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馆里有那么几个人,每天早晨一碰面,老远就咧嘴笑,然后高声呼叫:
“哦——哇!”
对方也同时回应:“哦——哇!”
于是整个游泳馆里就都回**着“哦——哇!哦——哇!”
随后大家一阵放声大笑。这其中有老头儿,有中年人,也有小青年,经这么一呼一应,觉得非常开心。
忽一日,一位总是不苟言笑的老同志问我:“你们天天这么哦哇哦哇地叫喊,是什么意思?该不是什么黑话吧?”我猛然间还真被问住了……是啊,“哦——哇”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就是打招呼。也许什么意思都有:你今天气色不错,你看上去很高兴,看来又有什么美事……这是一种亲昵、一种默契、一种诙谐,更重要的是一种快乐!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快乐因由,也可以毫无因由地就快乐。经这么一阵开怀大笑,笑自己,笑别人,在这种快乐的引导和调动下,旁边许多不相干的人也跟着一块高兴起来——少数人的呼叫变成一阵集体的快乐。
但,快乐就是快乐,一种纯属个人的感觉和心态,常常会稍纵即逝,尤其是经不住追问:你心里真的这么快乐?你认真想想有什么理由值得这么快乐?你别是有病吧?就在我们大家正乐得带劲的时候,被老同志板着面孔连问三个为什么,一个个就都乐不起来了,呆头愣脑,看上去真有点像傻帽儿!
一场快乐是多么轻易地就能被葬送啊!
任何情感都经不住质问和抱怨,有时没有理由就是最强大的理由。比如,人们都知道猫的快乐在尾巴上,成天就追着自己的尾巴咬着玩儿,哄着自己高兴。狗的快乐在舌头上,永远耷拉着一条长舌,见什么都舔……它们难道还需要什么理由吗?人不是动物,人的快乐似乎得有个原因,因此快乐也就变得困难了,难以做到的事也就变得重要了——快乐被现代心理学视为“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
真正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人生最大的成败得失就取决于快乐与否。
快乐非常重要,却并不一定非要有重要的理由才能快乐。就像我们每天早晨在游泳馆的快乐,并没有非常值得大乐特乐的理由,体育锻炼本身就会使身体发生一些变化,释放出一种能令人愉快的化学物质——“内啡肽”,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其他有益物质的分泌。
现代心理学认为,重要的是你感到快乐的频繁程度,而不是强烈程度。这就是说要经常快乐,而不是很少快乐,偶尔快乐一次就要乐出心脏病,或像老黄忠一样乐死。这就引出了有关快乐的定义,心理学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一种主观上安乐的状态——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当人快乐的时候,会喜爱自己,热爱生活,能够从每一天当中得到乐趣,悠然自足。
一提到“安乐”、“满足”等字眼,有人自然就想到财富、盛名和成功,好像快乐是好运气的附属物。最近一期的美国《行列》杂志发表了心理学博士乔伊斯·布拉泽斯的调查报告:“不可否认,贫困会带来痛苦,但人们一旦能负担得起日常必需品,那么增加财富就几乎不会再促进快乐。在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发现,收入与快乐之间的联系微乎其微——事实上,几乎没有联系。甚至连那些巨富,也比普通人快乐不了多少。”
最近,联合国一个研究调查组织在亚洲地区进行了一项“快乐指数”的调查,其结果也印证了布拉泽斯博士的结论:“亚洲首富日本人最不快乐,还有百分之六受访的日本人说自己根本就活得很凄惨(百分之六可不是个小数目,比中国的贫困人口的比例还高)。他们说,日本人从小就被投入‘升学地狱’,长大后则成为‘公司人类’,变做经济动物、工作机器,不得‘过劳死’就得认便宜。平时还要住在世界上最小的‘兔子窝’式的房子里……”
有不快乐的就有快乐的。世界上哪些人最容易快乐呢?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肯下功夫,他们就“谁最快乐”的问题对十万名年龄、职业、性别、宗教信仰、经济状况不同的人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婚姻关系稳定的人比离婚者快乐;但,单身贵族比已婚的人更快乐。
男人比女人快乐;职业妇女比家庭妇女快乐;无子女者比儿女太多的要快乐。
老年人比年轻人快乐;说话者比倾听者更容易快乐。
中产阶级比富人或穷人都快乐。
在所有职业中,演员、心理专家、牧师和教师最快乐。而最容易不快乐的是秘书、公务员、律师和工人。
——这说的可是美国人,中国读者不要简单地跟自己对号。快乐不快乐主要是自己的感觉,只要你觉得自己挺快乐,就别管他人怎么看,更不要听旁人的说三道四。倘若老把自己置于别人的质问和考量之下,就将与快乐无缘了。所以到第二天,我们几个人一碰面,就又哦——哇、哦——哇地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