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权力迷宫的秘钥(1 / 1)

当权不过如此 郭宝平 1244 字 1个月前

我想直截了当地说,要想打开张居正掌权后大明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力迷宫,不得不说到“性”这个关键词!听了我的这个说法,千万别以为是本人从俗如流,也要赶时髦,发掘出一则花边旧闻来,吸引读者眼球!

不是的。在大明帝国隆庆、万历两朝更迭交替之际,当迅雷不及掩耳的政变发生以后,历史就被锁在了重重迷雾中了。如果能够解开一个大谜团——张居正和年轻的李太后是不是有奸情,那么当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或许就有了新的解释,一个个更大的谜团也就随之解开了。

干脆,还是先把更大的谜团说出来吧。

到现在,我就始终搞不明白,或者文一点的话,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隆庆皇帝尸骨未寒、万历小皇帝刚刚登基六天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凭冯保添油加醋的一句话,就把深得隆庆皇帝信任并执手托付天下的首席顾命大臣、内阁首相高拱一举罢黜?如果年轻的李太后不点头,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是难以得逞的。可是,李太后分明是知道她的亡夫生前对高拱无以复加的信任、依赖程度的,向高拱托付天下的场面,她也是亲眼见证的。高拱的道德操守、才干能力,对国家、对她老朱家的忠心耿耿,她也应该是清楚的。难道她真的怀疑高拱政治上不可靠吗?

还有一个更大的谜团:张居正死的时候,李太后也还不到四十岁。万历小皇帝对他的这个生身母亲一向是言听计从的,而李太后教育小皇帝的话,归根结底就一个意思:乖乖听张先生的话,凡事该由张先生做主。他们母子在公开场合从来不直呼张居正的名字,而是尊为张先生,这在历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十分罕见。要知道,皇帝和臣下的关系,如同父子,皇帝是父,臣下是子,口头和书面,都称呼臣子为先生,就此一例。在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严厉训导管束下,万历小皇帝慢慢长大,该“亲政”了,可是,李太后还是说,听张先生的,等到你三十岁以后再说。没有等到万历皇帝长到三十岁,张居正就死了。身后的哀荣当然相当可以。然则,转眼之间,就遭到了清算,只差焚尸扬灰了。这个时候,李太后呢?她什么态度?为什么没有李太后在这个事件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如果她坚决不同意(按说应该是这样的),那么,是不是还会发生清算张居正的事件,值得怀疑;至少,对张居正的清算,不会如此决绝。

历史就被锁在这样的迷雾中,让人看不到真面目。所以,张居正和李太后是不是有性关系,这个谜团,非解开不可。

或许会有人说,只要白天的事办好了,晚上的事就不要管了吧;看人看他的贡献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必计较了。我不完全同意这些观点。但是,我之所以写这个题目,绝对不是要发掘历史上的风流韵事,管人家夜里的事,也不是想以此说明张居正的不堪。不是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我不愿意把历史概念化,人物脸谱化。似乎用阶级观点一分析,把经济基础搞明白,就等于把历史规律把握住了,就把历史真相搞明白了。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探究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忽视人的本性、本能。也可以说,这是研究历史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新思维、新尝试。第二,更重要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解开更大的历史谜团。在历史表象背后,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需要新角度、新方法。所以,写这一章的目的既不是猎奇,也根本不是以此对有关人物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

我们的土祖宗有句话,叫“食色,性也”。我们后来认的洋祖宗有条原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如果土洋结合的话,那对“性”就不能不予以关注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掌握权力的人物,如果完全回避或者忽略“性”,很可能与历史真实背道而驰,至少,就会变得概念化、教条化。君不见,直到现在,贪官中的男人,只贪不色的,有几个?

这么说吧,权力与性,可能是青梅竹马的“发小”吧,反正挺近乎的。柏杨先生在《化**棍为圣明》一文中就说:“一旦崇拜权力,就不能崇拜是非。有权的就有理,不但没有人敢吭一声,还更进一步的替有权的朋友制造理论根据。”在这个背景下,“有权的朋友遂洪福齐天,而化**棍为圣明”了。这些话是针对皇帝后宫粉黛三千说的,推而广之,凡是有绝对权力的人,在权力崇拜的氛围下,要他不成为**棍,也很不容易。

综上所述,我的意思除了为自己写这个题目辩白一番免得被正人君子无端耻笑外,更重要的是要说明,对一个权势人物的了解,完全忽略了“性”,很可能会大而化之,脸谱化了。至少,相当不全面、不深刻,不能还原其真面目。

不过,请允许我再说得全面些,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刚才说了,性和吃饭一样,是人的本能。这是老祖宗的教诲了。我理解,这也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的。当然,对待性,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观念和行动应该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我们国家,据说在宋代以前,性方面是相对开放的。假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是生活在明代,这个题目就根本不存在了;换言之,如果他们生活在别的时期,或许我们不需要怀疑他们之间的奸情,这件事也构不成一个谜团的。

看看魏晋时期的宫廷,皇后太后公主,和文武大臣乃至警卫通奸的,比比皆是,争风吃醋的事,经常发生。唐代也有魏晋遗风,武则天的表现,就不用我再细说了吧。还有一个有名的公主,她就公开说,皇家的男人可以玩那么多女人,那我也得玩多多的男人,这才公平(不光是说,还真做了)。武则天的儿媳妇韦皇后更有意思了,她在宫闱和大臣对弈,皇帝老公观看,下完棋就在****一番,皇帝老公也不计较!

到后来,又出了圣人,说应该存天理灭人欲,男女该是授受不亲才对。逐步地,大家就学会收敛了,至少,表面上如此。有关的防备措施、出了问题以后的舆论谴责等等,都跟上来了。还有的干部,认真学习圣教贤训,觉悟不断提高,不为美色所动,绝对的正人君子。这些,都不可否认。

但是,别忘了,在人治官场,专制社会,权力、地位与其所受的监督程度成反比。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受到的硬约束、刚性监督越少。这就容易出问题了。出问题的不是普通人,而是掌握权力的人,那问题就越发值得重视了。如果从这些角度去分析,张居正和年轻的李太后有奸情,可能性很大。而正是性,而且只有性,才可能起到维系李太后和张居正关系、进而维系权力格局稳固到如此程度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