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讲礼貌也有尺度(1 / 1)

礼貌,是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是表示人的等级尊卑的传统方法。很多老实人都是极讲究礼貌的。

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压抑着深藏不露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历代经典中主张的圣人的模样。《礼》《乐》等古代经典中已经规定了哪些情感是合乎礼仪的,而哪些情感是违背礼仪的。那些合乎礼仪的情感可以大力宣扬,而不合乎礼仪的情感则会大受谴责。所以丧姥姥时的痛苦可以大声宜泄,而夫妻恩爱就不宜宜扬,因为不合乎礼仪。可见讲礼貌的古人有其不得已的苦恼。以下两个极端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唐朝时有位名叫薛昌绪的先生,遇人最讲礼貌,他认为没有礼貌是最要不得的行为,自己宁肯什么都不讲,可就是不能不讲礼貌。所以他不但对上级讲礼貌,最后居然连对妻子也讲起繁文缛节来了。每当他工余回家,要到卧室里去的时候,一定先让女仆接二连三的去通告妻子,然后才请人端着蜡烛送他进去。两人见面以后,总要说一套客气话,然后喝点茶、吃点水果,就躬身告退,到自己的卧室里去歇息。假如实在想在妻子屋里睡觉,就一定先恭恭敬敬地向妻子请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嗣是件重大的事情,今天想讨您一个高兴,不知道您肯赐教否?”直到自己老婆点了头,他才留下。像薛昌绪这样的礼貌,时间一长,大

约谁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婚姻,礼貌倒是有了,但夫妻情感恐怕就更难表达了。

明朝有位叫周泽的道学先生,凡事都谨守规矩,不逾分寸,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天经地义的大道理。当他做太常寺卿这个官的时候,有一次生了病,躺在斋宫里养病。他的夫人知道他生病以后,很关心,就到斋宫来探病,这下可把这位周老夫子气炸了,硬说妇人擅入斋宫,违犯了斋禁,立即命人把她抓了起来。按照古代的习惯,妇人入斋宫,也违反礼仪,作为太常寺卿他难辞其咎,所以顾了礼义就小能顾情感了。

与人交往讲礼貌是件好事,但不能像薛昌绪、周泽那样拘于腐朽的礼节。要采取相应的礼貌和礼仪,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