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事变”爆发于1936年6月,粤系军阀陈济棠与桂系军阀李宗仁,倾双方之兵力40万,组成“两广联军”,名曰“国民革命救国军”,以“抗日救国”为名,称兵北上,剑指南京。
策反,是戴笠及其特务处的强项,从单枪匹马策反周伟龙,到釜底抽薪平息“闽变”,戴笠和他的属下干将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历练。然而“两广事变”非比寻常,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应该说,这次策反成功与否,对南京政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特务处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两广关系历来微妙而复杂。由于广西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无论新老桂系,皆觊觎广东的富饶与富足,多次入侵并占有广东,故而两广常常打得不可开交。
而面对来自南京政府方面的压力,双方又常常联手合作,揭竿造反。只是这种联手往往出于一己私利,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最终难以合作成功。
桂系向来骁勇善战,也曾一度占据两湖乃至华北等广大地盘,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战败后退回广西老巢。应该说,桂系是最坚定的反蒋势力之一,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势必会出来助阵,甚至摇旗呐喊,冲锋陷阵。
就军事实力而言,桂系在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中先后遭受重创;陈济棠的部队却是养精蓄锐多年,海陆空三军实力强大。但各方面情报显示,陈济棠患得患失,并不敢痛下逐鹿中原之决心,不像桂系李宗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把蒋介石从那把“龙椅”上拉下来,取而代之。
陈济棠的最大愿望就是做他的“南天王”,割据一方。那么,他因何与桂系联手,先北进其后掉转方向东征,直捣南京呢?
这要从陈济棠坐上“南天王”宝座的开始说起。
陈济棠,广东防城(今属广西)人,出生于1890年,早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后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入粤军,从下级军官一步步上升,北伐前已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
“四一二政变”时,陈济棠正在苏联考察,归国后立即表示追随蒋介石。是年末张发奎与李济深争夺广东,陈济棠站在李济深一边,击溃张发奎部。翌年,陈济棠升任第四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时,粤军正与桂系结盟。为切断桂军退路,蒋介石将时任广东省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的李济深召至南京,软禁于汤山。陈济棠审时度势,毅然站在蒋介石一边,出兵应战桂军,从此接过了李济深手中的军权,被任命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兼广东部队编遣特派员,与时任省主席的陈铭枢分治广东。
陈济棠虽乘机掌控了广东军权,却对陈铭枢掌一省之政耿耿于怀。
由于与桂系反目,之后连续发生两次粤桂战争。第一次以粤军胜出;第二次的对手是张、桂联军,张发奎与桂系虽都是陈济棠的手下败将,然而双方合而为一,却是实力了得。
正打得不可开交,中原大战爆发了。
中原大战一方是蒋介石的中央军,一方以阎锡山的晋军与冯玉祥的西北军为主力,桂系与张发奎焉能袖手旁观?
张、桂联军迅速向湖南方向移动,准备进攻湖北。陈济棠奉蒋介石之命,派粤军乘胜追击,入湘作战。
但就在这时,陈济棠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蒋介石将轮番上阵的大小军阀收拾了一个遍,如若这次阎百川(阎锡山字百川)再倒下(冯玉祥已经在上年度遭重创),蒋介石下一个要收拾谁呢?
于国家来说,军阀割据终究是祸患;而于军阀来说,哪个又愿意真正归顺中央,受制于人呢?陈济棠的天下虽说不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终究也是煞费苦心,机缘巧合,且事到如今,还有个陈铭枢与他共享广东天下,令他耿耿于怀。
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群雄”联手,方能控制蒋介石一家独大,换得各自一方天地。
于是,陈济棠与桂系握手言和,通电反蒋。
1931年,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软禁胡汉民,激化了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汪精卫的改组派、孙科的太子派、古应芬和肖佛成的元老派、邹鲁的西山会议派、李宗仁的桂系等,纷纷麇集广州,于当年5月另立政府。
既借广东这块“风水宝地”,自然就需地方上点头,而这个地方实力派,非手握重兵的陈济棠莫属。陈济棠借机驱走广东省主席陈铭枢,一跃而成为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他本人亦被汪精卫倚为干城,独揽广州国民政府军权。
“九一八”事变后,宁粤复合,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这是两个介于中央与省级的特殊机构,说到底两机构是因人而设,这个人就是胡汉民。
汪精卫走了(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要职),胡汉民来了(为“两机构”负责人),而胡汉民作为国民党元老,不过是“两机构”名义上的负责人,实际成了两广地方军阀的保护伞与挡箭牌,而广东地方军阀正是陈济棠。
陈济棠时任“两机构”常委,倚仗手中部队,集广东党政军权于一身,开启了真正的“南天王”时代。
从1931年到1936年,可谓广东省的“黄金五年”。其间,陈济棠发展经济,整军经武,集一省之经济实力,扩军备战。
除了强大的陆军,陈济棠的海、空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靠着他的巧妙周旋与闪转腾挪,迅速发展壮大。
广东的空军,创建于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期,由华侨资助,在广东创立航空局,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总部将航空局缩编为航空处。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陈济棠以“政府”名义,将航空处所属航空部队,扩编为“广东空军司令部”。
广州国民政府撤销后,广东空军本应归属南京政府,陈济棠却以武力接管广东空军,将“广东空军司令部”改为其“第一集团军空军司令部”。
如此一来,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的广东空军,从此被纳入陈济棠之手。在此基础上,陈济棠又从国外购买各式飞机多架,最后拥有飞行中队8个、各式飞机130余架,其势直逼中央。
陈济棠的海军,原本实力一般,1935年他将由青岛调防南海的中央海军“海琛”“海圻”“肇和”三艘巡洋舰扣留,编入广东海军司令部,使其海军实力大增。加上此前从欧洲先后购买的鱼雷艇、扫雷艇、驱逐舰等,已拥有各类舰艇9艘。
在胡汉民这堵挡风墙背后,陈济棠的海陆空三军实力迅速发展,他本人也在半独立状态中挥洒自如,自得其乐,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天王”。
无奈好景不长。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突发脑溢血离世,陈济棠前边那堵挡风墙轰然坍塌。不消说,那两个因人而设的介于中央与省之间的特殊机构,将必然被撤销,广东的半独立状态也将随之消失。
这是陈济棠最担心的。
应该说,57岁的胡汉民猝然而逝,实在令陈济棠始料不及,随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故,一时令他不知所措。
5月13日,代表南京政府及蒋介石本人的居正、孙科、叶楚伧、朱家骅等人莅粤“致祭”,代为转达了蒋介石对“西南两机构”的处理意见,即:撤销“西南两机构”之后,广东部队高级军官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改组广东省政府,以法币统一广东货币。
总之,取消广东半独立状态,广东党政军皆由南京政府统一领导与指挥。
换言之,陈济棠苦心孤诣经营多年的广东,将不再属于他个人所有。
揭竿造反,他并非没有想过,然而胜算概率有多大,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几年前群雄反蒋,桂军、晋军、西北军、唐生智部、石友三部等等,实力何其强大,竟然全部败下阵来。陈济棠的三军再强大,又岂能强得过群雄联手!
更何况,南京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反政府、反中央,挑起内战,势必不得人心。
就在陈济棠举棋不定之时,桂系“小诸葛”白崇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