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居正回乡葬父后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就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条让他很是恼火的消息。
中央户部的副司长——员外郎王用汲,在报纸上看到湖广巡按御史陈先生被开除公职、斥之为民的消息,拍案而起,上了一道参折,弹劾都察院的陈“议长”。因为出面纠弹陈“议员”的,是陈“议长”,所以王副司长指名参劾的,只能是陈“议长”。
顺便交代两句。
说到报纸,那个时代的报纸,叫邸报。邸报和现代意义上的报纸还不是一回事。首先,邸报不是新闻媒体,主办者是政府,不是自由办报者;最主要的是,读者对象不同。邸报只供各级政权机关内部阅读。
但是邸报登载的内容倒是很丰富的。弹劾高级干部的,包括指责皇帝的,除了所谓“留中”的——也就是权当没有那么回事,对被弹劾者和弹劾者都不处理的之外,都要见报的。所以,张居正可以从报纸上看到王副司长弹劾陈“议长”的消息。
至于说到弹劾,那个时代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几乎天天发生。
言官,也就是监察官,我称之为“议员”的,是专门干这个的。他们级别不高,多是七品,但是他们可以弹劾任何人,包括可以直接批评作为最高领导人的皇帝。如果这些人长期不弹劾人,那他们还要被问责呢!但是,弹劾人并不是他们的专利,任何一定级别的干部,都可以上疏纠弹别的干部。高官可以纠弹小官,小官也可以纠弹大官。我们俗称参他一本。
反正相互参劾的事情,很常见的。
还有一点也要说说,那个时候弹劾人,可不仅仅是因为怀疑其有贪污腐败行为,弹劾者对被弹劾者的政策措施、言行举止、用人行政……方方面面都可以提意见。
张居正当国,对“议员”清洗打压非常厉害,敢弹劾张居正的“议员”几乎没有了。其他的干部,也多是敢怒不敢言了。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当年严嵩当国,弹劾他的“议员”就很多;一向对“议员”很宽容很尊重的徐阶当国,受到的弹劾也不少;操守人品能力政绩胆识几乎无懈可击的高拱当国,更是吃尽了“议员”们的苦头。
要我看,这套“议员”制度,是有其可取之处的,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对这套制度也别评价太高。其实,很多情况下,“议员”们也好、其他干部也罢,义正辞严的弹劾背后,往往是派系之争、利益之争。出于正义、公理和良知的也有,杀伤力有限;恰恰是甘为权门鹰爪的弹劾,则立即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毕竟,这套制度是在人治、专制的总背景下运作的,把它想像得太美好是幼稚可笑的。
好了,继续我们的正题。
张居正回到北京,当天晚上翻阅邸报的时候,他还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一个副司长弹劾陈“议长”,那就是给他张居正找不自在,所以大为不悦。
在一般国人的心目中,国家领导人站得高,看得远,思想境界也远远高于普通人。不特如此,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难免会得罪人,有些议论甚至攻击,应该很正常。就像现代法治国家的民选总统,媒体差不多以批评、攻击乃至丑化他为己任,他也无可奈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了。况且,国家领导人为国操劳,日理万机,哪里有工夫对批评他的人和事,都要很正规地回应呢?
当然,威权统治、人治国家不同,领导人的“威信”至关重要,容不得随意攻击丑化的。但那也要看什么样的事情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领导不高兴了,一般自然有属下出面处理,领导人本人未必非要亲自出面,如临大敌吧?简单说,如果过度反应,会让人笑话的!
或许有人会说,堂堂的国家领导人,难道连这一点也把握不住吗?还别说,有的时候,在权力的长期腐蚀下,在吹吹拍拍的氛围里,领导人的智力下降到幼儿甚至痴呆儿的程度,也有可能的!现在,张居正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不过,张居正也已经从邸报上获悉,王副司长因为弹劾陈“议长”,已经受到了开除公职的处分,事情似乎可以完结了。但是,张居正还是不放心。因为,从对王副司长的处理看,这个事情,似乎不那么简单。因为,一般说来,弹劾高官、包括批评皇帝,是不会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理的。当然,敢于给张居正提意见的人除外。张居正在不高兴之余,有点忐忑。
本来,不小的“小”皇帝兼乖学生是请张先生先在家休息几天的。可是,张居正急于了解情况,第二天就召集内阁的副手们碰头,询问王副司长弹劾陈“议长”的来龙去脉。
这一问不当紧,问出了大问题啦!原来,王副司长哪里是弹劾陈“议长”,分明是以弹劾陈“议长”为掩护,集中火力、专门攻击他张居正的!这还了得!估计张居正有点不太理解了。刘台的下场(后述),吴中行他们的惨叫声,都不够惨?血腥味还不够浓?为什么还有不怕的呢?更令张居正不安的是,王副司长的这个参折写得有水平,可以说直捣他的痛处,击到了他的软肋!
不妨看看王副司长是怎么说的。为了便于诸位理解,我自作主张,用了现在的一些词汇,但是意思绝对没有篡改。
王副司长先说道,皇帝陛下,您可知道湖广的巡按御史陈“议员”为什么被革职吗?是因为他没有参加政府那个头号人物的父亲的葬礼啊!真正的原因,是这个,可能陛下未必清楚呢!想想看啊,就因为这个原因而开除一个有才华的、正直的优秀干部,人心怎么能服呢?反正我是恨得牙根痒痒!
王副司长接着说,这不是个案啊,陛下!因为得罪了政府那个头号人物而被处理的干部,何其多也!像什么张三李四王五,为什么给革职了呢?因为某某事让政府那个头号人物不高兴了!可是,那个赵六孙七,德才兼缺、贪污受贿,干部群众意见很大,为什么反倒提拔了呢?因为某某事让政府那个头号人物开心了啊!就说前段时间吧,因为政府那个头号人物要不要丁忧,引起了一场风波,恰好彗星出现了,陛下您下诏罪己,并要各级干部都要反省。可是,政府那个头号人物却利用这个机会,举行干部考察,把所有他认为不忠诚于他的干部,清洗殆尽啊!哪有这么干的啊?!
陛下您可能不知道吧,现在官场的风气很不正啊,人人都要讨好巴结政府那个头号人物才行,不然就要穿小鞋!亚圣孟子曾经教导我们说,逢迎君主的人,罪恶极大!可是,我认为,逢迎政府那个头号人物的人,罪恶更大!现在,各级干部都不得不逢迎政府那个头号人物,他说黑的,大家只能说黑,谁也不敢说别的!那个给他充当打手的陈“议长”,只是一个典型罢了。
王副司长举的这些例子,都实实在在,毫无虚夸。
但是,这不是最厉害的。王副司长最后的话才具有杀伤力呢!他明是批评皇帝,实则是建议皇帝收回大权,不能再让张居正专擅了!
他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您是皇帝啊,年纪也不小了,威福应该出自陛下您啊!大权应该掌握在您手里啊!像现在这样,都委托给别人,不是大权旁落,就是太阿倒持,很不正常,也很不应该啊!一切问题的根源,实际上都在这里!王副司长强调说,我为什么要上疏弹劾陈“议长”啊,不仅仅是因为替那个因不去参加政府那个头号人物的父亲的丧礼就被开除的陈“议员”鸣不平,实在是为陛下您的大权旁落而忧心如焚啊!
听听,够水平吧?
张居正听了内阁副手们的汇报,又赶紧阅读了王副司长参折的全文,不禁大惊失色,怒火万丈!内阁的副手们还想汇报点别的工作,张居正哪里还有心思听啊!
张居正气坏了,也急坏了!只见他他脸色阴沉、怒气冲冲,问,姓王的是专门对着我来的啊!像他这样奸诈阴险、心怀叵测的小人,你们为什么仅仅是拟了个开除公职的意见?这个姓王的小人,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说罢,连个招呼也不打,拂袖而去!
张居正实在受不了啦!他恨王副司长,这个不用说了;他对内阁的几个副手也很生气!不和他打招呼,就草草处理了姓王的,太便宜他了!可是既然是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已经处理了,也登报了,再重新处理也不好办了,让张居正怎么能不生气呢!
就因为这件事情,张居正对他亲自挑选的副手张四维(吕调阳请辞不准,但是他已经不上班了,张四维在张居正南下期间暂时负责看守内阁)耿耿于怀。不仅过了好长时间,都不搭理张四维,给他脸色看,而且从此不再信任他。
当然不仅仅是怒火中烧,他还隐隐有些担心,惴惴不安甚矣!
姓王的那个小子实在是厉害啊!他不仅刺中了张居正专擅大权、生杀予夺、任性而为的痛处,而且还毫不隐讳地指出大权依法依理应该属于谁、大权已经旁落、但是绝对不应该旁落的核心问题!
问题是,王副司长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啊!这样的话,不小的“小”皇帝极可能听了很入耳,颇动心呢!退一步说,至少也会起到在皇帝和他张居正之间挑拨离间的作用的!张居正能不担心吗?
要说,这样高度敏感的问题,张居正引起高度重视,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采取的措施,有点让人不太理解了。
刚回首都,万机待理,张居正都没有心思了。他吩咐手下,闭门谢客!大概有三四天的工夫,张居正都没有出门,埋头写了一篇洋洋洒洒达三千字的报告给“小”皇帝,对王副司长进行全面的声讨,为自己作了详尽的辩白。
三千字啊!那个时候,文言文,三千字,分量很重的,翻译成白话文,估计要上万字了。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张居正亲自动笔写的反驳书,是王副司长参折的好几倍!专家韦先生总结说,“张居正对于王用汲事件,可谓如临大敌”!老实说,仅仅从张居正的反应本身说,这个堂堂的国家领导人,以首相之尊,急急忙忙写了三千多字的文章驳斥一个已经被开除了的副司长,实在是失态了!
的确,王副司长被处理以后,特别是张居正洋洋洒洒的三千字长篇驳斥文章发表以后,广大干部群众,私下里都议论纷纷,对张居正很不以为然,甚至嘲笑他失态丢脸,而王前副司长一下子就成为人人敬仰的正直君子,名声大振,好评如潮!
张居正太跌份啦!关于对他的行为的描述,在我中华悠久的文明词典里,可以查到的词很多,诸如越描越黑啦,诸如言多必失啦等等。的确,我们中国,对言论自由的追求、崇尚,历史不长,热情不高;倒是“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之类的古训不少。古训虽古,不服不行。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举出活生生的例子,为古训提供新证。
这不,一向沉稳老练、城府深不可测、聪明绝顶的高级人物张居正就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
顺便说说,张居正是反感多说话的人的。他有一句著名的话,是在他的实际施政纲领中说的,就是“多指乱视,多言乱听”。他主张不争论,定了就干,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权当是刮了一阵风而已。
当然事实上不是一阵风那么简单。张居正对自己认为多嘴多舌的人,回报的就是铁与血!轻者开除公职赶回老家,重者杀头!仅仅因为不讨好不逢迎张居正,就要被开除公职,何况给他提意见的人呢?张居正的指导思想是,谁对他指手画脚,那就剁了你的手,砍了你的脚,封了你的嘴!
可是,张居正也有多嘴多舌的时候,真是应了言多必失的古训了。
如前所述,张居正看到王副司长的参折,如临大敌,写了洋洋洒洒三千字的驳斥文字。这种回应本身,就说明张居正已经失态了!广大干部群众都在窃笑,太失身份啦!越描越黑啊!甚至,不少人怀疑,张居正是不是神志恍惚了?更重要的是,他在反驳王副司长的报告里,话说多了,说重了。
不妨看看这位国家最高实权人物说了些什么。
张居正先说,弹劾陈“议长”的那个姓王的,用心险恶,罪大恶极。叫我说,像陈“议长”这样坚持原则的干部,堪称表率!
不过,这些,不是张居正要说的重点。这件事情一笔带过之后,张居正着重对王副司长提出的皇帝应该亲自掌握大权问题,进行了集中驳斥。
他很不谦虚地把自己这些年掌握大权的政绩不厌其烦地摆了出来,并说,现在连村妇、小贩都在共同歌颂我的政绩呢!
说完了这些,张居正竟以要挟的语气说,皇帝你不能亲自掌握大权,那权力总要有人来行使吧?不是我,就是别人。如果认为我不行,那就请另选贤能!有了前面的政绩单子列在那里,谁还敢说张居正不行呢?那好了,张居正说,如果认为我还行,你就应该让我继续掌握大权,不能误听谗言,稍有怀疑。
这话,很有问题了。皇帝的年龄,不是小孩子了;他的祖父嘉靖皇帝,在这个年龄已经亲自掌握权力好几年了,而且发动的“议大礼”运动,简直可以说与整个政府、整个干部队伍作对,却取得了胜利。难道万历皇帝对这些一无所知?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怎么能公然说万历皇帝不能亲自掌握权力呢?至少,作为名义上的臣子,你不能公开说,皇帝不具备直接掌握权力的资格和能力吧?再进一步说,他真的没有资格和能力,你也不能公开说出来啊!何况,不是皇帝不想、不能,而是张居正和他的黑“老大”冯保,再加上他的秘密情人李太后,三角夹击,不让万历皇帝掌权!没准儿,万历皇帝暗地里正为这个耿耿于怀呢,张居正不是故意在他伤口上撒盐吗?
当然,我不是说,万历掌握权力比张居正掌握权力好。不是的。我是赞成张居正代替万历皇帝掌握大权的。但这是两回事。我的意思是说,这样敏感的事情,能做,不能说;说了,就和“宪法”、和体制冲突了,何必说那么清楚呢?又何必咄咄逼人呢?所以我认为,张居正不应该说,他说多了。
岂止如此啊,多的还在后面呢!
张居正引经据典,又说了如果皇帝亲自掌握权力,就会出现什么后果这样的一大段话。
言外之意是什么呢?中心思想是说,倘若皇帝你不让我张居正继续掌握大权,而是误信了姓王的那个小人的谗言,亲自掌握的话,那你就是步了秦始皇、隋炀帝的后尘,势必成为另一个昏君庸主。
当然,张居正不是直截了当这样表述的,但他的意思是这个意思。这是中外公认的研究张居正的第一流专家韦先生的结论,不是我的分析。
要说,张居正的话,或许是对的。以后的历史证明,万历皇帝这个人,虽然不是秦始皇、隋炀帝式的人物,但是说他是庸主昏君,也不冤枉他的。但问题是,你张居正作为一个臣子,对已经成人的皇帝,哪能这么说话呢?实际上,当是时,张居正也好、其他的干部也好,大家并不知道当今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还没有给他机会呢!那张居正如此强硬的语气和表述方式,纵然是皇帝不敢反驳,可是他心里会怎么想?那些维护“宪法”和体制、忠君爱国的人士又会怎么想?站在大历史的角度,从宏观上看,张居正的这篇反驳文字,俨然是独裁者的宣言书。
按照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了《张居正大传》的朱东润先生的话说,张居正反驳王副司长的这个报告,就“是一篇独裁者政治立场的宣言”。他还说,“居正所采取的政治路线,在当时不是平常的政治路线……实际是从一般的君主政治走向独裁政治。”
或许,诸位未必都明了朱先生的意思。这牵涉到一个很重大的学术问题。我们中国的传统政治,按照儒家意识形态,是不允许出现个人独裁的。皇帝虽然有无上的权力,但是体制上要受到很多的制约,比如“议员”,比如臣下的封驳等等。所谓集思广益,所谓广开言路等等,此类的说教很多。严格说,按照儒家的政治学说,应该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正常情况下,君主政治,不应该是独裁政治。
可是,张居正是主张独裁的。当然,我认为张居正提出独裁政治,是实用主义的,并不是有一套完整的思想,近乎自发状态。当年,在张居正刚刚进入内阁不久,就曾经公开向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提出,希望他能够独裁。这个建议在隆庆皇帝那里没有实现。因为这个皇帝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独裁。于是,张居正在用阴谋手段把杰出的政治家高拱赶下台以后,自己开始实行独裁了。
想想看,主张皇帝独裁已经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了,何况一个处于辅佐地位的臣子,要实行独裁呢?这是很不正常的,也是非常危险的。那还公开说出来,不是很不理智吗?可以说,说这样的话,对张居正没有任何好处,只能为以后的灾难埋下伏笔。
所以,张居正实在是说多了,说过了!太不注意方式了。也和自己的身份很不相符。
奇怪的是,张居正为什么要这样呢?只能说,这个权力崇拜者,为权力所迷惑。权力,使他改变了思维方式;权力,使他忘记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权力,使他飘飘然。在吹吹拍拍中,张居正骄盈了,忘乎所以了。
好在他和他的“黑老大”以及秘密情人李太后形成的权力铁三角稳如泰山,张居正即使如此,当时,也没有受到任何批评或者攻击。
但是,仕宦之间,暗处祸机啊!正如专家韦先生所说,屹立在权势巅峰之上,也可能是危立在险峰之上。
总有一天,他要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