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随外婆住在杭州。墙门外的一口水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夏日吃西瓜,是一定要打桶井水上来,把西瓜浸进去半个时辰的,凉凉的西瓜好像会变得更甜一些。冬日里的井水有股特别的暖,软软滑滑的,伸一双手进去玩许久也不会有多少寒意。当然也听说过有关它的许多警告,知道它是不能轻易靠近更不能擅自亲近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外婆家墙门外的这口井上,好像还装着一个安了锁的木头盖子,黑黑的几块木板拼接而成。所以井在我的记忆中,似乎还有点神秘兮兮。
后来常去旅游。名胜古迹中常夹带着井。大部分作为名胜的井又夹带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比如江南好几个地方都有“柳永井”,都说是通着海里的龙王庙的,柳永与龙女相会,走的就是这个通道云云——这么说着,井无非就是个进口或是出口,完全失去了它作为井的本体意义。苏州虎丘还有个“西施井”,传说当年作为进贡品抵达吴地的越女西施常对着此井顾影自怜,其实那只是高高架于“剑池”之上的一座桥上的一个小窟窿,洞口与水面的上下落差有数十米之遥,美人儿西施如何能够伏身于上,寻觅得到她自己的倩影,真是天晓得。还有一些井,倒是很真实,如扬州平山堂的井泉,如济南的趵突泉,嗟乎又大多干涸掉了,游兴正浓时见到这样的井,如同面对着盲人的眼,满腔升起的就只能是惋惜和同情了。
近日游靖江,却得遇一良井,喜甚。
靖江市地处“江阴大桥”北端,从地理位置而言,堪称“江北第一市”。因为通了高速公路,不过就是一个多小时工夫,我们从黄浦江外滩出发的“普桑”就抵达了靖江市中心。那口名为“四眼井”的良井,就在闹市区人民公园的东南一侧。
“四眼井”其实就是一口大井。井的形状有点特殊,内状像个酒坛子,据说井腰部分有三米余的直径。井而且还不浅,深约七米,俯身于井口,有阵阵凉意拂面。井上方用青砖拱建了四个出口,安置得很匀称,每眼间距都是66公分,这就是所谓“四眼”。井是明崇祯十年(1637年)建造的,资金由靖江三大寺庙之一崇圣寺的一位法号为“了凡”的和尚募化而得,算起来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一个人到尘世走一遭,能干出这样一件润泽他人数百年的好事来,这个人真是没有白活一世,甚至可以说是抵近了佛的境界了。时至今日,有三个井眼还可一望而知是原物:六角形的青石井圈上,刻着几道深深的被汲水井绳磨出的沟痕,如同耄耆之年的老者额上盛储着岁月的皱纹。但有一个井眼却是1959年时新修的:一围粗颓的花岗石,打补钉似的贴于井口,内径外径高度都比那三个眼口逼仄了许多,令人想起破落八旗的落魄子弟。井上建有四角方亭一座,据说也曾经过多次修缮,不过总算还保留着旧时遗貌:以螭首为脊,四角高挑,脊头塑了凤鸟、蝙蝠、麒麟等吉祥物,亭周有月型拱墙,是典型的明清两代井亭建筑。
四眼井有趣就有趣在它的一井四眼上:据说水井平时水量丰足,水面大多停留在井内拱顶之上,除了汲水人可同时从四个井眼下桶取水,因而用水比较方便之外,此井并无异常之处,但是,一旦旱季水位下降,水面跌到拱圈分割处以下,这口井就显出了它的与众不同了:你若以井为镜,探身自照,四个井眼会同时映出你的身影来;你若对着井口高喊一声,井内的回声竟会此呼彼应地回**许久,如浪潮澎湃一般——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作科学分析,可知这些异象的产生,是因了桶形的井壁组合了四个对称拱圈的特殊结构,可是,恰恰就是有了这一点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的不同寻常的异趣,靖江的四眼井,早就远近闻名,至1995年,终被列入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美国的一家电视台到中国来猎奇,还对它作了一番专题的报道呢。
凿一井而设四眼,当初恐怕也未必是想惊世骇俗,留个什么名胜给后人。四眼井处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那位叫“了凡”的和尚募化得来的钱估计并不多,只够挖一口井,但是又希望最大化地恩泽众生,于是就想出了开四个口子的高招来,免得取水人一个串一个地总要排长队。据说,一直到早已有了自来水的今天,每逢水厂通知停水,附近的居民也还是不得不提桶携壶地到这口井里来取水。人头济济,井就一口,畅通的秩序,不也正是依赖了四个眼的分流吗?
为取水方便而设置的四个眼,在现实使用的过程中,被后人发掘出了很有品位的审美价值:对井成四人,实在是够奇妙的;一呼而得四壁回应,也令人浮想联翩。至于那深深的井绳印痕,那迥然不同于当代建筑的井亭,还有在井旁不远处巍然耸立的一座明时建立的观音画像碑,那就更能发人思古之幽情了。四眼井跻身于文物保护单位,无愧。
实用的目标带来了审美的效果,三百年前募化凿井普济众生的“了凡”和尚,想必是始料不及的。而已经被开掘出了审美意义的古井,至今还活水汩汩地为民所用,始终保持着它最朴实的本体价值,现时实在也已并不多见。这,正是我在这口“四眼井”前流连忘返的缘故。
去靖江,别忘了去看看这一口融合了美和实用两方面意义的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