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出兵这天,春意盎然。沿途青山碧水,淡冶而笑,四野芳发,幽香扑鼻。白云悠悠于蓝天,山鹰展翅在云下。天高地辽阔,风静人马喧。在太行山与吕梁山中间广袤的平原上,李家的左、右大军,正离了太原,往南急行。
打虎需要亲兄弟,李世民与李建成,并马而行。这是大业十三年五月,公元589年出生的大哥李建成,刚满28岁;公元599年出生的李世民刚18岁。他们为了要夺取父亲的表哥、他们的表叔隋炀帝的天下,各自领兵三万,向长安进发。李世民得天独厚,早就得父亲嘱咐“潜结英杰”,此时,身边早有了侯君集、段志玄、殷开山、长孙无忌、刘弘基、长孙顺德等一干文臣武将。相比之下,李建成也没有逊色半分。因为李渊在吩咐李世民“潜结英杰”的同时,也吩咐在洛阳的李建成要“密交豪友”,因此,李建成身边也很有一些能人,如咨议参军王圭,薛万彻等,都是一等一的文臣武将。兄弟俩面带自信的笑容,走在部队的最前面,身后,便是几十个亲近的心腹,再后面是一群绝对听命于他们的将领和六万渴望打出一个新天下来的军队。他们尽管还未经过严格训练,大都刚召集不久,却行走得整整齐齐,一个个浑身是劲。
天快黑时,部队来到一座城镇前,李建成看看前面逶迤的城墙,又看看身后疲惫的士兵,对李世民说:
“二弟,我们就在此安营扎寨,休息一晚,明日再往前去。”
李世民点点头,对身后大喊:“停止前进,安营扎寨!”
言毕翻身下马,见一个士兵背着沉重的背袋,李世民上前一步去给他接住放下。李建成见了,点一点头,朝前走去。几个士兵正在安锅下灶,准备饭菜。离他们不远,有一块绿绿的菜地,甚是诱人,一个士兵正呆呆地看着,李建成走近他身边,说:
“你们可不许去取百姓的菜,万万不可骚扰百姓,待拿下西河,我再犒劳你们。”
士兵听了,嘿嘿地笑起来,说:“我只是看看,绝不敢违抗军令。”李建成听了,点头离去。
就在当晚,天气突然变化,风起雷鸣,倾刻间,大雨滂沱。建成与世民正在营帐中讨论进兵之事,听到雷声忙出营帐。冒着大雨,他们四处查询,指挥军士,将住在低洼处的人移往高处。世民见一士兵咳嗽不已,忙令人将他扶进自己的营帐里休息。其他士兵见了,都感动不已。
第二日,部队到了西河城下,安营扎寨后,李建成与李世民来不及披甲,就匆匆前去勘察地形,并发出命令:虽围住西河,却不许伤及百姓!他们决定甘冒着极大的军事风险,也要让百姓能自由进出。为此,西河百姓,争相传颂,说李家兄弟的部队懂得体恤百姓。城中有一个叫段清玉的官员听说后,便主动与李世民联系。因为对隋炀帝的劳民、御民,他早已反感之极。李世民见了段清玉,一番交谈之后,大喜。令他作内应,明日俟机打开城门。
第二天,大举攻城。李世民与李建成兄弟俩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士兵们受了鼓励,争先恐后向前。几十名义军抬一架云梯,几十架云梯齐刷刷地向城墙靠去。城内百姓,早在段清玉的带领下,作内应偷开城门。一时间,李家的军队,蜂涌而入。高德儒见后,大惊失色,下命士兵去杀百姓。士兵犹豫不决时,李家军已蜂涌而来,混战之中,高德儒为手下人杀死。
这一战,出奇地顺利。兵到城下-当日,不等李渊接应部队到,李建成、李世民就已拿下西河郡。李渊兵至,高兴地笑出眼泪,手执建成、世民,说:
“我儿皆能人也,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随即下令开仓赈饥,招募士兵。
通往长安的关卡既已打通,李渊决定整休部队,封赏有功之臣。就在郡守的大院内,第二天,李渊对群臣大加封赏:
任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军司马;封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军;封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军;又任命唐俭、温大雅为记室,令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武士彟此前是个木头商人,为后来中国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父亲),刘政会及武城崔善为、太原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姜蕃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副统军;其余文武人员,根据才能皆有授任。于是人人欢喜,军心大振。
夺取皇位的初战告捷,令李渊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充满信心,为了对他们大加鼓励,更为了他们能很好的,不受约束的发展壮大,李渊不仅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地位在诸将之上,还准许他们各置官属,为建立他们各自的小皇朝,发展他们各自的势力,各显身手。因为在这个时候,李渊除了自己的儿子,还不敢相信任何人。
40、
大将军府内,今日聚集了许多人。西河已经拿下,李渊召集群臣,商议进兵关中之事。李世民与李建成就此事已作过多次探讨,并着人探清了霍邑的情况,待李渊的话落,李建成便示意二弟李世民起身发表他们的看法:
“西进关中,首先要拿下霍邑。为此,我们已派人探明霍邑情况,感到要取霍邑取,也不是什么难事。在霍邑的西北,有个贾胡堡,可以说是霍邑的门户,倘若居兵坚守,与霍邑互为倚角,霍邑必难攻破。可惜的是,霍邑守将宋老生,却并不使人把守这里。我们只要迅速占据贾胡堡,可以说是已进了霍邑的大门,然后进攻霍邑,兵到可下也。”
李渊听了,并不啃声,把目光转向众臣,只见众臣交头接耳,一派赞叹,独有刘文静一人,微笑不语。此时李渊,身旁文人还有一些,军事人才,却没有才能出众的,战略、战术的谋划,除了儿子,就是自己。李渊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很了解自己,战略谋划,他是一流的,包括他的两个儿子在内,无人能及。只是具体到战术,考虑起来似乎很费力气,因此他用眼睛看着刘文静,希望他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刘文静不作正面回答,反问李渊:
“此次出兵,不知大将军可有担心?”
“我就担心李密。”李渊脱口而出。
刘文静击掌言道:“大将军所虑正是,微臣也有此担心。而今李密,已有几十万人,虽然还没有攻破洛阳,但洛阳周围的城市都被他占领。他不仅获取了隋王朝大批良马、刀械装备,还拥有洛阳周围的几个大粮仓。可谓兵精粮足,士气正旺。李密非等闲之辈,从来就颇有野心。我若西取霍邑,李密来袭,如之奈何?到时侯,我军必然腹背受敌,战事必定艰危。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军只可趁乱发展,倘若有大损失的战事,万万不可去也。”李渊听了,大为高兴,捋着胡髻点点头:
“好个趁乱发展,说的好!”他把目光从刘文静身上慢慢滑过,投向李世民兄弟,语重心长地说:“要发展,不可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罢,再将目光转向刘文静:“说下去!”
“臣认为,要取霍邑,需先抚李密。”刘文静说。
李渊听了,低下头去,沉思着。好一会,抬起头来,只见李世民兄弟俩茅塞顿开的样子,这才满意地一笑,问李世民兄弟俩说:
“安抚李密,你们可有良策?”
“李密目前势旺,已经变得目中无人。父亲只需给李密一信,口气谦卑,表明愿推他为盟主。李密见了,自然不愿以我为敌。”李世民思索着慢悠悠地说道。
李渊听了,欣喜不已。能屈能伸,大丈夫所为也。没想到我儿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就有这般修为,这样的思量,真是太难得了。这么想着,感到此事再无需商议,即让人拿来纸笔,当着众人的面,亲自写了封信,派特使给李密送去。李密见李渊特使对他谦卑恭敬,非常自豪,展开信来一看,更是万分得意:
“我等都属泷西李氏、西魏八柱国之后,我与弟,虽身处有异,根系本同。我今虽然起兵,只为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吾弟,当今英雄,愿推为盟主,以成大事。若事成时,蒙弟不弃,夏封于唐,斯愿足亦……”
李密读罢,飘飘然然,扬起信来,大声对群臣说:“唐国公倘且这么推举,天下安能不是我李密的!”
言毕,众人齐声应和,瓦岗寨欢天喜地。李密让人拿来文房四宝,当即就要给李渊回信。手下第一谋臣东海郡公徐世绩在一旁看了,说:“李渊何等人物,怎会领后于魏公?不过是他欲攻霍邑,担心魏公夹击,书信谦卑,只为权宜之计。这故作的谦卑,更加彰显了李渊的野心。魏公何以还如此高兴?”
李密听了,大为扫兴,很不高兴地望着徐世绩说:“依将军之见,当如何处之?”
“不作理会!”
特使一旁听了,大吃一惊,就在这时候,只见李密瞪着徐世绩,怒气冲冲地说:“唐公乃天下英雄,他如此敬我,一片诚心,公……不过是心生忌意,心生忌意啊!”
徐世绩听了,叹息一声,扬长而去。
这徐世绩,字茂公,富豪出生。父亲徐盖,乐善好施。徐世绩十七岁时,隋朝天下已经大乱,便参加翟让的瓦岗军。初去,见瓦岗军横行乡里,就劝翟让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我们可去宋、郑两州,劫商人的钱财,这样比劫附近的乡亲要好得多。”翟让听从了他的意见,结果附近的许多乡亲来参加义军,使义军得到大的发展。李密随杨玄感举事兵败来到瓦岗后,李世绩看到李密比翟让更有能力,就与秦寂宝、程知节等一道劝说翟让,奉李密为主。翟让听从劝说,使李密成了瓦岗的主宰。李密主持瓦岗后,自封为魏公。
不久,炀帝令隋朝大将王世充讨伐瓦岗。李密派徐世绩领兵迎敌。在多次拒战后,徐世绩突出奇兵,大败王世充于洛水。李密论功行赏,封徐世绩为东海郡公。又过不久,河南、山东大水,饥民遍地。炀帝不去赈民,致使每天数万人饿死。徐世绩见此,向李密进言:
“如今天下大乱,都是因饥饿而起。瓦岗可趁此攻下黎阳国仓,一可以开仓赈济饥民,二可以借此扩充我们的部队。”李密听了,令徐世绩攻黎阳。徐世绩领兵前往,当日攻下黎阳。开仓赈民,招募军队。短短不过十天,就招募到新军二十多万人,于是,李密的声威大振。渐渐地,李密变得傲气,再不象原来一般,听从徐世绩的意见。
这一回,李密见徐世绩扬长而去。虽然知道他很不痛快,也不去理会。他对特使抱歉地一笑,拿起纸笔,给李渊写了封回信。特使高兴万分地拿了李密的信,快马回鞭,赶回西河郡,将李密的信交给李渊。李渊看了,哑然失笑,把信交给裴寂。
“吾兄能识大体,推吾为四海英雄共盟主,足见吾兄目光远大,能识英雄。吾当与汝永结为好,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裴寂有声有色地读着李密给李渊的回信,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这李密,还真拿自己当坐镇公府、有三司六卫还有元帅府拱卫的魏公了,以为自己从此将可以‘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了?”刘文静忍住笑说。
“李密妄自矜大,我如今以卑词推奖,以骄其志。现在,我们可专意西征矣!”李渊舒心地说:“到时候,待关中平定,我们据险养威,观鹬蚌之相争,只准备坐收渔人之利也!”言罢,李渊忍俊不住,失声又笑,转而严肃地说:
“事以至此,明日校场点兵,誓师出征,拿下霍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