾对胡汉民、汪精卫说:“以弟之愚拙而有今日者,未始非其诱掖之功也。”
在蒋介石发迹后,对陈其美的两个侄儿陈立夫、陈果夫更是宠爱有加,不但视为亲信,还委以重任。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