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情感危机(1 / 1)

凡是喜欢足球的人都还记得世界杯赛结束之后所感受到的那份失落:已经习惯了美国时间,而美国时间不再属于足球;习惯于夜半醒来,醒来方知无事可干,四周一片沉寂;习惯于一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如海潮般的呐喊声,立刻被刺激得兴奋起来,如今电视机开了关、关了开,再也找不到那份激昂和热烈。无奈中国足球还不能拥有自己的时间,中国球迷只好接受时差的折磨。

许多天以后心理上才接受了世界杯赛已经结束的事实,不得不看国内的比赛,聊以解闷儿。然而感觉上的反差是那样大:场地荒凉,草皮似绿似黄、似有似无、秃吧拉叽,看台上观众稀稀落落,没有**,没有色彩,球员们身体瘦弱,如村童嬉戏,真惨不忍睹。

——这感觉并不真实,世界杯赛固然是无法替代的,但也没有那么好,国内的比赛也没有那么糟。但有这种感觉的人相当普遍。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中国的球迷不陪伴自己的球员,先自走向世界、胸怀世界呢?许多球迷看世界杯赛、看世界级的球队比赛,不看国内比赛,是“世界球迷”,而不是中国球迷,他们爱外国的球员胜于爱中国的球员。这在世界上恐怕也不多见,可算是中国特色吧……行笔至此我突然意识到必须举出实例,否则也许有人会怪我诬蔑中国球迷崇洋媚外,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批女球迷在报纸上公开表达了对自己喜欢的球星的大胆热烈的感情,并且署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和单位。

喜欢罗马里奥的说:

“绿茵场上的拿破仑。”当做伟人和英雄一样来崇拜。

“我只喜欢他那不可一世的样子。”如同找到了“白马王子”。

“刚刚爱上足球的我,因迷你而迷上了本届杯赛。”爱足球是第一步,迷上人才是真的。

“嘴潇洒,脚潇洒,球潇洒,人更潇洒。”迷上了就什么都好。

“看到你在球场上的形象,很多女球迷萌发了和丈夫离婚的念头。”即便不“很多”,也至少有一个。

喜欢罗伯特·巴乔的人说:

“人帅,入球更帅。”人帅沾光。

“女人的辫子,男人的魅力。”留着女式的辫子,并不妨碍获得女人的爱。

“可怜的小辫儿,连你流泪的样子都十分可爱。”充满女性的温情和爱怜。

喜欢克林斯曼的说:

“足球场上的超级模特。”她心目中的美男子。

“众多女球迷战胜炎热、黑暗与困倦,都是为一睹他飘洒俊逸的风采。”打着“众多”的旗号表达自己的情感。

“你占据我的心灵。”这多么直截了当!

“等你等得我心痛……”如痴如怨,缠绵悱恻。

请问哪个中国球星获得过带有如此强烈感情色彩的评价?这才叫“迷”,由球而人,由喜欢一种运动升华为一种情感的追求。

人们喜欢足球已经变成了一种感情的需要。以前曾有人说足球是男人的运动,现代工业文明把男人雕琢得拿腔捏调,彬彬有礼,很少有痛快淋漓地表露感情的机会,而人又急需发泄感情,足球就满足了这种需要。面对足球人们可以大声欢呼、谩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甚至还可以借机胡来,惹是生非,尽情地宣泄强烈的感情,从而避开了现代生活中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所以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球迷人数猛增了好几倍,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女球迷,她们的勇敢和开放不亚于西方女球迷,令世人惊羡。足球不再只属于男人,它成了全人类的恋人。谈论足球成了一种时尚,心理上获得很大益处。尤其是女球迷们,更为激烈痴情,不看足球仿佛就是没文化、少情趣、活得傻、活得累。

哪个国家的足球不能满足国人的这种情感需求,就说明这个国家缺少一支好的球队。球迷眼睛向外,“移情别恋”,也属情有可原。中国足球为什么缺少魅力?技不如人固然是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罗伯特·巴乔和克林斯曼在美国世界杯赛上都是失败者,为什么仍能赢得众多女球迷的芳心?皆因人可爱,有个性,有感情,自自然然,赢了球会笑,笑得花样翻新、满场生辉,输了球会哭,哭得让球迷们心疼。罗伯特·巴乔踢飞了点球,马拉多纳药检不过关,都是该遭唾弃的,由于他们会哭,反让女球迷们觉得他们眼泪滂沱的样子更让人动心。因为他们曾经是英雄,英雄的眼泪才能打动人。一个经常失败的倒霉蛋,即使哭瞎了眼,也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尽管足球场上不可以没有眼泪,胜了哭,败了哭,单哭,群哭,但不是乱哭,不是人人都有哭的资格。只有成功的英雄或失败的英雄才能哭。喜剧可以哭,悲剧也可以哭,闹剧不能哭。

在这方面,中国的球员远不如球迷感情丰富、自然可爱。北京球迷协会的吴京红小姐说:球迷该做的事我们好像全做尽了,组织会员看比赛,本地看了外地看,白天黑夜地赶车,一会儿东北,一会儿江南,有时背着行李晕晕乎乎就进了赛场。嗓子喊哑了,喇叭吹破了,标语也不知写了多少,却总觉得像做梦,心里不踏实。把一元一元筹来的钱凑成个拿得出手的数目,颁发给评出的足球先生,哪个队员病了赶忙去看望……这就叫“迷”吗?古力特可以专程赶到异国去探望一个生病的球迷,而我们的队员往往对球迷吝啬得连个微笑都没有。可我们还是没完没了地去龙潭湖看他们训练,看得饥肠辘辘。太阳落山,最后再看着他们拎着拖鞋、毛巾,低着头冷漠地与我们擦肩而过。有时我陪女球迷专程去看一个她特喜欢的球员,那球员开口就说:“这人真逗!”那意思似乎是说:“这人是不是有病?”有时开赛前全体起立,升国旗、奏国歌,连球迷都有一种神圣感,个别教练人员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坐在长椅上聊天儿……

这位首都第一球迷像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有强烈的责任感,任劳任怨,还要忍受一次次的失败和屈辱。中国足球对不起她们,如同一个伤心球。自中国队兵败伊尔比德之后,据传这位姑娘很少出门了。中国足球老输,对中国人的心理破坏很大,人家都说踢足球踢热了地球,那是优胜足球;常败足球也会踢冷球迷的心。

中国足球上不去往往在战术上找原因,忽略了球员的气质、品格和感情因素。一个人从小只会踢球,没有接受过其他方面的教训和训练,到最后很可能连球也踢不好。所以中国球场上个性球员少,才子球员更少。试想一个人如果感情贫乏得不敢或不会哭和笑,品格不健全,气质低俗,又怎能经受得住足球比赛的巨大压力和竞争的残酷?北京的女球迷曾评选过“世界杯赛美男子阵容”,可见女球迷对球员的美不美是很在乎的,她们心目中的美男子是“球技、仪表、风度、道德的综合”。女人在足球场上要寻找真正意义的男人,寻找力量,感受紧张激烈的竞争。因此那些被炒得轰轰烈烈的优秀球星,无一不富有耀眼的人格魅力。

球迷是足球的一部分,大批女球迷的出现还在悄悄地改变足球的性质。比如,以前人们总喜欢说足球场上的厮杀如同战争,战争能造就常胜将军,强大的胜,弱小的败,是战争的必然规律。以前足坛也有常胜将军,现在没有了。球场上的强弱瞬息万变,强的会突然变弱,一贯的弱者会在一段时间里突然变强,其变化无常,胜败难料,一如女性的神秘莫测。于是稳妥的保守战术盛行,最男人化的对抗,具备了女性的耐心。还有在前面已经提到的足坛哭风大盛,似乎圆而硬的足球不能没有圆而软的眼泪相伴随……

足球满足男人容易,想要满足女人就困难得多了。女人对足球的要求更高,而不是更低。女人不想把足球软化,而是要强化。足球越是男性化越叫女性喜欢。而不是把足球女性化。如日本的大相扑,是纯男人的运动,最入迷的观众是女人。足球大赛的奖杯曾经叫“女神杯”,男人们拼命地奔跑冲杀就是为了争夺最后亲吻“女神”的权利。

“女神”成了足球事业的原动力,愿她也降福给中国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