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争是不争,不争是争(1 / 1)

中国的大智者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他相争。

可惜的是,两千多年来,能参悟和运用这一法则的人如凤毛麟角。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常常忘乎所以,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可到头来,这些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有的甚至身败名裂、命赴黄泉。

当然,也有深谙不争之法并获得成功者。

三国时的曹操,很注重接班人的选择。长子曹丕虽为太子,但次子曹植更有才华,文名满天下,很受曹操器重,于是曹操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

曹丕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慌,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讨教。贾诩一方面做曹操的工作,一方面对曹丕面授机宜。贾诩对曹丕说:“愿您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理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深以为然。

一次曹操亲征,曹植又在高声朗诵自己作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欢心,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伏地而泣,跪拜不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曹操问他什么原因,曹丕便哽咽着说: “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又担忧又难过,所以说不出话来。”

一言既出,满朝肃然,都为太子如此仁孝而感动。相反,大家倒觉得曹植只晓得为自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有悖人子孝道,作为一国之君恐怕难以胜任。毕竟写文章不能代替道德和治国才能吧。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登上了魏国皇帝的宝座。

其实刚开始时,曹丕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夺走的,他想拼死一争,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胜数极微,一时竟束手无策。但他毕竟是个聪明人,经贾诩的点化,脑瓜顿时开窍: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老老实实恪守太子的本分,让对方一个人尽情去表演吧,公道自在人心!最后,这场兄弟夺嫡之争,以不争者胜而告终。

曹丕以不争而保住太子之位,而东汉的冯异则以不争而被封侯。

西汉末年,冯异全力辅佐刘秀打天下。一次,刘秀被河北五郎围困时,不少人离他而去,冯异却更加恭事刘秀,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找来的豆粥、麦饭进献给饥困之中的刘秀。河北之乱平定后,刘秀对部下论功行赏,众将纷纷邀功请贺,冯异却独自坐在大树底下,只字不提饥中进贡的功劳。老实的冯异因此而得“大树将军”的美名,颇得刘秀欢心。后来,刘秀得天下,遂封冯异为诸侯。

再讲个有关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江南有一个大家族,老爷子年轻时是个风流种,养了一大群妻妾,生下一大堆儿子。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心想: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于是,儿子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这时,只有一个儿子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从不参与争斗。争来斗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他都会管不好。最后,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不争的那个老实儿子。

名利之鞭不停地抽打人们的脊梁,争名夺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有人为的圈套,也有自然的陷阱,它们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无数人都卷了进去。

对此,老实人最聪明的做法是:迅速远离它!因为,在横渡激流时,只有远离漩涡的人,才会最先登上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