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农民的爱心(1 / 1)

1997年1月25日,距牛年春节只有12天了,也是大专院校开始放寒假的日子,南京农业大学和东南大学的校长和教师,把60名大学生送到扬中市新坝镇一家大酒店的歌舞厅,厅内立刻响起春雷般的掌声。欢迎大学生的是农民和村镇干部,也是60人,代表着60户农民家庭。他们是要举行春节联欢吗?还是大学生们下乡送温暖、慰问农民?都不是。这次闻所未闻的活动,是召开“新坝镇——高校‘一连一’联谊会”。

我是个年逾花甲的文学工作者,国内国外跑过不少地方,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新鲜事儿。镇党委书记李卫平告诉我,这是农民自发的创举:一户农民联系一名在校的“特困生”,每年资助两千元,决心供他大学毕业,只为国家培养人才,不图任何回报。如果一定要说回报的话,那就是农民与大学生建立联系和友情,让这些家境清寒、学习刻苦努力的大学生,在新坝镇再有一个温暖的家,经常给农民家庭带来知识、信息和文化熏陶。几位农民提出这个倡议之后,立刻得到乡亲们的热烈响应,镇党委与两所高校联系,第一批60名大学生便由师长送到农村来会见亲人了。李卫平书记兴奋地说,要求参加“一连一”活动的农户还很多,新坝镇有18个村,计划可以发展到资助两千名“特困生”,做到家家都联系着一名朝气蓬勃的知识分子,对于提高我们农民的文化素质,开阔视野,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生们走进这间漂亮的歌舞厅,立刻被大叔大婶热情地拉到身边,围桌而坐,欢声笑语,谈起了家常。我就近聆听,一位淮安的大学生,也是农民的女儿,因为父亲有病,家庭经济拮据,供她上高中就很困难了,然而又考上了大学,全家人节衣缩食,再加上校方给予一定的助学金,才勉强入学。另一位广东的男生,父亲去世了,大哥虽有工薪,供两个弟弟同时上大学,生活也很艰难。还有一位女大学生,上身穿一件很少见的旧中山服,3个纽扣是3种颜色的,其生活之俭朴可想而知。她说,“出生的家庭不能选择。但我有决心克服困难,一定要完成大学的学业。”校长说,“这些清寒学生,都是经过评议,挑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有志青年。”而农民的爱心,就是要扶助这样的好青年学习成材。

联谊会上大家争相发言。校长说,农民兄弟的这种壮举,在学校引起强烈反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啊,还可以让大学生了解新农村,深入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农民企业家说,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明比产品,实比人才,就是比科技,比知识,因此,关心教育事业是我们的本分。镇党委书记说,我们正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现代化的乡镇企业,高等院校不仅给我们输送了大量科技人员,还帮助我们培训了许多农民企业家和农家子女,帮助我们脱贫致富,成为“乡镇之星”,但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还是教育为本!

这家村办的酒店为大家提供了丰盛的午餐。饭后,大叔大婶们把自己的大学生领回家,看看漂亮的农舍小洋楼,花园式的农田和名牌电器远销欧美的乡镇工厂,把崭新的服装鞋帽,糖果,“压岁钱”和一片爱心送给年轻人,有的还驾驶自己的汽车,送他回家过年。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使腊月的江风变暖。

对啦,您可能并不熟知扬中市。它在江苏省,是扬子江中的一片冲积沙洲,这十几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兴办乡镇企业,经济起飞,先一步富裕起来。这里新事儿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想什么?关心教育,扶助青年,也关心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正是:世上也有中国梦,今日神州多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