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气球”,并不是能够升上高空的那种“气球”。
“中国气球”——乃中国足球的别称。因为中国足球是吹气的球,是杀气的球,是泄气的球……
总之,是惹气最多的球,是气死人不偿命的球!
这样一个风光的倒霉的不能没有它又不能指望它的球,称其为“中国气球”还算恰当吧?同时也不能不承认,中国足球又是最谦虚的球。你说眼下中国还有什么人不敢说足球、骂足球,无论男女老幼张口就能给中国足球指出几十条弊端,口气一转又可以提出十条八条的合理化建议。你干一项事业,到了谁都比你更有能耐的时候,你说你还能干得好吗?
话说回来,全国有这么多人给你出了这么多好主意,你还干不好,岂不是无可救药了?既是无可救药了,还长时间地占着茅坑不拉屎,是不是心里有私,把足球当成了自己的球?
不错,中国的足球之所以成了“气球”,就因为它目前还是“官球”——即当官的在管足球。不信可看甲A的各个俱乐部,其后台大都是政府。在俱乐部兴办之初,倒确有一些企业乘兴加盟,但时间一长就知道锅是铁打的了,企业家本事再大也折腾不过当官的,白闹个劳民伤财,赔了本连吆喝也赚不到,只好纷纷撤出。
既是“官管球”,官场的所有习气足球上都有,它又怎么可能转得自然、转得轻灵?
而在足球发达的国家,是足球涵盖政治,甚至涵盖一切,包括男孩子的教育、社会归属以及国家同一性等等。阿根廷足球经纪人、前国家队的中锋奥马尔就说过:“在我们国家,当权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权力。只有一种权力他们没有,那就是改变球衣。球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是穿在大牌球星身上的。”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官员崇拜足球,崇拜球星,连总统也是某个具体球队的球迷。如现在的总统爱德华多·杜阿尔德迷信班菲尔德俱乐部,前总统梅内姆偏爱河床队,胡安·庇隆是竞技队的支持者……
我们一些俱乐部所在地的官员,并不是真正喜欢足球,有时兴致来了也去看球,那不过是一种姿态,以示对群众热情的关心。我曾听一个俱乐部的干部抱怨说:最怕的就是头头来看球。凡是头头大都迷信,他一来就只能赢不能输。赢了球好让群众相信他是吉星高照、福运当头,输了球就容易被骂为丧门星。所以头头一来我们就得找人掐算,如果没有确保赢球的把握,就得在底下运作。但人算不如天算,有时阴错阳差还是输了,那头头的脸立刻变得比猴腚还难看,连输上两场俱乐部主任就该挪窝了!
其实,中国已经步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一切活动都讲求符合市场规律,提倡“有问题去找市场,而不要去找市长。即便找了市长,市长也还是要领你去找市场。”足球为什么就不能真正地进入市场呢?
目前世界上的足球强国或半强国的足球,无一不是市场足球。尽管市场也有市场的局限,但和官指挥足球相比总还是进步。严格的市场规律会规范足球运动,为了市场利益也会促进足球的发展。只有赢球才有快乐,强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看球,市场也才会有收益,这是明摆着的事。
如果中国足球有幸解决了体制问题,那剩下的就是营造足球环境,建设足球文化——这是中国人培育出自己的足球的唯一途径。眼下别看中国足球闹腾得挺厉害,其实并未真正形成广泛的足球文化。就以中国的球迷队伍为例,他们大多是借足球寻求刺激和快乐,他们中有多少人能让自己上学的孩子也迷球?更不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踢球。大牌球星都是天才,他们的踢球生涯都是从童年就开始了。而中国的少年天才都被家长逼着去学钢琴、读英语、参加各种各样的作文大赛和数学竞赛。相反,倒有不少头脑迟钝、干什么都不行的孩子,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有个饭碗才托人送礼,让孩子进了体校或体工队,混几年被淘汰下来到小学当个体育教员。
本来踢足球是可以挣大钱的,在商品社会中见钱眼开的大有人在,这也无可厚非,西方球星的丰厚收入就是足球人才源源不断的吸引力之一。中国的流行歌星多如“雨后春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唱歌出名快,挣钱多。只可惜中国足球界喜欢挣黑钱,偷着拿,偷着分,躲避了社会的监督,但也消除了足球对商品社会的刺激力。
对中国足球不管怎么说它都不过分,却唯独不能忽视它、蔑视它。因为中国足球已经形成了一种足球现象——足球现象联系着社会现象。最现实的办法是承认它、重视它、改进它、发展它。一待中国人找到了自己的足球,那才算是取得了自由进出足球世界的资格,才真正称得上享受足球的大快乐。
泡沫不算入流,末流不是主流。是这届世界杯让我们梦碎,也使我们梦醒。重新定位并不是悲观,更不等于自暴自弃。即便是韩国和日本足球的进步,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足球滚圆,哪儿受力都会飞动,因此永远都充满着机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