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禽择木而栖齐答景公问(1 / 1)

64、

当人在做一件有益的事时,心情总是非常快乐的,这时候,时间就会来忌妒你,更快地向前而去。转眼,孔子已经正而八经地做了半年多的老师。春去了,夏过了,秋天来临了,孔子越来越喜欢子路了。昨日在南宫容与灵灵的婚礼之后,子路曾问孔子:“怎么才可以叫做‘士’了呢?”

“大家相互督责勉励、和睦相处,就可以叫做‘士’了。”孔子回答说。

子路对于孔子的话,总是愿意去认真地想。今天,学员们都在温习自己的功课,准备下午的讨论,子路又来到孔子的面前,问道:“做君子,是不是更受别人欢迎?”

孔子朝他摆摆手,让他跟着自己来到讲堂外面。在院中的观景亭,孔子示意子路坐在自己的身边,笑着回答:“这么跟你说吧:在君子手下工作很容易,但要讨他的喜欢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是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却会依据各人的能力来量才使用手下的人。在小人手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即使用不正当不道义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也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君子一腔正气,心情安宁,不会盛气凌人,只按原则做事;小人满腹邪念,心情烦乱,常常盛气凌人,只按欲念做事。”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

“一个人刚强、果断,还要质朴、谨慎,使自己修身养性而能恭敬谦逊。”

“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了吗?”子路又问。

“让自己修身养性使亲朋好友安乐。”

“这样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了吗?”子路睁大眼睛坚持再问。

孔子微笑地望着他,说:“这已经不容易了,如果说要修养自己来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大概还很难做到呢。”

子路听了,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似乎还要说什么。南宫容走来,对孔子一揖说:“夫子,昭公请您去。”

“知道是为什么吗?”孔子肃然地问道。

“听说是景公带着晏婴在齐国、鲁国边界上打猎,顺道来到鲁国,看望昭公。他们谈得火热,闻夫子博学,特请前去一叙。”

景公和晏婴?孔子的眼睛闪亮起来,立刻想起了关与齐景公的一些事情:齐景公原名叫姜杵臼,是齐庄公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那么高明。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些。”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还有一次,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有三种情况,国家不祥。一是国中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二是知道了贤能却不用;三是虽然用了却不委以重任。至于今天上山看见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沼泽是蛇的巢穴。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这个不在其中,没有什么不祥的。”齐景公听了,连声称赞晏子。

孔子还知道:齐景公虽说能力平平,却能虚心纳谏,又十分幸运地遇到贤相晏婴,因此将齐国治理得比其他国家相对平稳,国家也很强盛。

想到这里,孔子忍不住高兴地说:“好事情,好事情!齐王和晏婴都是我想见的人,而且还能见到我们的昭公。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曾赐给我一条鲤鱼,我还没有当面感谢过。”孔子说着站起身来,赶紧走到讲堂去给学生们交待几句,立即起身往昭公王府赶去。

65、

孔子心情格外的兴奋,他此时真想唱一首歌。他一边走着,一边想着晏婴的一些事情:这齐国的名相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这晏子可是天下第一流了不起的人物,孔子一下子想起了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一个叫公孙接、一个叫田开疆、还有一个叫古冶子。这三个人勇猛异常,都曾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只可惜功成之后,他们却都骄横起来。因为三人都手握兵权,又都有万夫不挡之勇,连景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晏婴便想了一计,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使他们三人相争。利用三人呈强好面子的心理,让他们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就为这吃桃子的事,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想到这里,孔子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晏婴真是智慧过人,深知人心,只是也太残忍了些。

正在孔子走着想着时,突然看见几个身穿礼服的人,后来又看见一个瞎眼的人。在他们身边走过的时候,孔子都谦恭地快走几步。终于看到王府时,颜路匆匆地追上来,气喘嘘嘘地说:“夫子,你的老朋友,原壤的母亲死了。”

孔子听了,立即停下来,往前看看王府,又往右朝原壤家的方向看了看,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办?他的家离这里并不远,我象是看到了他母亲睁着的双眼。不行,我得先去看看。颜路,你也跟我去,到了那里也好替我给他办理丧事。”

颜路答应一声,跟着孔子快步地走到原壤的家里。只见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张开了坐在地上,他在等着孔子到来。孔子气愤地骂道:“你年幼不懂礼节,长大了没什么值得一说的成绩,老了还白吃粮食,真是个害人精。”骂完,用拐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说:“快,带我去见你的母亲!”

孔子见过原壤的母亲,摇了摇头对颜路说:“你也看见了,原壤就是这个样子,但他是我的朋友,我就有责任替他分忧解难,只是昭公召见不能推托,得马上去。你对丧事有经验,就在这里替我先办着,直到我回来。”孔子交待完毕,这才匆匆离开原壤家,赶到王府门前时,头上早已大汗淋漓了。

孔子在大门的侧面,掏出一条绢帕来小心地擦去额头、脸上的汗,又小心地把衣衫整理好,这才稳步地走进王府。一路见了下大夫,孔子温和而快乐地与他们招呼;见了上大夫,孔子显得中直严正的样子和他们招呼。孔子来到昭公殿前,远远地看见齐王与昭公谈得正欢,于是用更加恭敬但又威仪适中的步子走上前去。孔子对昭公行过君臣大礼,又对齐公行过大礼,然后再对昭公行礼。

“已经行过大礼了,何以又行礼?”昭公问。

“适才行礼,是因为昭公召见;此次行礼,是感谢昭公十年前送我的一条鱼。”孔子恭恭敬敬地回答。

齐王听了,有些不明白,笑问昭公是怎么回事。昭公便将孔子两次为坚持鲁国利益丢官,自己受感动而在他生儿子时送了条鲤鱼的事说了一遍。齐王听了,说:“孔子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受人点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孔子肃然地说。

齐王点点头,对昭公笑了笑,昭公看着孔子,见他一幅沉思的样子,心里在问自己:“他在想什么呢?”

孔子感到了昭公的目光,但还是恭敬地微低着头,只在心里想:“他们刚才在聊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