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巧妙地转化矛盾(1 / 1)

今天做父母的人,中、小学生的父母们,二三十年前也是小孩子。今天的政府公务员,聪明的科技人员,能干的企业家,很有学问的专家教授,从前也当过学生。您不妨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往事而有趣者就是故事,想想“家长”是怎样对待你的?哪些公平,哪些不公平?哪些对你的性格、成长有益,哪些有害?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有助于你正确地对待你的子女。

我小时候也有一些有趣的故事。那时候北京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要穿棉衣戴棉帽,出门还穿棉袍。过年那天,妈妈给我穿了一件新棉袍,一再叮嘱别弄脏了。我去胡同口的公共厕所出恭,家里的大黄狗总是跟着,怕弄脏新棉袍,就脱下来给狗穿上了。待我解手完毕,大黄狗已经跑回家门口蹲着,那件新棉袍却不知被什么人扒走了。妈妈气急败坏地要打我,还要打狗。爸爸赶紧出来拦住,笑着说,“孩子没错儿,他是怕弄脏了新棉袍。大黄狗更冤枉,它哪儿穿过袍子呢?算啦,别打啦,还是高高兴兴地过年吧!”爸爸是国文教授,很有学问的人,从来不主张打孩子。他的一段话,不但免去孩子挨打,化解了家庭矛盾,还把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推向了艺术境界,多年来都是我们家庭温馨和睦的趣谈。

弟弟在家里受宠,常常与我发生矛盾,妈妈总是那句话,“大的应该让着小的!”不讲是非,简直要影响我的性格了。爸爸的做法不同,每当弟弟弄坏了我的玩具,或是抓人、咬人,他就拿出个小本来,认真地记上一笔账,说弟弟年纪小,不懂事,等他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按照“账本”向我赔不是,道歉。见到爸爸的态度很认真,弟弟知道自己错了,有些害怕,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不敢再向我挑衅。我也感觉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对待。

又一次,我和弟弟带着大公鸡睡午觉,起床后,好心好意让大公鸡多睡一会儿,用棉被蒙住,拿枕头压严,就背起书包上学去了。待到妈妈叠床时,才发现大公鸡差点没憋死,还拉了一被窝稀屎。妈妈气昏了头,攥着鸡毛掸子等我们放学回家。幸好是爸爸先回到家里,又拦住不让打,对妈妈说,“这事可得研究一下:孩子是好意。而且,大公鸡怎么就不能睡午觉呢?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砍断孩子们幻想的翅膀!”当年我并不懂得什么是“幻想的翅膀”,长大成人,自己也有了孩子之后,才明白了千万不要伤害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儿童天真无邪,头脑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却有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也是“人之初,性本善”吧。做父母的应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了解儿童心理,承认孩子的许多想法本来就不可能与大人相同,孩子的想法往往是天真的,“出格”的,不现实,富于幻想色彩,这有什么不好呢?应该认识到,这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是很可贵的。人世间各种发明创造的初始状态,都富有幻想色彩。哪项创新不“出格”呢?英国人布莱克有句名言: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儿童搞发明创造,但是儿童的想像力应该得到爱惜和保护。我参观过中学生的“小发明”展览会,各种展品琳琅满目,一件件都凝结着孩子们的聪明才智,使我相信这些孩子当中将来必定会出现发明家、科学家、有才华的工程师和建筑师。

我的母亲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当过中学美术教员和小学校长,这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新女性了。但她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死板,又很严格,要求我和弟弟事事循规蹈矩。后来我想,假如我们被母亲管教成了“小大人儿”,木木讷讷,或者小孩子说大人话,那多讨厌呀。幸亏我父亲是个“开明家长”,不让砍断孩子“幻想的翅膀”,才造就了我弟弟这位有才华的高级工程师,他主持设计的几座建筑物,被誉为“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品”。至于我本人,当作家,写小说,“文无定法”,要有点儿创新,靠的也是想像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