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和守信(1 / 1)

“信”字的古写为“伈”。人有心才叫信。写信即是交心,接信就是接心;守信就是守心,失信就是丢心。当然,心也会变色、变味、变坏,因此信也有战书、黑信、诬告信、匿名信……。

当一个人接到一大堆邮件的时候,最想先打开的就是信。在一大堆信里最想先看的,是跟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人的来信,特别是情书、家书。也正因为信有如此大的魅力,世界上才有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信,而且又因为信发生了无数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国的古代有“烽火报信”、“飞信驰檄”,皇帝调兵的信件是“虎符”,军事密信又称“阴符”、“阴书”,还有“鸿雁传书”、“鸡毛信”、“葫芦信”、“诗信”、“画信”……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本是一信,竟成了千古绝唱:“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同样,国外也有类似的“物信”、“图信”、“羊尾信”、“声音信”等等。公元六七世纪,波斯人进攻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这个游牧民族便给来犯者送去一只飞鸟、一只青蛙、一只地老鼠和五只利箭。其意思是警告入侵的波斯人,赶快像惊鸟那样飞走,像青蛙那样四散奔逃,像老鼠那样打个洞藏起来。否则,就只有尝尝西徐亚人的利箭了!那时,国与国之间送斧头就表示宣战,送烟管则表示求和。人与人之间表示友好、亲密、爱情,要送树叶、树枝、羽毛、贝壳等等。

人生有情,信便是有情物。由于电子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信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容量也越来越大,在“信”的后面加上一个“息”,便呈爆炸的趋势。“信息”有了商业价值,也就有真有假,远不是原来的信的味道了。信——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发明,唯愿信息爆炸不要把由“人”和“心”构成的信也炸没了。

即便网络时代将手写的书信“炸”没了,还有一种“信”却变得无比重要,这就是“信用”。《说文解字》里说:“信,诚也。”儒家的五字道德箴言在“仁义礼智”之外也还有一个“信”。孔老夫子在《论语》里格外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易经》也说:“人之所助者,信也。”在发达世界,在规范的商品消费社会,“失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的人几乎就难以立足,成为没有“用”的人。人,都是先立信,而后才能求发展,信用能给人以无形的力量。

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东西都改了,为什么自古至今对信用的重视不变呢?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得以出现,全赖信用与资金的流通和集中,在这中间信用比资金更重要”(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这就是说社会越前进,经济越发达,越要依赖信用。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人一旦有了不守信的记录,到哪里都会遭到拒绝。

信用是人格的证书,比任何学历证书都重要,千万不可走错一步,让人格破产。信用就像镜子,一旦破损便难以复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保证公平竞争的就是信用。胸中有信念,对自己有信心,才会对别人守信。把金钱置于信用之中,而不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