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老头混账是混账,但这眼光还真是挺准。看来能当上话事人也不纯粹是因为年龄大,两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两人选定计策便去寻找盖抗震棚的地点,两人选定地点准备开盖,傻柱找来棒梗让棒梗去搞破坏。
二大爷刘海中刚选了一块地方正要行动,棒梗拿着铁锹过去直接往地上一插,说道:
“这是我的了,我要在这里盖抗震棚。”
气得二大爷吹胡子瞪眼,让自己的两个儿子过来将棒梗拖走。这下许大茂不乐意了。虽然棒梗对他这个后爸不怎么感冒,可两人咋说也是一家人,自己家里人被人欺负那还得了?许大茂是个二愣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刘家二兄弟只得作罢。
那边三大爷阎埠贵刚选好地方准备开工,棒梗又出现了。
这次棒梗手上没带工具,直接将裤子脱掉拉了一泡人造地雷。拉完提上裤子,对着阎埠贵做了个鬼脸,说道:
“好,这块地是我的了!”
这一下把三大爷气个半死,这个混小子可是太能闹了。
经过这样一闹腾,几家谁也没弄成抗震房,二大爷三大爷管不好自己的儿女,只能挤在一个狭小的抗震房里。自己做的孽自己受,这是傻柱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
地震过后没多久,就到了过年的时节。
大年初一,棒梗几个孩子对于傻柱去年的红包战术已经驾轻就熟,这几个孩子还算仁义,孩子们挣的红包今年还是给傻柱分了一点。
傻柱现在对于这些小钱根本看不上,或者说他现在对钱根本没兴趣,他与马大大有了一样的觉悟,前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如果他将自己虚拟空间的钱全部取出来,换成毛票的话估计可以绕地球一圈。就是这么壕无人性。
不过对于孩子们的一番好意,他还是接受的。果然这几个孩子本性并不坏,在傻柱的影响下,这几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这个棒梗变化实在是太大,简直跟换了个人一样。
他只希望这几个孩子,不要被秦淮茹、许大茂夫妻两个给毁了。
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秦淮茹在家里张罗着,问许大茂回家都带什么东西。
许大茂冷哼一声说道:
“那是你家,你说带啥就带啥呗。这种事情也要问我?”
秦淮茹听着对方这样说她就感到不满,平时他怎么对自己都不要紧,她都可以受着。可是今天是大年初二,一年就隆重地回这么一次家,如果不带点像样的东西怎么说得过去?
这个许大茂平时是半分钱工资都不给她交,说得好听随便什么都行,实际上是什么都没有。一分钱都不给,拿后去买吗?心情有些郁闷的秦淮茹就回了一句:
“我也不想问你,可家里什么都没有,咱们能带啥?总不能空手去吧?”
许大茂一听就窝火,“啪”的一声给了秦淮茹一巴掌。
秦淮茹竟然敢对自己这么说话,简直无法无天了。许大茂也是一肚子的委屈没处撒。这个秦淮茹那是一肚子的鬼主意,当初就拿肚子里的孩子说事,骗他跟对方结婚。
现在孩子倒是有了,但这孩子是谁的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已经知道不能生育是他的问题,因为娄晓娥现在已经结婚,还已经有了孩子。
那就说明当时他跟娄晓娥,没有孩子并不是娄晓娥的原因,那那个出问题的人就是他许大茂。
不死心的他还去医院做了化验,结果确实是他的原因。那秦淮茹肚子现在还挺着,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鬼才知道是谁的?反正不是他许大茂的就对了。
窝着一肚子火的他根本没地方发泄,他总不能到出去跟别人说秦淮茹的孩子不是他的吧?那样所有人都知道他不能生育的事实。那脸就丢得更大了。
这种憋屈的感觉实在太难受,秦淮茹还说什么回娘家的事儿,许大茂直接发作了。
这一巴掌打得秦淮茹有点蒙,不过她自己也觉得亏心,也不敢大声嚷嚷,只是默默地流着眼泪。试图用自己的眼泪能换来许大茂的感动。可惜许大茂根本不是这种怜香惜玉的人。想当年,为了自己能够当上副主任都可以出卖自己的媳妇,更何况现在确实是秦淮茹对不起他。
秦淮茹满是委屈又不敢发泄,默默地走出房间,去准备一些明天给父母带的东西。
她哭哭啼啼的样子正好被贾张氏看到。
贾张氏问道:
“许大茂欺负你了?”
秦淮茹只是哭着不说话。
家长是已经明白必然是许大茂欺负秦淮茹了,贾旭东走后秦淮茹一直照顾三个孩子跟贾张氏。本来秦淮茹是她的儿媳妇,怎们看都是自己儿子顺眼,对这个媳妇是百般刁难。
贾旭东死后这种情况也没得到改观,因为老人觉得儿子的死跟这个儿媳妇有一定关系。儿子瘦得跟麻杆一样,那自然是秦淮茹的功劳。带着这样的想法,那要是能看秦淮茹顺眼了那就怪了。
所以,不管秦淮茹怎么顾着这个家,在贾张氏眼里那都是她在赎罪而已,是她把儿子害死的。
这种情况直到秦淮茹嫁给许大茂之后才有改观,秦淮茹嫁给许大茂,那许大茂就成了外人。如果贾张氏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情,秦淮茹可以让着她,但许大茂可不会。
秦淮茹、许大茂两个人之中,她能够依靠的自然是秦淮茹,所以对着秦淮茹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不然到时可能都没人给她养老。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潜移默化之中,她开始关心起秦淮茹。这时才发现这么多年全靠秦淮茹一个人在支撑着他们这个家,也开始跟秦淮茹统一战线,一致对抗许大茂这个外人。
看着秦淮茹受欺负,贾张氏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她气呼呼地冲进许大茂的房间,一进去就是一副要吵架的气势。
“许大茂,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