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下手为强(1 / 1)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秦末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会稽太守找到项梁说:“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也想起兵反秦。殊不知项梁找来项羽,一剑斩了会稽太守的头,更先发一步,自己做了会稽太守,然后举兵响应陈胜。

这是“先发制人”典故的出处,是最典型的先发制人。

汉明帝十六年,班超曾担任假司马随窦固出击匈奴,杀敌立功。后来又与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的鄯善国。鄯善王开始对班超等人非常热情,待若贵宾,后来几天却突然冷淡疏远起来。同去的人都感到非常疑惑,不知是什么原因。班超分析说“部善王一直在我们汉朝与匈奴之间摇摆不定,一会儿与汉朝友好,一会儿又与匈奴友好。我想,他对我们的态度变化一定与匈奴有关。会不会是匈奴的使者也来到部善国了呢?”

大家认为班超的分析有道理。于是,班超把接待他们的鄯善国侍者找了一个来,诈唬他说:

“匈奴的使者来了好几天了,现在在哪儿呢?”

侍者不敢隐瞒,只好照实说了匈奴使者的情况和他们的住处。班超于是把侍者捆了起来关在他们住的营帐里,以免他泄露出去。

然后,班超把他带领的三十六个人全部找到一起来喝酒。正喝到兴头上,班超突然站起来说:

“我们一起来到这边远的地方,原来是想为国立功而求得富贵。想不到,匈奴使者也来到了这里,现在大家都感觉到了,鄯善王的态度已明显地亲匈奴而冷淡我们。如果他把我们出卖给匈奴人,那我们恐怕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怎么办呢?”

大家都表示愿听班超的。

班超说:“事到如今,我们只有先下手干掉匈奴的使者,使鄯善王断了与匈奴友好的念头,我们的情况才会有所好转。”

有人提出是不是要先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说:

“事不宜迟,郭恂是个斯文官员,若跟他说,必然把他吓倒,反而会坏事。”大家都同意班超的意见。于是,班超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当天晚上大风呼啸,班超率领三十六人直扑匈奴使者的营帐。见营帐就烧,逢人头便砍,匈奴使者还在睡梦中就成了刀下鬼,一共被斩首三十余人,烧死一百多人。

第二天,班超等人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王。鄯善王大惊失色,心想已对匈奴王说不清楚,只好死心塌地与汉朝友好了。

班超等人圆满完成了出使任务,带着鄯善王的儿子作为人质回到了汉朝。

班超假如不“先发制人”,抢先斩了匈奴使者的头,使鄯善王没有退路,必然会受制于鄯善王和匈奴,莫说完成出使任务,恐怕连命也保不住。

很明显,先发制人是一种快攻战术,一种偷袭,一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的闪电战。因此,贵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这里没有什么先礼后兵,没有什么排阵斗法,有的只是突然袭击,所以,勇气和决断是最重要的。然而,老实人最欠缺南就是勇气和决断力,这一点必须引起他们的注意。

当然,不仅军事战争如此,市场竞争、人际交往也都需要我们把握先机,处处走在别人前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