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蝶从80年代成立,历经20年发展展翼高飞,海蝶成功的故事,其实要从新谣说起。
当时台湾歌坛受民谣风影响,校园学子纷纷投入音乐创作、演唱,形成所谓的“新谣”风。受到新谣洗礼的许环良、许南盛和黄元成——他们也是新谣时期最受欢迎的组合之一“水草三重唱”的成员,加上另两名新谣分子张家强、吴剑峰,五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在1986年成立了海蝶音乐。
43岁的许环良说:“我们是初生之犊,每人拿出2000元,总共以1万元就成立了海蝶,主要是推广新谣为主,一年出一两张唱片,赚到的钱主要都拿去付店租,那时的日子过得快乐而刻苦。”
两年后,海蝶开始为港台制作音乐,合作过的大牌有凤飞飞、蔡琴、伊能静、徐玮等,加上制作广告音乐,包括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鱼肝油、冷气机、快餐店、饮料、漆料等广告歌,一度占有华文广告的八成市场,经营渐上轨道。许环良形容这个时期为久旱逢甘霖,在赚取稳定收入的同时,他们也忙着吸取经验。
从1994年开始,海蝶的触须伸到国外,接连发掘陈洁仪、两个女生、伊雪莉、蔡淳佳等歌手,并陆续将她们推往台湾市场。陈洁仪的成功也带动新加坡本土的歌手输出风潮,但是她的处女唱片其实历经磨难。
1992年底,海蝶已经把陈洁仪推介给唱片公司,但当时她被嫌“缺乏外型”,结果不了了之。一年后,陈洁仪获得新加坡电台音乐颁奖礼的“传媒推荐奖”,再度引起注意,终于有家台湾独立公司瑞星垂青签约。可是一直拖到94年下半年,海蝶才说服瑞星接受许环良所写的《心痛》做主打歌,勉强出片,不料一曲打响知名度。
可是好景不常,唱片市场从1995年至2000年期间,发生连环重大革命。首先是国际唱片公司纷纷进驻华人世界中最重要的台湾市场,国际公司主管一般任期是三年,在连续并吞台湾本土公司,扩大市场占有率后,大家为急于赚钱求利,一方面快速裁员,一方面力捧新人偶像。在急功近利的短线操作下,实力派歌手渐失舞台,改变了听众的消费习惯,偶尔推出的好歌,反而促成盗版横行,或大量非法的网上音乐下载活动。
先前只要做好音乐就能卖歌赚钱的海蝶制作公司,难免受到连波冲击,由于国际唱片公司内部不断的政治利益斗争,领导班子不时变换,唱片案子备受牵连,一直受到延误,有时甚至拖延一年半载。海蝶从一年做四张唱片,一度变成整年交白卷,完全入不敷出。偏偏这时发生亚洲金融风暴,海蝶一度年负债50万元,雪上加霜。
最惨淡的日子,许环良说,海蝶领导层有8个月完全没有支取薪水,只靠积蓄生活,而底下的员工则减薪留职。
阿杜就是在这时候被发掘的,虽然已被推介给某国际唱片公司,并签了约,但他的片子迟迟未发,前途未卜。
海蝶决定背水一战,以分期付款方式把阿杜赎回,然后自身从制作公司变成唱片公司,不只管唱片制作,连唱片包装、宣传、企划、行销都一手包办,虽然风险更大,却更能精确地掌控产品的品质,终于成功让阿杜熬出头来。
许环良认为,那个时期没有唱片主管认真看待音乐,台湾音乐人无所适从,却给了新马音乐人趁势而起的机会。海蝶秉持着唱片卖点回到音乐本身的信念来做阿杜,才取得成功。
跟师兄师姐遭遇的艰辛不同,林俊杰面对的挑战是既生瑜何生亮。许环良说,林俊杰在周杰伦之后出道,同样是唱R&B,这是华人较不熟悉的音乐领域,因此难在树立个人风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抄袭或跟风。不过几年耕耘下来,现在大家已经能辨识林俊杰跟周杰伦、陶哲、王力宏有什么不同。许环良说,林俊杰不只会创作,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表演一新耳目,重新定义新加坡歌手。
海蝶当年由五人创立,后来张家强与许南盛先后因理念不同而离队,但又有台湾音乐人林秋离、中国音乐人毕晓世陆续加入,还是保持五人。人们谈起海蝶,往往想到许环良,主因是许环良负责音乐创作、制作,比较靠近幕前。海蝶集团目前在新马中台共有13家公司,毕晓世和林秋离各自负责中台据点,吴剑峰负责行政、财务和海蝶音乐森林(学校),黄元成则负责属下大石版权。
海蝶的名字好听易记,原来起自新谣时期的一张唱片《海蝶逐日》。许环良说:“新加坡是花园城市,花园里就有毛毛虫和蝴蝶,海蝶就是那只不愿留在花园里的蝴蝶,它要飞出去寻找新大陆。”
恭喜海蝶,找到新大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